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國人民大學漢碩考研學姐:三本二戰(zhàn)上岸!
一、個人基本情況
本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民辦三本,專業(yè)是漢語國際教育。本科期間就老老實實地學習了學校安排的課程,沒有參加過什么大型比賽和講座。拿過三次獎學金,通過了英語四六級,拿到了計算機二級和高中英語教師資格證。大四曾出國實習了半年,實習結束之后回校上課補學分以及完成畢業(yè)論文。在實習期間,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因此產生了考研的想法。畢業(yè)后在家備考,一戰(zhàn)專一成績太差,總分勉強過了國家線,因為還是想要去自己的目標院校,所以決定二戰(zhàn)。兩年的備考,都是脫產。
二、擇校
我的擇校過程算得上有點草率。首先我是從地區(qū)上選的,因為想要體驗其他地區(qū)的生活,所以擇校時排除了粵港澳地區(qū)。其次是院校實力排名以及合作的孔院,人大綜合實力強,合作的孔院也挺多,再加上漢碩專業(yè)的培養(yǎng)地在蘇州(個人特別向往蘇州),所以就選擇了人大。
實際上,在擇校的過程中,我還選了其他院校,在參考了勤思衛(wèi)老師的意見之后,才選定的人大。但后來我反思了自己的擇校過程,覺得自己信息搜集得不夠多,很多院校以及參考因素都沒有考慮進去,同時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院校試題。因此,我總結了幾個擇校時可參考的因素:
1. 考研目的
如果考研是為了深入學習,提升專業(yè)能力,那就從院校實力入手;如果僅是單純地提升自己的學歷,那就選個難度較低的院校。
2. 自身的備考條件
考研特別“卷”,無論你想選擇哪所院校,都必須對自身的條件有個實事求是的估計,你的目標要與你的專業(yè)實力以及努力相匹配。
(1) 專業(yè)基礎以及學習能力
(2) 備考環(huán)境
(3) 成本問題(包括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
3. 院校試題
院校試題我個人認為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從試題中你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 題型
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考試題型,例如有些人擅長客觀題,有些人擅長主觀題。所以可以先去看看心儀院校的往年真題,看看自己是否適合其考察的題型,以及自己需要練習什么樣的題型。不過要注意的是,19考研開始,很多院校就逐漸刪減了客觀題,加大了主觀題的比例,可以說加大對主觀題的考察是之后漢碩命題的一個趨勢。人大19年就取消了選擇題,20年除了名詞解釋,其余都是大題。
(2) 參考書目
從院校試題中,也可以大致推測出參考書目。雖然有很多機構都有列出參考書目,但是通過真題你會發(fā)現(xiàn),實際考題和參考書目是有出入的,再結合上岸學長學姐們的經驗,你可以自己“辯證”地選擇參考書目。
(3) 出題風格
有些院校主要考察的是書本上的內容,很多答案可以直接在書上找到。而有些院校出題則十分靈活,即使你翻書也不一定能找到答案。例如人大的考題是非常靈活的,尤其是專一,需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一戰(zhàn)時我就疏于分析題的練習,所以專一成績就不理想。人大的專二比較喜歡結合時事和教授的論文。
需要注意的是,試題不是看過或掃一眼就完了,如果不動筆寫,你看哪個院校試題都會覺得差不多,必須要下筆做,感受一下。尤其是本專業(yè)的同學,已經具備一定的專業(yè)基礎,可以在確定目標院校前,先感受一下院校的試題難度。
