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因必修課掛科無法補考,沒有畢業(yè)怎么辦?
越來越多的國外大學為了吸引中國留學生,開始不斷擴招,留學政策也變得越來越寬松。加上很多中國的家庭也想讓孩子出國鍍金,回國以后也能找到好的工作。但是中國的家庭并沒有考慮到孩子出國以后遠離家庭管束,自制力低的孩子更不能專注自己的學習,導致留學之路并不順暢,甚至適應不了學校,開始出現(xiàn)厭學情緒,出勤率低加上gpa低。學生被學校開除的情況越來越多。

這種不適應問題,學校有責任。比如只會一味地“擴招”,而不去讓校園的資源和課程更為國際化。多年來,許多留學生告訴我,很多學校的“使命宣言”中雖有“多元化”的使命,卻大部分口惠而實不至。到了美國后,很多留學生在新的環(huán)境里接受“放羊”式教育。適應被視作這些留學生的私事。大部分教授忘了班上還有國外學生,雖然美國眾多高等院校的留學生比例普遍出現(xiàn)增長。一些作業(yè)和要求帶著某些針對本土學生的假設,留學生聽了一頭霧水。比如,有的教授以為學生都知道學科所用的美國心理學會(APA)或現(xiàn)代語言學會(MLA)的學術文獻規(guī)范。很多留學生因引用不當,被視為作弊。美國學生司空見慣的一些課堂教學和測試方法,其他國家的學生也可能知之甚少。有美國教授想當然地認為中國學生傾向于“集體式思考”,因而能適應學校的團隊作業(yè)。而大部分中國留學生過去作業(yè)多為單打獨斗,很少有協(xié)作式的作業(yè)。
當然,作為留學生我們沒辦法強求國外大學做出什么改變,而唯一能做的就是增強自己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但是對于那些沒有經驗就踏上美國大學求學,最終被學校開除的學生而言,似乎非常不公平。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追求高等教育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出國留學越來越受到精英階層的青睞,早期出國留學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出國讀研的居多,而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孩子從小就接觸西方教育,更多的接觸西方的基礎教育。留學低齡化越來越普遍。但是,年齡越小獨自一人去陌生的地方求學也越容易出現(xiàn)問題。加上國外很多大學對中國學生的不斷擴招,和日益寬松的留學政策,學生出國變得越來越容易,國外大學也因此得到了他們希望從中國留學生生活獲取的經濟效益。要知道每年在美國留學的國際學生有上百萬之眾,國際學生每年的花銷為美國經濟貢獻達到三百萬美元以上,而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國際學生來自中國,更有甚者美國一部分學校,為了吸引中國留學生,將college改名為university。但是,美國高校卻只是一味的擴招,很多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大學之后適應困難,美國大學卻并未對此有一些舉措。很多留學生就非常不平,同樣是留學生,為什么國內一些大學針對國外來的留學生就是百般呵護特殊照顧,而我們到了美國大學卻沒有人管我們的死活,最終很多學生適應不了被學校開除也是很常見的。
如果本科遇到問題,學業(yè)已經無法繼續(xù),是可以轉學到其他大學就讀的,不過轉學能夠接受的學校通常排名都會比較靠后,以及轉學以后,會從低第幾年級開始讀,也是轉學過后的院校來決定的。
如果不想花費更多的時間讀本科,想要短時間去拿到學位,還可以選擇走跨本申碩的方式,比如英美澳的碩士時間是比較短的,性價比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