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周邊自駕游,沿黃河300公里,遇見最美風車、航拍洛陽小浪底、舜王坪避暑


這幾天,鄭州連續(xù)3、40度,只要出門就一身汗,空調必須一天24小時開著,否則就熱的受不了,感覺立了個假“秋”,虎年的“秋老虎”格外強悍,印象中也沒有經歷過這么熱的夏天。新聞里報道已經連續(xù)好幾天高溫預警,心想這啥時候是個頭啊。

本來上周六,朋友邀請我一塊去日照看海帶孩子玩水,可惜周末有事未能成行,就只能在朋友圈看他們一家在水邊玩耍。于是就想著出去轉轉,順便也找個清涼避暑地。
說出去,其實也沒做啥攻略,就計劃在鄭州周邊轉轉,這次并不打算去焦作和洛陽(去太多次了),那么能去的方向就只有濟源山西方向,那里有山,海拔高的地方相對涼快我還是懂的。
不能下海,那就上山。

沿黃快速通道、001鄉(xiāng)道
這次出行,我沒有明確的計劃,只是定了大概的方向,先讓腳踩著油門,車隨意悠閑的跑著。上個月新疆環(huán)線,在蘭州鐵橋近距離接觸到黃河,作為在鄭州生活了十幾年的我,卻只有遠遠的看過黃河。其實鄭州出了市區(qū)往北就是黃河,所以這次我想先往北沿著黃河走走。
我在地圖上搜索到一條“沿黃快速通道”,聽著名字還不錯,沿著農業(yè)快速路、科學大道走到頭就能到,等到了才發(fā)現,這條路的重點在于“快速”,而不是“沿黃”,跟黃河還有一段距離,還好路上的車不多,挺好開。
從科學大道轉入沿黃快速通道會經過一個叫做汜水的小鎮(zhèn),屬于鄭州滎陽市管轄,小鎮(zhèn)不大,仿古建筑風格的房屋,應該是后改造的。這里是著名的虎牢關的所在地,汜水也是黃河古渡口。后來在網上查資料的時候,發(fā)現這里在去年720的時候是重災區(qū),還有一張“安瀾門”被水淹的照片。
過了汜水鎮(zhèn),就到了鄭州鞏義市境內的河洛鎮(zhèn),這里有一個石窟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在門口停留了一會,由于天氣太熱,加上這次出行的目的就是閑逛納涼,想著以后有機會再來。這個鎮(zhèn)還是豫劇大師常香玉的出生地,我看到路邊有一個“常香玉故居”的指示牌。


從石窟寺出來后,我看了下地圖,沿著寺后的村道,試圖離黃河近點。這條叫做001鄉(xiāng)道的路,基本上就挨著黃河邊了,我能夠很清晰的看到黃色的河水,道路上黃土比較多,應該是前段時間下雨堆積的。001鄉(xiāng)道往東,可以到一個叫做“河洛匯流”的景區(qū),往西可以沿著黃河邊一直走到洛陽市孟津區(qū),一路上車不多,有好幾個可以露營燒烤的地方,例如鞏義市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管理站那,我就看到有好幾撥人正在露營。



再往西走,可以看到兩邊種滿柳樹的小路,路邊樹下有村民在納涼,也可以看到路旁的萬畝蓮藕,還有洛陽銀灘休閑農業(yè)觀光園、孟津梨主題公園、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扣馬村、王鐸故居、會盟臺等景點和景區(qū)可以參觀游玩,洛陽的旅游資源真是豐富。



孟津鐵謝李松祖?zhèn)餮蛉鉁?/h1>
從鄭州出發(fā)的時候已經十一點了,這里離孟津已經很近了,于是就打算去孟津喝鐵謝羊肉湯。
鐵謝羊肉湯招牌上的名字是“鐵謝李松祖?zhèn)餮蛉鉁^”,位于孟津鐵謝漢光武帝陵對面。孟津因周武王會八百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鐵謝村的北面就是黃河大堤。
作為十三個王朝都城,雖幾經繁華,但憑借沿襲千年的傳承,洛陽在美食方面從來沒有失過自信。其中洛陽的湯是我最鐘愛的,我曾早上六點開車從鄭州跑100多公里過來喝湯,幾乎只要出差洛陽,就得找地方喝碗湯再走。洛陽號稱“湯城”,“清晨一碗湯,神仙都不當”。最有名的“八大湯”,我能數得上來的有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豆腐湯、丸子湯等,我經常去這三家:東關大石橋陳記驢肉湯、龍門李家三旦羊肉湯以及鐵謝李松祖?zhèn)餮蛉鉁?/p>
從001鄉(xiāng)道轉入孟扣線,走一段國道208,左轉到會小線,很快就到地方了。

