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抗爭與藝術 ——讀《等伯:金與墨》有感
本作是安部龍?zhí)傻拇碜髌?,以描寫了長谷川等伯的一生。在經歷了戰(zhàn)國、安土桃山與德川幕府時代的戰(zhàn)亂和動蕩后,他仍能保持一顆追求藝術的崇高之心,畫出了無數(shù)流傳千古的畫作。 在我看來,“金”與“墨”象征著金錢與理想,反映在文中則是長谷川等伯在貧窮和苦難中仍然堅持自己的藝術操守與理想,不為“金”而犧牲“墨”。 “還是大臼屋的事情。其實主顧是想要藝妓的裸畫,說報酬可以給到現(xiàn)在的五倍呢!”這裸畫并非指裸婦像,而是指春宮圖之類?;馃葏鄙街?,世人甚感世事無常,所以連春宮圖都流行了起來。“就是這件事,我很難說出口。跟大臼屋的老板也這么說的。 ” “那不挺好嗎? ” “好什么啊?要是先生肯畫,便可賺到現(xiàn)在的五倍啊。”光太夫想方設法懇求著,但信春就是頑固地不肯答應。無論自己將會面臨何等艱難的處境,他也不愿出賣畫師的靈魂。 文中作者借近衛(wèi)前久之口批判為了金錢而出賣了狩野永德: “信長一死,永德便轉而投靠秀吉。而且還用出賣畫師靈魂的骯臟手段?!鼻熬秒m未言明到底發(fā)生了何事,但其厭惡的神色表露無遺?!奥牶昧?,信春!我們這些從政之人,多少要為了信念撒些謊。時而欺騙、誣陷或背叛。但這并不表示我們認可這些行為。我們也在內心祈求流芳千古的真善美能從心底打動并震撼我們。畫師是求道者,不可被世俗的名利蒙蔽了雙眼! ” 這一段表現(xiàn)了作者認為藝術家需要追尋真善美的理念。 我認為藝術家為了生計而放棄操守,固然可以理解,但是或許堅守自己的底線,才能不失作品中的真摯和靈性。 長谷川等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本心,他在堅持日本傳統(tǒng)技法同時也學習西方技法,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藝術理想。他在這讓我想到了中國著名畫家林風眠汲取中西藝術精華,同樣在wg中歷盡磨難,仍然堅持藝術創(chuàng)作。 文中對于靜子、狩野永德、近衛(wèi)前久、久藏和清子等人物 著墨雖然不多,但是對于人物的塑造也不錯的。 另外,文中還有對戰(zhàn)爭另一面的描寫,在史書上帝王將相的豐功偉績背后往往是百姓的悲歌。 如文中對于火燒比叡山的描寫: 過了一會兒,跑向橫川的眾人便開始往回跑。因為木下秀吉的軍隊從堅田登上仰木山嶺,用弓箭和火銃阻擋了眾人的前進。往回跑的人和往前跑的人沖撞在一起,正互相推擠走投無路之時,遭到秀吉軍和光秀軍的前后夾擊。就如同襲擊羊群的群狼一般,由外及里,逐一砍殺。也有人試圖沖出獨道,但訓練有素的武者早已悠然等在前方了。就如同卷起旋渦的濁流,將外逃者一一吞沒。 文中還有對于佛教思想的討論,不過筆者不甚了解,就不在此談論了。 總而言之,本書是一部優(yōu)秀的歷史小說,生動的刻畫了許多人物,也給我們歷史的不同維度。對于這一段日本歷史和長谷川等伯的經歷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