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國產(chǎn)好片竟只有800人看過(不能忍)
剛過去的這個凍死人的周末,大家都做了啥?
肉叔除了日常寫稿吃飯睡覺,就是躲在被窩里刷劇——最近有部新貨,讓我一口氣連刷三集。
它在B站很火。不信,看它片頭厚厚的歡迎彈幕↓↓↓

豆瓣上,食用過的網(wǎng)友們也紛紛給出好評。

到底是啥片——
巡邏現(xiàn)場實錄2018?

這是一檔來自上海東方衛(wèi)視的警務紀實片。
別看到是警務片,就以為它會非常嚴肅無聊,這片可比好多電視劇好看、有趣多了。
還一度成了抖音上的“網(wǎng)紅”。
因為一只貓——
就是這段警察救貓的視頻,在抖音上突然走紅,獲得了幾十萬人的點贊。

事情是這樣的。
某天,黃昏時刻的上海市靜安區(qū)。
兩位民警,小馬哥和戴Sir開著警車巡邏,到了一個車流密集的紅綠燈路口,正等紅燈。
趁著間隙,小馬哥呼哧呼哧喝起了星爸爸。

這時候,眼尖的戴Sir就發(fā)現(xiàn)一個小姐姐在車來車往馬路上,走來走去找東西。
原來,有只小貓闖進了馬路,現(xiàn)在很可能就藏在某輛車底下瑟瑟發(fā)抖。一旦汽車開動了,小貓難逃一死。

很快,倆小哥鎖定了一輛車,讓車主靠邊停下。
仔仔細細地找了引擎蓋、后備箱、車底……終于見到了這只小貓。

見是見到了,但要把小貓弄出來可不容易,此時它受了驚,巴不得離人類越遠越好。
小姐姐用愛的呼喚,無效;用食物引誘,無效。
小馬哥想來想去,只能“動手”解決。
他叫來修車師傅用千斤頂把汽車頂起來,經(jīng)過一場真·躲貓貓,終于把小貓從車底下救了出來。

除了救貓,民警們的工作還有調解各種糾紛,勸阻發(fā)酒瘋、開“斗氣船”的人。
絕大部分,都是“小事”。
盡管將鏡頭對準了民警這個我們印象中最艱險的職業(yè),但《巡邏》在晝夜跟蹤拍攝了近200位一線民警后卻發(fā)現(xiàn),他們的工作,比我們想象的都要瑣碎細微得多。
這些犄角旮旯的事,與我們密切相關,卻不一定被理解。
例如下面這起“最該被看到的案件”——抽查身份證。
某天,夜幕降臨的上海市長寧區(qū)。
郭Sir和徐Sir正在巡邏,他們犀利的目光不放過任何一個路過的人。
突然,他們停了下來,要一名路過的男子報身份證號,接著就把人帶回了派出所。

原來,這個閑逛的男子臉色發(fā)灰身型干瘦外加神情恍惚,符合吸毒的特征。
于是他們上去攔截臨檢,利用男子的身份證號在警務通上查詢,發(fā)現(xiàn)他有吸毒前科,按法律規(guī)定,要帶回所里去驗尿。

經(jīng)過檢查發(fā)現(xiàn),男子還真是復吸了毒。
這是一個線索,經(jīng)由他,拔出蘿卜帶出泥,警察們還能繼續(xù)追查毒源,甚至進一步挖掘出一個毒品供應的網(wǎng)絡……
你看,他們的工作只是看似“小”,可但凡涉及到公眾安全的,就沒有一件是小事。
民警的工作看似沒有特警、刑警的高風險,事實上也是危機潛伏。
他們身兼抓捕逃犯、盜竊犯、吸毒人員、以及其它犯罪分子的重任,是“天網(wǎng)”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打壓震懾犯罪,保證社會的治安穩(wěn)定。
打擊犯罪是熱血硬漢,在救助市民的時候又換了一副柔軟心腸。
例如這個節(jié)目里“最溫情的案件”——
某天,天色蒙蒙亮的上海外灘,民警接到一則自殺報案。
有人試圖跳江。
水警顧Sir和張Sir立即前往派出所去,接那名跳江輕生的姑娘。

救助工作并不是把人撈上來就算了,他們還要把人從絕望的漩渦里拉上來。
擁有二級心理咨詢師資質的顧Sir,給姑娘倒上一杯熱水,再通過細致溫柔的詢問,慢慢撬開她的心扉:
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天天不著家,最近倆人還離了婚。
孤身一人漂泊他鄉(xiāng),又患有精神方面疾病,加上近期沒有服藥,姑娘正處于反復的狀態(tài)。
不知不覺來到了江邊,想到前夫的事、家里的事,一時難過得想不開就跳了下去。
顧Sir開導了輕生的姑娘,安撫她的情緒,終于問到了家人的聯(lián)系方式。
最后聯(lián)系到姑娘的大哥來接她。