雖然已經下午三點,還是一直有食客過來,洛陽本地人喜歡喝早晨頭一鍋湯,但鐵謝羊肉湯即便下午去喝味道也不錯,我聽說是因為老板會在煮好的湯鍋里不斷的放入羊肉,以確保隨時可以喝到新鮮味美的湯。
我一般習慣點20-25塊錢的湯,肉給的蠻多的,也比較厚實,吃起來挺軟糯,一點都不柴。湯很清,香氣四溢,我個人比較喜歡他們家熬制羊湯時不放任何調料的做法,最原始的食材,加上水,在火上慢慢熬制成乳白色,只有喝湯的時候,才放入簡單的調料,這才是最原汁原味的味覺體驗。
你也可以來一個油酥餅,1.5元一個,或者來一份2元的餅絲,就著湯,又是美滋滋的一頓。




小浪底的“千島湖”落日
對于城市長時間生活的人來說,山山水水總是吸引人的。
從鐵謝出來不遠就是小浪底,在地圖上很大的一片區(qū)域。小浪底正式的名稱應該是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事實上它不僅僅是用于發(fā)電,而是由攔河大壩、泄洪排沙灌溉和發(fā)電設施系統(tǒng)等三部分組成,在國內僅次于長江三峽的特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最開始建造的原因是為了解決黃河中下游泥沙堆積的問題,提高防洪能力。
小浪底也是規(guī)劃了景區(qū)的,但我沒打算進景區(qū)。沿著會小線走到頭就是洛吉快速通道,過了吉利黃河橋,就算是正式到了黃河北岸,然后沿著245省道,可以到達濟源。
這條路在有的地圖上也會顯示成310省道或者邵吉線,指的是同一條路。路上的車很少,偶爾會看到一些跑山的機車,我猜他們應該經常來這里。

沿著連綿山路往前開,海拔并沒有增加多少,天氣還是很熱,但是山上風景還是不錯的,不時也會經過一些村莊。
小浪底水庫建設后水位上升,形成大量的半島、孤島、險峰,快到老墳溝村前的一個上坡,路旁有一個小的停車區(qū),在這里可以遠眺的小浪底“千島湖”。

遠處浩渺煙波在山峰的映襯下呈現深綠色,夕陽下波光粼粼,水面上三五條紅色或藍色的小船,與旁邊綠色的山峰、蜿蜒的公路、矗立的寶塔一起,仿佛一幅大師精心繪制的畫卷,而我恰好趕在剛好的時間,可以站在高處慢慢的欣賞這絕美的風景。




遇見最美風車
每次經過三門峽,都可以看到高速兩旁的山上立著很多風車塔,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漂亮。 這幾年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發(fā)展迅速(主要是風力發(fā)電和光伏發(fā)電),上個月從新疆返回的時候也經過了好幾個風力發(fā)電區(qū),包括著名的達坂城,數百臺風力發(fā)電機,在廣袤的原野上,極為壯觀。
走小浪底是隨心之舉,遇見最美風車卻是意外之喜。
在245國道(310國道)進入大裕鎮(zhèn)的時候,隨著山路盤旋,旁邊的山上就可以看到有巨大的風車塔。從大裕鎮(zhèn)到下冶鎮(zhèn),有很多運營中的風車,剛開始看到風車的時候,我就忍不住到了一個空地停車,把無人機飛上去,其實當時的天氣并不好,光線也比較暗,飛機拍攝的效果很一般。返程的時候,我特意又走了一趟這條路,當你轉個彎,在你的眼中出現一個巨大的風車,上面的葉片緩慢轉動,確實會讓人忍不住停車觀看,我因此也拍了不少照片和視頻。