4. 咨詢機構
在搜集了院校資料之后,自己還無法確定目標院校,可以咨詢機構老師或是去看一些輔導機構的擇校指導視頻。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擇校時在幾所院校之間糾結,我強烈介意你們可以咨詢勤思的老師,因為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幫你分析,提供給你不同的擇校思路。當初我擇校時,就是因為咨詢了勤思的衛(wèi)老師,最終才選擇人大作為我的目標院校。
5. 院校官網(wǎng)
主要關注兩點,一是看是否給出參考書目,二是發(fā)通知的時間?,F(xiàn)在大部分的院校都不會提供參考書目以及考試題型,但有些院校還是很貼心的。例如廣外,不僅給出參考書目,有些參考書還會具體給出考試范圍。另外,院校發(fā)通知的時間較早,一定程度上會減輕備考焦慮,像有些院校復試通知會比較晚,這樣對后期需要調劑的同學就不太有利。
專業(yè)一
專業(yè)一要拿高分是非常難的,所以備考時精力主要放在專業(yè)一。
(1) 《現(xiàn)代漢語》
人大主要考黃廖版的,但光看黃廖版的是完全不夠的,建議結合邵版和北大版的,也可以補充看下張斌的《新編現(xiàn)代漢語》。
前期我先把黃廖版的框架自己整理了一遍,之后就開始按章節(jié)來復習,看完書后就做課后練習以及勤思《通關寶典》的練習,不懂的地方就看勤思的視頻??梢再I一本《現(xiàn)代漢語教學與自學參考》,這是黃廖版現(xiàn)漢配套的課后練習題答案書。我建議在過第一遍的時候看書和做練習題結合起來,做題有檢驗復習程度的最有效的方式。現(xiàn)漢幾乎每一處都是重點,即使是頁面下方的注釋也會是一道大題的出題點,所以看書要看得非常細,同時書上有模糊的地方,一定要弄清楚,不要似懂非懂,同時復習過程一定要做好筆記。小嘮叨一下,勤思講現(xiàn)漢的那位老師,講課是非常靈活的,但也講得非常透徹。我建議把書過了一遍再去看視頻,不然你可能會跟不上老師的思路,還可能會越聽越亂。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再去聽,你的思維就會開闊許多。
過第二遍時,我開始將三個版本的現(xiàn)漢結合在一起看,即黃廖版、邵版和北大版的,張斌版的就當個工具書,黃廖版的為主。第二遍我大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做筆記時我把不同版本的都整理在了一個文檔,同時標注了它們不同的觀點,有些知識點我還查閱了文獻。
九月份開始做院校真題,大概在11月份我開始現(xiàn)漢的三輪復習,基本上看自己整理的筆記和翻書,翻書的速度就比較快了,主要是看“大點”。(即整書框架和可以出大題的知識點)
(2) 《古代漢語》一二冊 王力版
人大考察形式主要是古文翻譯。古文重要的是積累,我大概每天看1-2篇,另外做一篇翻譯練習,隔天回顧文篇和筆記。建議總結下常用詞和易混詞,古漢的通論部分也要細看,人大之前有出過古漢和現(xiàn)漢結合的分析題。古漢每天任務不多,但一定要堅持,語感很重要。
(3) 《語言學綱要》
近兩年人大幾乎不考,作個補充書目就可以了。與現(xiàn)漢重合的知識點較多,有沖突的地方以現(xiàn)漢為主。
(4) 《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
這本書不厚,但是很實用,會提供你更多的分析思路。如果你是報名了勤思的現(xiàn)漢漢語,那我建議你看了這本書后再去聽,勤思負責講現(xiàn)漢的教授,他授課時有些分析思路和這本書講的類似,所以建議先把現(xiàn)漢和這本教程看一遍后再去看視頻。
(5) 《現(xiàn)代漢語語法答問》
分上下兩本,補充了很多知識點,很多院校真題都出自這里,學有余力的話一定要看!
