丟臉丟到國外?馬云怒砸2億辦的“電競奧運會”竟如此坑爹?

一個電競比賽能辦得多差?
相信刀塔玩家仍然對3年前的WCA記憶猶新,忘記了或者沒聽過也沒關系,我來簡單回顧下。

當年WCA2015全球總決賽在銀川舉辦的時候,宣傳不可謂不到位,找來了32個國家700位選手參賽,共計11個比賽項目,國際縱隊,浩浩蕩蕩。
首頁大大的Angelababy代言,潘瑋柏、韓國女團等特邀嘉賓,無不展示著WCA多么有錢。

然而當慕名而來的電競粉絲一踏入場館,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上當受騙了。
整個比賽場地就像菜市場,雜亂不堪,二線網(wǎng)吧都比這個“國際大賽”環(huán)境好。
場館小,機器少,臨時狀況多,導致賽程要一直從早上打到凌晨四五點。

戰(zhàn)完馬拉松還不消停,作為線下大賽,休息室根本不夠用,參賽選手只能席地而睡,簡直夢回十年前。

最過分的是,也許因為WCA有騰訊背景加持,部分項目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比如騰訊的眼中釘《DOTA2》。

《DOTA2》作為人氣比賽項目,竟然沒有對決放在主舞臺,經(jīng)過地毯式搜查,當玩家發(fā)現(xiàn)那個所謂的副舞臺時,又一次震驚了。

現(xiàn)場觀眾就是盯著這么一臺顯示器觀賞DOTA2比賽的!心疼單車DC,像看猴一樣。。。

再看看WCA的票價。。。哎,喂狗了。

這些只是WCA槽點的冰山一角,事后,網(wǎng)友們都求這比賽別辦下屆了,面子工程打腫臉充胖子。
畢竟是2015年嘛,電競比賽在慢慢完善,大家都覺得有了WCA這個前車之鑒,綜合性國際大賽會越來越好。
諷刺的是,歷史從不會被當成教訓,注定要不停重演。
前兩天剛閉幕的2017 WESG全球總決賽,自開賽前就麻煩不斷,差點遭遇滑鐵盧,怎么回事呢?

先來說說WESG本身,它可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光從阿里體育主辦、螞蟻金服冠名,就不難聯(lián)想到馬云爸爸。
悔創(chuàng)阿里杰克馬在WESG上砸了近2億,總決賽前經(jīng)過了7個月的全球選拔,6.8萬運動員報名,四個主要競技項目,號稱“電競奧運會”。

早在比賽剛在海選的時候,就些不解的聲音:為什么參賽隊伍要強行用國家分開。
許多國際化的電競隊伍都是各國強強聯(lián)手,用國籍區(qū)分,難免把原隊拆散,拉來不熟悉的同胞湊數(shù),自我削弱。
從以往的經(jīng)驗來看,用國家隊名義來分割電競隊伍的舉措,都沒啥好結果。

不過為了參賽嘛,大家也都克服克服過來了,終于到了全球總決賽,不遠萬里集聚??凇?/p>
但當選手、解說、工作人員來到主辦方安排下榻的“酒店”時,個個都傻了眼。
位置偏僻就不提了,室內(nèi)環(huán)境如工地,有些房間還能互相走通。

酒店沒熱水、自來水是渾濁的、空調(diào)壞的、房間還有老鼠。

頓時推特上吵成一片,外國選手紛紛曬出自己的“宿舍照”,第一屆WESG住宿條件比慘大會率先開幕了。

網(wǎng)友們則P圖為WESG“鳴不平”,這不是完美還原了游戲中的地圖么,怎么還抱怨?

真是丟臉丟到國外了,說實話,住宿環(huán)境還沒便捷酒店得體,不敢想象是阿里爸爸安排的。
好在阿里及時回應了狀況,且不談甩鍋理由,選手們終于能安頓下來了。

比賽即將正式開打,又傳來部分隊伍因為自身原因缺席的消息。
比如沉迷在線發(fā)牌的Navi.Simple,導致頗具實力的烏克蘭戰(zhàn)隊離開了。

而準備好瓜子板凳的觀眾們,坐下來看比賽后,也沒多好的體驗。
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前幾天的比賽,要么是虐菜局,要么就是菜雞互啄。
詭異冗長的賽程安排很難兼顧,致使有接近一半的比賽無法看到直播。

甚至在中國戰(zhàn)隊MAX對陣比利時戰(zhàn)隊,并拿下一張地圖時,也并沒有中文解說流。
轉播的過程中,還有把“China”錯打成“Chine”的低級錯誤。

說了這么多,先喘口氣,一味地吐槽不是我的風格。
WESG的噴點仍然表現(xiàn)在,安排不人性化、組織混亂、轉播業(yè)余、觀賞性不強…這些老問題上。

但回頭看看,好像沒有達到WCA惡評如潮的程度,不禁讓我思考:
阿里的親兒子WESG有沒有什么可取之處,或者說存在的意義呢?答案是肯定的。
看到前面,著急的小伙伴就已經(jīng)問了,為什么水平一般,組織不利的比賽,還是有大量國內(nèi)外選手愿意來參加呢?