劫后重生再見到哥哥,姑娘親昵地摟住了他,臉上露出了微笑。
屏幕前緊繃神經(jīng)的觀眾也跟著松了口氣。
盡管能接觸到的大案不多,但民警們常開著車在街頭巡邏、維持治安,于是這警車就像觀覽車一樣,順道看盡了人間的眾生相。
有很無厘頭的——
比如這個#奇葩報案理由#之幫我倒車。
小區(qū)里,一輛車幾乎堵住了道路,這位開SUV的姑娘不敢倒車出去,怎么辦?
她的耳邊瞬間響起一句話:有困難,找警察。

知道了緣由的警察大哥有點哭笑不得。
但還是現(xiàn)場演示科目二,憑車技讓彈幕觀眾贊不絕口。

男男女女的分分合合、一哭二鬧也見過不少。
一對處了一年的情侶要掰了。姑娘收拾好行李要走,前男友硬把她堵在門口強行挽留。
姑娘也沒心軟,當即撥打了110。
警察大哥來了,面對這樣的場面,只好扮演情感導師。

勸姑娘以情:你們談了一年多,也是有感情的,說走就走,他肯定是接受不了。
勸小伙子,情理兼?zhèn)洌耗銈儸F(xiàn)在都在氣頭上呢,你越是不讓她走,她越要走。強扭的瓜,能甜嗎?
再說了,你不讓她離開,有限制他人自由的嫌疑。

民警們遇到的情感糾紛還不止這一個。
有人懷疑妻子外遇,也給報了警。
警察來了后,把丈夫和疑似第三者的保安約到局里談心,希望把矛盾化解在襁褓中。
丈夫一肚子憋屈,保安一臉無所謂:
那什么,我們就一起吃了個夜宵,別的沒什么;
聊天,也沒聊什么,我就好像今天早上跟她發(fā)了句“早上好”,別的沒什么。

丈夫掏出手機,展示了保安和妻子的聊天記錄。
真相大白——保安覺得在網(wǎng)絡上聊騷,對方丈夫又不知道,也沒有跟別人的妻子發(fā)生什么實質性的事情,所以沒什么的。
于是警察只好再一次當起感情調解員(話說這次又有救貓案里的小馬哥)

好說歹說的,最后才勸了保安向這位丈夫道歉,并保證不再與他的妻子聯(lián)系。
《巡邏》有一點好,是在于它作為一部警務紀錄片,并沒有刻意宣講說教的意識。
對于被拍的民警和他們的工作,攝制組都更愿意以一種輕松的心態(tài)去看待和表現(xiàn)。
比如,警察在地鐵站檢查身份證,畫風會突然鬼畜。
用熟悉的廣播體操BGM,搭配民警抽查身份證畫面的快速剪輯。

有好幾位民警也是自帶萌點的。
例如上面提到兩次的小馬哥,某天他跟陳Sir巡邏的時候,接到一個電話——
“女皇帝”打來的。

陳Sir問:女皇帝是誰?
還能是誰?
且聽尊妻狂魔小馬哥現(xiàn)身說法:
“我一直覺得對老婆一定要尊重,在我心目中就像皇帝一樣。”

啊,為什么我看個警務片還要吃狗糧……
以上這些小幽默都來得恰到好處,不會喧賓奪主,還給片子增加了人情味和趣味性,使這部記錄民警日常的片子,變得相當有意思。
更有意義的是,觀眾能通過各種案例,學到法律知識。
例如曾引發(fā)輿論關注的“大學生抓鳥獲刑10年”事件——一個大學生因為暑假時掏了16只燕隼,獲刑10年6個月。
《巡邏》里也有類似的案例,兩名農(nóng)民明知在上海崇明區(qū)禁止捕鳥,卻因想吃野味,最終獲刑入獄。

撿到別人的身份證拿去用?
對不起,冒用他人的身份證,將面臨治安拘留的處罰。

還有一名快遞小哥,送外賣時,占用了機動車道——本來這只是交通違法行為。
但當交警攔住他時,他慌得一批,不停下車來,反而繼續(xù)開車把交警拖行了近十米……因為這個妨礙執(zhí)法的行為,被刑拘4個月。
幸虧,被拖行的交警只受了皮外傷,不然快遞小哥還得負更大的責任。

每集平均出現(xiàn)五六個法律知識,都是我們?nèi)粘I钪腥菀追笗灥狞c。
現(xiàn)在是不是覺得,看這片還挺漲姿勢的?
以往我們看法治類節(jié)目,總是連環(huán)的驚天大案,罪犯都兇神惡煞,緝兇的警察們也都是大英雄。
《巡邏現(xiàn)場》的視角更貼地——
它讓我們看到基層民警這個龐大群體,他們服務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查驗身份證、巡邏、調解糾紛。
處理的事大多“雞毛蒜皮”,比起“狄仁杰們”,他們更“無名”。
但也是這群人,為我們帶來了生活最基礎的安全感。

說到底吧,民警也是一份“普通的職業(yè)”,領一份公糧,日常奔波在細小瑣碎的事務上。
脫下警服,他們也跟你我一樣。
而對這部片,肉叔只有一個不滿——
看過的人怎么那么少!

原文發(fā)自于「肉叔電影」
部分圖片出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