(6)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示例201》
幾乎所有院校都會考詞語辨析,人大一般不會直接考這上面的示例,重點是學習分析思路。詞語辨析也可以看《同義詞辨識手冊》作為補充。
(7) 教案設計
網(wǎng)上都有可供參考的模板,因此寫教案不難,難的是選擇知識點。人大一般是給出一段內容,讓你選擇需要教授的幾個生詞和語法點,另外再針對語法點設計一個教案??梢哉乙惶讓ν鉂h語教學的教材來練習。例如先看課文,自己先試著選擇生詞和語法點,之后再看教材選擇的知識點。
專業(yè)二
(1)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
專業(yè)二的大牛,全部背下來也不為過。語言要素的教學部分,可以結合周小兵的《對外漢語教學入門》來看。
(2) 《跨文化交際》胡版&祖版
(3) 《中國文化要略》
文化方面人大考察形式是主觀題,通常是給出一段材料,材料一般與時政相關,讓你結合材料回答問題。要略的前兩章重點看,有很多主觀題的答題素材。平時也多看看時政,積累素材。
(4)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思路及答題模板是很重要的,知識點方面實際上我覺得看《引論》和《跨文化》就足夠了,重點是要完全把它們消化吸收,同時腦海中要有知識框架,要有一定的敏感度,看到案例時要知道與哪些知識點相關。練習的話可以用朱勇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爭明》或是 《國際漢語教學案例與分析》。
(5) 偏誤分析
人大特別喜歡考語法方面的偏誤分析?!冬F(xiàn)代漢語語法答問》中會涉及一些,其他參考書我沒看過,可以找下關于偏誤分析的書來看。
(6) 《教育心理學》
這個我是當作補充書目來看,主要是看可以用于案例分析的知識點。也沒有買書,直接看勤思的講義。
三、復試經驗
【總結】人大初試占的比例還是比較大的,當然復試逆襲也是有可能的。而一個比較高的初試成績,必定讓是你綜合成績排名的優(yōu)勢,也會避免“擦線”這種尷尬的情況出現(xiàn)。觀察擬錄取名單,會發(fā)現(xiàn)排名靠前的同學,往往是初試成績比較高的。如果初試成績不理想,就要迅速調整狀態(tài),爭取復試逆襲;若是初試成績較高,也不要太過放松,復試也極有可能被后面的同學趕上,總之,要保持一定的危機感。
四、一些“小嘮叨”
1. 適當使用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勞逸結合
現(xiàn)在我們基本上都對手機“上癮”了,經常習慣性地看手機,這不僅會打斷復習進程,還會增加焦慮感。復習時可以逐步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也可以集中在某一時間段回復信息,就算是休息放松,也不建議刷手機,還是要放松一下眼睛。我就是復習時經??措娔X(因為資料大部分都在電腦上),又不注意休息眼睛,初試前一周得了結膜炎,好幾天都是啥也不看了,只能閉上眼在腦海里復盤。
每周可以給自己放半天假,不要崩得太緊,不然后期沖刺就沖不上了。我基本每周五晚都會和研友一起看綜藝節(jié)目放松一下。
2. 重視交流,不要吝嗇分享
我前面也提到過一個信息差的問題,怎么彌補信息差?除了自己去搜集資料,還可以多和考研群的小伙伴們交流,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在討論題目的同時也可以讓你的知識有個“輸出”的過程。交流的過程中,無論是你的學習經驗或是一些學習資料,不要吝嗇分享,考研實際上是“七分靠實力,二分靠人品,一分運氣”,分享交流的過程就是在攢人品。
3. 關于是否報名輔導班
這個就因人而異了,有些同學基礎較好,且做事有計劃性,自制力較好,那自己復習也完全是可以的。但是!無論報不報班,都要明確一點,輔導班只是個輔助,只是你的學習資源之一,不是說報了班你就一定能考上,你必須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輔導班的資源,把老師講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
4. 一定要整理自己的筆記
即使手頭上有其他人總結的筆記或是輔導班的講義,最好不要直接拿來用,因為每個人總結的思路都是不一樣,自己整理的筆記看得更順一些,同時整理的過程的也是個思考的過程。重要的是方便后期的復習,尤其是考試時,如果直接帶書或是帶講義,不僅很重還會增加負擔,因為你不可能全都過一遍,而且還會增加焦慮。二戰(zhàn)我每本書都總結了自己的筆記,12月份復習時看自己整理的筆記就足夠了,考試時也只帶了一本筆記本,沒有帶專業(yè)書。
最后想分享“一碗雞湯”——人生就像在爬樓梯,往上看是自卑,往下看是自傲,唯有平視自己,才能不卑不傲,腳踏實地。而我們都應要有向上走的勇氣和決心,不要輕易給自己設限,因為我們還站在專業(yè)的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