這就要說到WESG第一個優(yōu)點—獎金賊多。
獎金多到什么程度?光說幾十萬幾百萬的數(shù)字,不太直觀,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CSGO高級別比賽的獎金在電競領域算豐厚的了,但WESG的CSGO比賽獎金史無前例,比V社官方贊助、美國電視臺掏錢的Major還多。
去年EnVyUs奪冠后,隊內(nèi)的NBK和Happy各拿到16萬美元,一躍成為CSGO獎金榜前兩位,之前他們連前25都排不進。

今年WESG星際2冠軍Maru單人領走了20萬美元的獎金,登上了星際2歷史獎金的榜首。

一屆比賽的錢就能抵上大半職業(yè)生涯的收入,背后又有阿里爸爸撐腰,幾乎不可能賴賬,拼一拼單車變摩托,絕對不虧。
其實WESG從籌劃開始,就大打“金元戰(zhàn)術”,能否湊效我們后面再聊,至少比那些坑蒙拐騙、空手套白狼的比賽強了幾十倍。

WESG另一個值得稱道的特色就是有女子組比賽。
本屆WESG最大的亮點,莫過于來自中國的LLG女隊獲得了女子CSGO組的亞軍。

要知道,這是中國CSGO歷史上離世界冠軍最近的一次,這支沒贊助沒多少人關注的女隊,在WESG上贏得了鮮花和掌聲。
雖然嘴巴上不明講,但女子電競在國內(nèi)地位不高,別說主流社會了,連電競業(yè)內(nèi)都覺得不靠譜。
WESG給了巾幗英雄展示的舞臺,吸引了相當多女玩家參賽,拓寬了電子競技的受眾。

至于為什么WESG要專門開設女子組,就涉及下面最重要的一點,關系到阿里“撒幣”辦WESG的動機。
不得不承認,WESG是目前離傳統(tǒng)體育、奧運體系最近的國際電競賽事。
WESG的閉幕式上請來了國際奧委會委員安吉拉·魯杰羅、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等人,后者在北京申奧成功上功不可沒。

這幾位大人物可不是來站臺的,他們都發(fā)表了自己關于電競和奧運的聯(lián)想。
所以第二天各大媒體紛紛報道:“國際奧委會委員稱正討論電競入奧運”。宣傳的目的是達到了。

仔細想想,聲勢浩大的全球選拔、第三方掏出巨額獎金、強行用國家分隊伍、強調(diào)男女平等參賽…一切都指向一個終極目標:推動入奧。
電競入奧運會、WESG功成名就、阿里分第一杯羹!
WESG的如意算盤真的這么好打嗎?
在這之前,我就有點疑問,靠錢真的能砸出頂級電競賽事嗎?

V社的確靠高獎金打響了Ti的名氣,但V社握有游戲控制權,同樣的招數(shù)落在WESG這種第三方身上,可持續(xù)性和效果都會打折扣。
事實上,WESG在外國選手的眼里已經(jīng)成了:“人傻錢多速來”、工資杯的代稱。

得虧這是阿里不差錢,阿里體育CEO張大鐘坦言,WESG不考慮盈利,至少保證五年的開銷。

此外,電競比賽的承辦越來越需要專業(yè)人士的參與,最近幾年尤為明顯。
有經(jīng)驗歷練的團隊,無論在現(xiàn)場、轉播、OB解說,全方位碾壓草臺班子,看看吃雞比賽的差距,你就懂了。

其次,電競觀眾的需求和奧運的需求是不是同一種?
目前奧委會有一項統(tǒng)一觀點:暴力游戲不能進入奧運會,意思很明確,打槍打炮是不行滴。

這就很尷尬了,WESG項目里競爭力最強的就是CSGO,但最先被斃掉的也是它。
奧委會想看到符合規(guī)定、積極向上的比賽;電競觀眾希望看到競技性強,有話題度,緊張刺激的比賽,雙方能找到平衡點嗎?

而且,電競是否需要奧運會也要分開來看。
奧運會更像是主流認可的通行證,但像騰訊、V社經(jīng)過這些年的摸爬滾打,已經(jīng)自成體系,甚至能在不遠的將來,達成自己電競生態(tài)的閉環(huán)。

一些小眾電競項目如果有了奧運會的加持應該能增加關注度,但對于本就炙手可熱的那幾只香餑餑還得權衡下利弊呢。
最后回歸本質(zhì),如果比賽夠好看,辦賽夠?qū)I(yè),觀眾選手夠盡興,也許大家也不會在意,撐滿屏幕的“王老吉”有多礙眼。

-END-
微博:BB姬Studio
微信公眾號:BB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