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湯”的秘密:大湯師教你如何辨別天然骨湯與勾兌骨湯
國人愛喝湯,尤其以骨頭湯為心頭好,民間更有“喝骨頭湯補(bǔ)鈣”的說法,但凡是骨折、挫傷、身體處在恢復(fù)階段的人都喜歡喝湯滋補(bǔ),再加上湯的鮮美,做菜增鮮提味必不可少。街邊的麻辣燙店,速食品的面線包裝上,都經(jīng)常打出“骨湯”概念。可這究竟用的真是新鮮骨頭熬制的天然骨湯,還是添加劑勾兌而成并不含“骨頭”的骨湯呢?中國味大湯師教你3個辨別小技巧。
天然骨湯VS勾兌骨湯
天然骨湯,顧名思義,就是用新鮮的骨頭熬制出的骨頭湯,下過廚的人可能更了解,天然骨湯一般分為清湯和白湯兩種,清湯又叫亮湯、上湯,湯品清透;白湯又叫高湯、濃湯,湯品呈乳白之色,醇厚誘人。
除此之外,市面上還有勾兌骨湯,一般非原骨熬制,而是用清水輔以乳化劑、骨髓膏、一滴香、高湯精、明膠、水解蛋白調(diào)味粉等配制而成的骨湯,這種沒有骨頭的湯料成本低廉,配置后湯色過白或過黃。在一些麻辣燙、串串店中嘗到的沒有骨肉香卻顏色極為好看的,便是這種勾兌骨湯。
3個技巧,教你識破勾兌骨湯
想要分辨此骨湯是否真的是骨頭原湯熬制,大湯師為你總結(jié)了3個辨別方法。
1、看顏色。勾兌骨湯湯色過白或過黃,骨湯整體感覺粗糙,不夠細(xì)膩。沒有直觀的黏度感及細(xì)膩度。真正用骨頭熬制的骨湯,或是清透可見的清湯,或是乳白之色,湯汁醇厚的濃湯。
2、看沉淀。冷卻的骨湯,湯面上有層細(xì)細(xì)的浮油,像是凝結(jié)成豆衣一般的湯皮,可參考牛油火鍋冷卻后的那層膜;而勾兌骨湯沒有薄膜(浮油),并且有白色沉淀物,可能渾濁。
3、口感。勾兌骨湯口感略沖,味道濃烈,讓你有種熟悉的濃厚調(diào)料勾兌口感,喝完之后口中會留下香精或糖分之類的東西,會覺得喉嚨干澀,十分口渴。而真正的骨湯入口后不會覺得油膩,更不會覺得口渴,湯中有淡淡的肉香。

學(xué)會如何分辨真骨湯和“假”骨湯,你就知道生活中那些告訴你用骨湯熬制的食物是否是“真”的有營養(yǎng),而每每吃完美食后嗓子難受是上火還是“湯底”的問題。大湯師希望大家都能吃到真正骨湯熬制的營養(yǎng)美味餐食。如果你覺得這些小技巧可以幫助你的小伙伴和家人,也可以轉(zhuǎn)給他們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