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到了養(yǎng)老院是變乖了嗎?
老人到了養(yǎng)老院就變乖了是事實! 很多人怎么也不明白,大部份老人特別是臥床老人在家里折磨家人,于是乎網(wǎng)上一直在傳:“什么老人變壞了”,其實這種現(xiàn)象很普遍,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你? 首先我們要換位思考一下,你就會明白這里面諸多變化是有原因的,找到了這個深層次的東西,才能理解老人這種變化,以至于找到解決老人脾氣暴躁方法。 第一 前后對比 老人喪失生活功能之前,是長輩,子女對其崇敬有加,可以自食其力,總以為一輩子為了子女付出,子女對他理所當然的尊重和孝敬; 可是,人總有老去的一天,逐漸喪失基本生活功能后,麻煩子女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從穿衣、吃飯、洗澡、洗頭、看病、出行、甚至大小便都要子女幫助,短時間子女可以做到,時間長了誰都有煩的時候; 就這階段,家人還可以找朋友、親戚吐槽,緩解壓力。 可是老人就不同了,心里落差比家人大的多:由原來長輩、嚴父(慈母)、家庭頂梁柱、子孫后代眾多者,一下子從天上直接跌落地上的失敗者,心里壓力、悲憤、惱怒、無奈、無能、沒用、麻煩制造者于一身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臥床老人的壓力、落差更大,最要命的是,無法吐槽,一時間了沒有吐槽的對象、原來的子女也改變了身份一一照護者。 第二 老人如孩子 老人通過第一階段地位變化后,思想也會發(fā)生細微的變化,這在于家人的態(tài)度,家人態(tài)度也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一般分兩種: 1、開始規(guī)劃老人照護事宜,子女孝心尚存,照顧比較細心,對子女多的也能夠商量應付,老人生活信心又有些上升,嘴上也有些笑容。 2、老人位置變化后,脾氣暴躁、郁悶、生活信心喪失也是一種類型,子女照護配合上做的比較差,甚至有打鬧狀況出現(xiàn)。 對于上面兩種狀況,第二種最容易被別人或家人誤解,什么壞老人呀、老人變壞呀都來了,其實沒有哪個父母不心疼孩子的。 老人一旦被家人確定為第二種狀況,就很容易被家人送到養(yǎng)老院照護,加上養(yǎng)老院的宣傳,“幫你解憂”、“幫你孝敬父母”、“我們三班到的照護老人”等等。 老人一旦到了養(yǎng)老院,心里又會發(fā)生變化,首先心里是抵觸的,感覺子女要拋棄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心里一定沮喪到底。 老人在養(yǎng)老院見到的都是陌生人,盡管他們爺爺奶奶的叫,基本都是程序化的工作模式,并不能幫助老人走出心理落寞的低谷。 養(yǎng)老院穩(wěn)定下來后,老人逐漸被動適應養(yǎng)老院照護模式及生活方式、逐漸認清現(xiàn)實,子女不在身邊,還有誰能保護自己,只能乖一點,否則絕對沒有任何人袒護自己。 時間長一點,多數(shù)老人慢慢適應養(yǎng)老院生活,也有個別不適應的,就會很麻煩,甚至嚴重的走掉的可能性都有! 所以,老人到了養(yǎng)老院變乖了是真有道理的的,也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