夜宿歷山鎮(zhèn)同善村
小浪底庫區(qū)全長130公里,總面積278平方公里,兩岸分別為秦嶺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條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橫跨河南山西兩省的孟津、濟源、垣曲、夏縣、新安、澠池等縣市。
我現在的位置是濟源,從孟津過了黃河后沒多遠就是濟源了。小浪底附近的海拔對于溫度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出于尋找清涼避暑地的考慮,我查了一下周圍可去的地方,決定去歷山舜王坪看看。
以前我們總以為王屋和太行是兩個同級別的山脈,實際上王屋山屬于中條山脈的分支。
中條山,位于山西省南部,黃河、涑水河間。橫跨臨汾、運城、晉城三市,居太行山及華山之間,山勢狹長,故名中條。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位于山西省永濟市東南。東北端與王屋山相接的歷山,海拔2322米,為涑水河發(fā)源地。因中條山屏蔽著洛陽、潼關和中原大地,拱衛(wèi)著西安和大西北,瞰視著晉南和豫北,其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條山是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歷史上三皇五帝中的堯、舜、禹、湯都曾活躍于此。
我打算去往的舜王坪就是歷山的最高峰,網上說這里的夜晚還需要穿羽絨服,我心動了,雖然天色已經漸晚,但我依然打算過去看看,心想如果真的這么涼快,就可以好好享受下清涼。
依舊沿著245省道,往下冶鎮(zhèn)、邵原鎮(zhèn)方向走,從245省道的盤山公路出來會經過一條逢石河,河水不大,裸露一片石頭灘,可以搭個天幕露營,只是水不算清澈。河上有橋,過河之后往下游走就進入小浪底的黃河三峽景區(qū),往上游走(黃孤線)是王屋山地質公園的方向,我看地圖也可以到歷山,不過我走了一段之后,遇到因為道路被沖毀正在修路,沖毀的痕跡還比較新,應該是前段時間下大雨把道路沖垮了。沒辦法,我只能原路返回,繼續(xù)沿著245省道一直到邵原鎮(zhèn),再左轉入國道327。




邵原鎮(zhèn)是濟源和山西交接的最后一個鄉(xiāng)鎮(zhèn),再往西就是運城市垣曲縣的英言鎮(zhèn),這段國道不太好走,主要是天色已經比較黑了,大車比較多,加上有一些路段的路況也比較糟糕。兩個鎮(zhèn)的交界處有疫情檢查站,不過只看了行程碼,做了登記,就讓走了,過了檢查站就算是到了山西地界。
英言鎮(zhèn)原來叫圣佛頭,據說是因為在唐朝的時候,在村子里發(fā)現了個神圣的佛頭。后來為了紀念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段英言烈士而將圣佛頭村命名為英言村。小鎮(zhèn)不大,現在正好是核桃成熟的季節(jié),有不少大車過來拉核桃。
本打算在此地休息,只因手機上搜不到有住宿的地方而作罷,還是繼續(xù)往前走吧。沿著國道327,一直到過了峪子立交橋,向右轉入新修的935縣道,它位于老的935縣道與013鄉(xiāng)道之間,這條道路兩邊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晚上能夠一直提供照明,我覺得這對于跑夜路的司機來說是非常友好的。
到達厲山鎮(zhèn)前,會經過諸馮村,路旁的石碑上寫著“諸馮山風景區(qū)”,《孟子》載:“舜生于諸馮”中的諸馮山就是此處。景區(qū)正對面的允西河上有一個攔河壩,有很多附近的大人小孩在那游泳玩水,返程的時候,我特意去轉了下,從停車場到水邊需要走兩三分鐘,水挺涼快,依然不清澈,環(huán)境一般,但靠近山下太陽照不到的地方依然是可以露營的。



同善村是鎮(zhèn)政府所在地,也是古負夏城所在地,《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孟子·離婁篇》載:“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br>
同善村現存一座負夏古城城門和一段殘缺的土墻,對于舜的出生地諸馮到底在哪里,有不同的說法,但也至少說明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有人類生活。
我到同善村的時候,已經快九點了,路旁建筑偏古風,尤其有一處地方燈光比較醒目,我一開始猜測是游客接待中心之類的,車開進去后才發(fā)現是村委會。看到旁邊房間里亮著燈,我試探性的詢問,是否可以在此露營,結果得到肯定的回復。他們是村里的干部,此刻還在加班,真是辛苦。他們看我一個人,特意把旅游驛站旁邊離我停車最近的衛(wèi)生間門打開,方便我用水;擔心睡帳篷太熱,邀請我去房間休息。我實在不好意思麻煩太多,連忙婉拒,說沒事,晚一點就涼快了。


