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自己不孝后,我才真正懂得了孝 I案例故事1——假孝
“
兒女和父母之間有一條道,叫孝道。
若把盡孝僅僅看成我們作為兒女應盡的義務,里面會有很多的心酸生出來。
但,若把盡孝當成一個道場來修煉,你就會收獲一個幸福的自己,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真孝,假孝,愚孝,你會從中拎得清。
借事修心、借書療愈。
寶菊老師有幾個關于孝順的小故事,很是發(fā)人深省,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通過其中的一則小故事,講一下“真孝”和“假孝”,共同來品味下“孝順”這個東東。
照鏡觀己,看看我們以為的孝,是不是真孝。
01
孝順卻不落好的女兒

一個女人在外面干事業(yè),干的很成功。
更難得是,她是身邊人口中的大孝子。
她很舍得給媽媽花錢,買各種好東西。
雖然有兄弟姊妹,她卻二十年如一日地獨自贍養(yǎng)著老人。
但從媽媽的嘴里,卻沒有得到過一句認可。
相反,那些沒有贍養(yǎng)媽媽的兄弟姐妹,卻成了老母親心中最深的掛念。
女人的委屈,日積月累成了內(nèi)心最大的怨。
怨母親的偏心,怨世界的不公。
她和母親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了。
她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孝順卻換不來母親的認可,不都說好心有好報嗎?
好報在哪里呢?!
02
打破認知的換位練習

直到,在一次心理療愈課程上,有一個換位思考練習,打破了她的認知。
那個練習就是讓她去扮演兩個人。
一個是自己的母親,一個是自己。
還原當時的一些場景,全然地進入母親的角色,說出當時母親對自己說過的,最讓她不能接受的話。
然后,再全然地進入當時自己在女兒的角色里所最想表達的話,來經(jīng)驗到內(nèi)心彼此的真實。

當女人完全進入母親角色時,她指著女兒的鼻子,大聲吼道:“小死丫頭片子,養(yǎng)你有什么用,長大以后是要嫁人的,是給別人家養(yǎng)的,能指望上你養(yǎng)我嗎?養(yǎng)女兒就是個賠錢貨!”
然后,她轉身離開了當時的位置,從母親的角色里出來,來到母親角色的對面,進入女兒的角色,把當時想對媽媽說,但沒敢說的話,惡狠狠地說了出來:“誰說養(yǎng)女兒沒用,我一定比你兒子強,我就養(yǎng)你,我養(yǎng)你一輩子,養(yǎng)死你!”
03
原來自己是假孝順

當這句話出口的時候,她突然就愣在了那里。
她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內(nèi)心原來是這個樣子!
她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是以這種心態(tài)在養(yǎng)著她的媽媽。
這哪里是孝順啊,這純粹是在報復!
這么多年種種孝順的行為,只不過是為了證明,媽媽是錯的罷了。
被人夸贊的孝順女兒,其實只是一種“假孝“。
在那一刻,她清晰地看清自己,明白了自己是有多么地不孝??!
當這些感受涌上來的時候,女人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我居然是這么的不孝??!媽媽,我不孝??!原諒女兒的不孝吧!”
她哭了很久,懺悔地同時也體驗到了一種深深的失落感。
那種親情不在的落寞。
04?分離的痛與松

打那以后,女人不再刻意地偽裝自己的孝順,不再用這種“假孝“的行為來控制媽媽,也不再努力地證明自己孝順了。
虛假的孝順,虛偽的和諧被打破了,她也終于放松了下來,再也不用去拼命地證明自己了。
盡管這個過程有些痛,就像黏在一起的牛皮糖,久了,撕開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痛的。
但是,她仍舊放松地,允許內(nèi)在的不想孝順的情緒,流露出來。
她開始不太像以前那樣勤快地去看母親,也沒有那么大包大攬地管著母親。
她也不太在乎母親對自己的抱怨了。
因為她內(nèi)心知道,媽媽說的都是真的。
承認了自己的不孝,她開始變得輕松起來。
這種與家人分開了的感覺,持續(xù)了一段時間。
05
障礙消融,真愛顯現(xiàn)

而當虛假開始破碎,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家人之間那種真實的情感鏈接才漸漸地、慢慢地,得以顯露出來。
障礙得以消融的時候,真愛才有空間顯現(xiàn)。
當她再次回到之前的那個場景中,重新去經(jīng)歷和體驗母親的感受.
她看到的不再是一個厭惡女兒的母親。
而是一個在過去輕視女性的社會背景下,背負著整個時代女性不被重視的縮影。
滿是無力和無奈。
媽媽也是被這樣對待長大的。
媽媽在指責女兒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否定身為女性的自己。
而這背后,隱藏了一份沒有被認可的失落。
需求沒有被滿足。
她像當時父母對待自己的樣子對待著現(xiàn)在的女兒。
無明的輪回中,不知所然。
當看清這一點的時候,她放下了對母親多年的怨懟,內(nèi)心生起了慈悲。
06?同理了母親,溫暖了自己

媽媽含辛茹苦對自己的養(yǎng)育,照顧,也歷歷在目。
媽媽能給予的,已經(jīng)全部都給予了。
不能給予的,是她也沒有的。
她終于理解了母親那些言語背后的所有經(jīng)歷和感受。同理了母親,溫暖了自己。
發(fā)現(xiàn)和母親的隔閡消除之后,她與母親之間有了一層更深的連接——那就是愛。
當心態(tài)發(fā)生變化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做什么,但母親卻變了。
母親的抱怨少了,疼愛出現(xiàn)了,關心的話多了。
女兒對母親的“真孝“也出來了。

家庭,也變得越來越和諧。
這個“真孝“不是守在母親的身邊,不是給母親買更多的禮物,而是讓自己活出那份真愛,返身奉獻給母親。
而當你以愛的存在狀態(tài)出現(xiàn)在父母面前,這才是真正的孝、大孝。
正所謂,讀別人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承五千年的美德, 然而,這簡單的兩個字,卻蘊含了人生深刻的智慧與哲理。
孝,要入道。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分享與轉發(fā),幫助他人,成長自己,修心的路上,我與你同行。
同時,靜待分享下一篇文章《愚孝》。
作者介紹

寶菊老師,悅振動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國家級注冊心理咨詢師,幸福密碼訓練師。
十年如一日,堅持做個案咨詢,幫助無數(shù)家庭走向身心健康。
自身曲折的經(jīng)歷,造就了她獨特的療愈手法,她擅于洞見患者疾病產(chǎn)生的根由,幫助來訪者走出情緒的陰霾。
有相關問題的小伙伴,可以在微信搜索“悅振動”,點擊添加關注,上面有我們的聯(lián)系方式。
承認自己不孝后,我才真正懂得了孝 I案例故事1——假孝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