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5 父母的語言是最高級的教育
前言
對不起
各位粉絲寶寶們。
由于我最近
有兩份工作要做。
故自媒體文章的更新頻率
已降低為每周一篇
望各位海涵。
我曾在朋友圈看過一句話——“用語言鼓勵贊美孩子這件事,不花一分錢,卻是讓孩子一輩子自信從容的高級教育?!?/strong>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我也做了幾年的母親,卻經(jīng)常忘記“鼓勵”孩子。我無意識地用大人的標準要求兒子,有時還會對他的不當行為表現(xiàn)出厭煩。
每月總有那么幾次,我會脫口而出“你煩死了”。兒子聽罷,一臉委屈,著實令人心疼,我亦心生愧疚。
今天這篇文章和之前的兩篇推文《No.22?你別總夸我了 用鼓勵替代贊揚》、《No.31?相信語言的力量 用語言塑造孩子》互為補充。我想再次談?wù)勱P(guān)于父母語言的話題——如何鼓勵孩子?權(quán)當是再次警醒自己“開口要謹慎”。
孩子需要鼓勵,就如植物需要陽光一樣。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健康生存。遺憾的是,如我一般的家長往往不重視鼓勵,我們更關(guān)心的是怎樣“應(yīng)付”孩子的不當行為,而忽略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根源。
緣木求魚的教育方式,注定收效甚微,可能導致親子關(guān)系的漸行漸遠。鼓勵不是“討好孩子,表揚一下?!?strong>鼓勵是給孩子一個機會鍛煉、表現(xiàn)自己,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正面影響。
在鼓勵的作用下,孩子能認識到自己的潛力,成為本該可以成為的人。
鼓勵不同于表揚,鼓勵著重于孩子應(yīng)該干什么,著重于孩子行動后的自我滿足。在孩子的成長中,接受鼓勵而產(chǎn)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是家長應(yīng)時刻關(guān)注的內(nèi)容。
鼓勵是一個持續(xù)過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體驗“自尊感”和“成功感”。那么,如何正確鼓勵孩子呢?
一、鼓勵一定要具體、明確。鼓勵的目的在于讓孩子知道以后該怎么做,激發(fā)其自覺性。例如孩子正在寫字,父母可以說:“我覺得這個‘斤’字的豎筆畫可以拉長?!?/strong>家長還須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明確描述和激勵。不能籠統(tǒng)地說“你很棒”或“你真厲害”。
二、鼓勵強調(diào)過程,不強調(diào)結(jié)果。例如:“全部都是你自己完成的呀?你真厲害!”不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過程,也肯定了孩子的能力。而不是說“哇,你考了100分呢,你真棒!”
三、鼓勵應(yīng)側(cè)重于行為而不是孩子本人。夸獎孩子“聽話”、“乖”,會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表揚孩子“聰明”,那么孩子可能不大愿意接受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wù),他們不想因冒險而失去“聰明”人設(shè)。
自認為聰明的孩子,面對挑戰(zhàn)時,很可能找借口放棄——“做不到不是因為我不能,是因為我沒有真想去做啊,我要真去做,肯定能成功?!?/strong>
我們可以這樣說:“你這樣做已經(jīng)很好了,如果今后能改掉這個毛病,就能把這件事做得更好。”對事不對人更能鼓勵孩子。
四、在孩子猶豫遲疑的時候給予他鼓勵。我兒子曾不愿意當眾演講,為了給他證明演講不是一件難事。我主動報名“家長給幼兒園小朋友講故事”的活動,以身作則。在我的影響下,兒子也順利完成了幼兒園大班畢業(yè)典禮的小主持人工作。
“以身作則”四字箴言,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發(fā)揮其巨大威力。
五、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他鼓勵。失敗是人生常態(tài)。孩子由于自身發(fā)育局限,必定會遭遇成百上千次的失敗。如果這時家長只會“落井下石”,孩子得到的是雙重打擊——失敗以及失敗帶來的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堆積多了,孩子便會產(chǎn)生“自卑感”,失去探索的勇氣,有可能變成畏首畏尾的平庸之輩。而有了鼓勵,孩子就能直面失敗,不遮掩、不逃避,從中汲取可貴教訓。
鼓勵孩子,可以使親子之間實現(xiàn)情感共鳴,讓孩子與自己心往一處想。這樣,當家長向孩子提出更高成長目標時,孩子會愿意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而努力。
改變趁當下,是時候放下你的傲慢,走入孩子內(nèi)心,多多正確鼓勵孩子,讓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樂觀的精神悄然生長吧?。ㄈ?482字,感謝閱讀。)
作者簡介:“憨媽琪琪”公眾號主理人,南師大新聞學碩士,前記者,前名企管理層,閱讀百本育兒書籍。現(xiàn)快樂兼職、快樂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