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數(shù),訛、訛變,映、射、映射
歐幾里得52、函數(shù),訛、訛變,映、射、映射
?
…函、數(shù):見《歐幾里得50》…
函數(shù):在某一變化過程中,兩個變量x、y,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對應,y就是x的函數(shù)。這種關系一般用y=f(x)來表示。其中x叫做自變量,y叫做因變量。
函數(shù)(function)的定義通常分為傳統(tǒng)定義和近代定義,函數(shù)的兩個定義本質(zhì)是相同的,只是敘述概念的出發(fā)點不同。傳統(tǒng)定義是從運動變化的觀點出發(fā),而近代定義是從集合、映射的觀點出發(fā)。函數(shù)的近代定義是給定一個數(shù)集A,假設其中的元素為x,對A中的元素x施加對應法則f,記作f(x),得到另一數(shù)集B,假設B中的元素為y,則y與x之間的關系可以用y=f(x)表示,函數(shù)概念含有三個要素:定義域A、值域B和對應法則f。其中核心是對應法則f,它是函數(shù)關系的本質(zhì)特征。
…定、義、定義:見《歐幾里得28》…
…本、質(zhì)、本質(zhì):見《歐幾里得22》…
…概、念、概念:見《歐幾里得21~23》…
…觀、點、觀點:見《歐幾里得50、51》…
…集、合、集合:見《歐幾里得31》…
…映:見《歐幾里得22》…
?

射:會意字。甲骨文的“射”字大多由一張“弓”和一支箭(矢)組成(圖2-4);箭在弦上,待機而發(fā),形象地體現(xiàn)了射箭時弓與箭的聯(lián)系。極少數(shù)甲骨文像一人兩手拉弓射箭(圖1)?!吧洹北玖x即張弓放箭。這個字發(fā)展到西周金文(圖5-6)時,多了只挽箭的右手(“又”),更加形象。戰(zhàn)國文字“射”字形又變,“弓”、“矢”二者不再互相配合,而是相并立;“弓”不再用象形字,改為簡省形并且成為偏旁;“矢”字倒書并加短橫,或雖正書而形變較大(圖8-11)。
到了秦代,弓和箭頭箭桿竟訛(é)變?yōu)椤吧怼?。原來,甲骨文、金文中的“身”字像一個鼓腹站立的人,它雖與射箭用的弓有區(qū)別,但又很形似;由于文字在使用流通的過程中,幾經(jīng)輾轉(zhuǎn)演變,也會有筆誤,以訛傳訛,乃至失去原來的形狀現(xiàn)象。如圖7的弓箭構件就開始與“身”接近。
秦代文字除弓箭構件訛為“身”外,同時有一部分文字的“又”則被加一短畫成為“寸”。漢代隸書(圖16)顯然受秦文字的影響而定型?!墩f文解字》以“?”為正體,“射”為異體?,F(xiàn)代以“射”為正體,“?”為異體。
字義:1.放箭:~箭。后羿(yì)~日。
2.用推力或彈力送出子彈等:~擊。掃~。發(fā)~?!?。~手。
3.氣體或液體等受到壓力迅速流出:噴~。注~。
4.放出光、熱、電波等:~電。輻~?!€。照~。反~。
5.有所指:暗~。影~。
…會:理解;懂得:體~。誤~。心領神~。只可意~,不可言傳…
…意:意思:來~…
…會意:造字法之一。會意是說字的整體的意義由部分的意義合成,如“信”字?!叭搜詾樾拧?,“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說的話有信用…
…會意字:指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獨體漢字,根據(jù)各自的含義所組合成的一個新漢字,這種造字法就叫作會意。用會意造字法造出的漢字就是會意字…
…訛:形聲。從言,化聲。本義:謠言。
字義:1.錯誤。例?:以~傳~。
2.?訛詐:~人…
[…形聲:一種造字法…是說字由“形”和“聲”兩部分合成,形旁和全字的意義有關,聲旁和全字的讀音有關。如由形旁“氵(水)”和聲旁“工、可”分別合成“江、河”…]
…訛變:指在漢字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字體的變遷、傳抄的錯誤等原因產(chǎn)生了一些錯別字,后人繼續(xù)襲用這些錯別字,以訛傳訛、習非成是,由此錯別字就逐漸取代了原來的字體的一種現(xiàn)象…
?
…
…映射:映照、照射,也可以指反射反映。
…映射(數(shù)學名詞)2:在數(shù)學里,映射指兩個元素的集之間元素相互“對應”的關系。在數(shù)學及相關的領域經(jīng)常等同于函數(shù)…

…數(shù)集:數(shù)的集合…
…特、征、特征:見《歐幾里得32》…
?
““普通人看不懂希臘字母,所以看不懂大學教材,”中學生說,“換句話說,如果普通人理解希臘字母,他們就能讀懂大學教材,哪怕他們只有小學文化水平?!?/p>
請看下集《歐幾里得53、從本質(zhì)上說,小學生都能理解大學教材》”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