村委會旁邊有一個小楊燒烤正在營業(yè),有兩三桌客人正在大快朵頤,我也過去點了些吃的喝的,味道還不錯,算是解決晚飯問題。吃完飯,我就去收拾帳篷之類的,這時村委會一個大哥過來,跟我聊天,看有啥需要幫忙的不,后來燒烤店老板小哥跟我說,他是村里的會計。
收拾完,帳篷內還是有點熱,出來忘記帶風扇了,于是旁邊溜達著,順便乘涼。燒烤店小哥剛好忙完,看我一個人溜達,就叫上我一塊喝啤酒。跟小哥聊了一會,小哥以前在鄭州待過一段時間,前幾年回老家開了這個店,現在有了孩子,生活壓力也大,想著過兩年把店搬到垣曲縣城,城里的生意會好做一些。我說,希望這邊的旅游趕快好起來,游客多了,生意才會好。
天有些晚了,怕耽誤小哥下班休息,于是加了微信就散了,看得出小哥是個很努力的人,如果有來歷山旅游的人,推薦同善村委會門口的小楊燒烤,烤串和涼菜的味道都不錯,量大實惠,原滋原味,尤其是烤魚,是他們家賣的最火的。

清涼避暑地-舜王坪
第二天一早,我被掃地的聲音吵醒,心想保潔大姐起的真早,抬眼卻看到天邊正要升起的一輪紅日,原來該起床了。



收拾完,又出了一身汗,簡單洗漱下,收拾好垃圾,便告別了這個留宿一晚的院子和善良的人們,繼續(xù)往山上走。
接下來就開始真正的爬山,路基本上都挺好走的,車依然不多,反倒是路上見到好幾群羊,放慢車速,小心通過。話說回來,我這兩天其實遇到好幾撥放牧的,有山羊,也有牛,想來這里放牧的應該不少。
中間會經過一個“皇姑?!本皡^(qū),我并沒有停留,后來聽一個新鄉(xiāng)老哥說,還好沒去,他走的腿都快斷了。
同善村到舜王坪景區(qū)門口大概37公里,我總共開了一個小時,快到景區(qū)還有一小段路沒有修好,經過的大車會有比較大的灰塵,倒也不難開。



到的比較早,景區(qū)還比較冷清,看得出人流量不大,不知道是因為疫情還是因為修路。早上的景區(qū)門口很涼快,剛剛從新疆獨庫回來,一般的草原也不感興趣,所以我決定先不去景區(qū)爬山看草原了,而是在門口的停車場待一天,一邊吹著山上涼快的風,一邊打開電腦做點事情。
這個景區(qū)停車場規(guī)劃了好幾個,總共面積也不小,但應該很長時間客流量都不大,尤其是離景區(qū)一公里左右的那兩個停車場雜草已經很高了,還有一個不知道是什么功用的建筑只是建好了主體,裝修都沒有做,我猜是投資沒到位,很荒涼的感覺。
中途,一群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來景區(qū)游玩;新鄉(xiāng)的大爺看到鄭州的車牌,也過來跟我聊了幾句,告訴我上面賓館旁邊的位置更適合長待。
實際感受,舜王坪確實要比山下涼快不少,只要不是被太陽直曬,尤其是有風的時候,還是非常舒服的。


本來計劃待一天,第二天再走,但下午四點的時候,臨時有事,只能提前返回鄭州。返程我是先按照原路返回,一直到孟津,這時候天已經黑了,才在吉利黃河大橋那上了高速。

后記
我回來之后整理行車路線時,發(fā)現剛好是沿著黃河(小浪底也屬于黃河)和黃河的周邊在行走,最后我也找到相對涼快的地方,發(fā)現了可以露營的地方,可以玩水的地方,吃了美食,看了美景,看到了一群善良積極努力的人。
通過行走和查找資料,對以小浪底水庫為中心的這一片地區(qū)用腳步和思想進行了一番游歷,這是一片萬年以來一直有人類活動的地方, 依托大河大山留下過非常豐富歷史古跡和文化底蘊??偟脕碚f,時間不長,行程不遠,但收獲頗多。
在路上是一種態(tài)度,我很享受這次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