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多有詬病的“天津教案”,曾國藩身敗名裂
1864年,令清政府寢食難安的太平天國運動終于被平定了,這使得曾國藩的聲望達到頂峰。在清王朝看來,他被譽為是中興名臣;在儒學者看來,他是挽救了“圣教”的圣人,曾國藩一時間成為“圣人”,然而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6年,曾國藩就會身敗名裂。

鴉片戰(zhàn)爭以來,西方宗教勢力滲透進了中國,與中方居民沖突不斷,這往往稱為“教案”,因為這些宗教往往有列強背景,所以處理不好經(jīng)常會引起外交糾紛,1870年天津就發(fā)生了這種事。

當時天津城內(nèi)疫病流行,天津教堂育嬰堂很多嬰兒患病去世,然而當時的中國人對西方宗教很不了解,故很多人瘋傳天主教堂殘殺嬰兒以作藥材的謠言,加之洋人屢次侵略,天津排外氣氛濃厚。

當時天津的地方官員已經(jīng)處理了此事,但奈何政府公信力太差,很多人都認為政府是故意放縱洋人,所以事情根本沒有解決,教堂和民眾兩派仍然對峙,而法國領事豐大業(yè)竟然要求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鎮(zhèn)壓,交涉無果后豐大業(yè)認為清朝失職,跑去和天津知縣劉杰爭論,憤怒下突然開槍打傷了知縣的親戚,這使得局勢迅速激化,大批中國居民暴動,搗毀了天津多座教堂和領事館并殺死數(shù)十名教徒,包含多名外國人,豐大業(yè)也被殺死。

這就引發(fā)了大事,1870年,多艘外國軍艦來到天津示威,七國公使向總理衙門抗議,而以法國為首(法國受創(chuàng)最慘)。法國人要價很高:竟要求處死中方官員。而中方很多大臣也深感羞辱,甚至覺得不惜一戰(zhàn)。無奈之下,清廷派出直隸總督曾國藩來處理此事。

曾國藩的到來使得很多中國人有了期待,是啊,曾是“中興名臣”,是國家的希望,一定能妥善處理此事。然而,曾國藩在調(diào)查清楚教堂沒有虐待嬰孩的事情后,做出的決定是:知縣流放黑龍江,鬧事為首18人處斬,流放25人,賠償46萬兩白銀,并向洋人道歉。這個結果使得中國民眾十分不滿,清朝后來只能讓李鴻章來收拾爛攤子,李鴻章略微修改,少判了幾個死刑。法國后來也因為普法戰(zhàn)爭,無意與中國糾纏,這事情就此作罷。
這使得曾國藩的形象跌倒了谷底,全國人民痛罵曾是賣國賊,甚至他的湖南同鄉(xiāng)都引以為恥,清朝看其民憤太大,只好把曾國藩調(diào)任兩江總督,而曾國藩至此也郁郁終生,他稱自己“心膽俱裂”,2年后便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