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 — 五則
△實戰(zhàn)之攻防有二:一是打死人,一是打開門。打開門的招式是打不死人的。打的是不到半秒鐘的一個錯愕。其后的拳腳交加,才能打中致命之處,才能獲致命之果。
△實戰(zhàn)當然要論輸贏,甚至于是決生死。然而,武家心中的實戰(zhàn),則不僅是勝敗而已,更還要講究究竟是怎么勝的?如何贏的?
△世界上任何一種武術,中國武術任何一個門派,均不可能從一開始,就一直慢練、軟練,不辛苦,不流汗,而竟然可以實戰(zhàn),而且力敵萬人。
△人家來學,先教套路。一是驗明正身,是敵是友?一是看看材料,否則教也沒用。白費心血之外,出去還真能丟人現(xiàn)眼。三則更是來人就是財神,師傅也要吃飯。人是假的,銀子可不假??!
△套路練來,招招式式,“有承接上文,有牽引下文”。正如書法之承上引下,招招有關連,式式非獨立……
△打拳如寫字,有時“欲其曲折,圓而有力”。而,有時又“欲其橫直,勻而藏鋒”??傊?,是要有個別的顯現(xiàn),與通篇之經(jīng)營,才是高明。切切不可字字相似,拳拳同樣的所謂“一道湯”。
△一串招式,要“欲其無起止之點”,才見功夫。而且又要“欲其無布置之巧”,明明用了大力,卻不見用力之處。一如書法,乃是中國獨特之藝術。
△作文也好,寫詩也罷,又或是鼓琴奏樂,當然要有起、承、轉(zhuǎn)、合…… 一如打拳,那有一路急行到底,氣喘如牛之沒水準的!
△套路是騙人用的,不可信以為真。而,所騙的人,一是看熱鬧的外人,有仇怨的敵人,以及,不想真教他東西的從學之人。
△中國武術之兵器,因為技法精巧,所以必須徒手之拳腳有了成績,將此身手,轉(zhuǎn)而化之在兵器上,才能操持應用。
△武術之所以有千門萬派,只是為了實戰(zhàn),各出奇巧,以求勝人。

△今人練武,絕對不“作”,而作是運作。比如:“由下而上”,“從后到前”,“周身大纏”,“全身一拳”者是。
△河北形意不引人入門,而是考驗人能不能練?以及,值不值得去教?若是不行,則不必教他;或是,不真教他!
△各門各派,各有專長? ?—? ?長拳局部之強調(diào)耳。
△長拳長氣慨,成就更在武術外。
△長拳為大家族,分支分房為別門別派。
△太祖長拳,梅花長拳,教門長拳是長拳。六合拳、二郎拳、迷蹤拳,羅漢拳也是長拳。此外,少林拳、太極拳,也都是長拳。
△民俗戲曲,雜耍江湖之武術,用得最多最普遍的,就是長拳。
△古人設置套路,其目標是多元的。一、誘人習武。二、授以基功。三、提升功法。四、藏置實戰(zhàn)。五、欺敵自保。六、表演娛人。
△今人研習套路,其工作是繁復的。一、明辨基功,排列層次,活用得益。二、找到實戰(zhàn),由淺入深,化為己用。三、體驗內(nèi)運外動,求現(xiàn)代化;變殺人之技,為救人之方? ?—? ??生理心理,兩處著手。四、至于表演、欺敵,乃其余事,可有可無。
△套路是古人架設的橋梁,渡向彼岸。必須要有今人去走,走向現(xiàn)代;而,其實極不好走……
△世界上任何一種武術,中國武術任何一個門派,均不可能從一開始,就一直慢練、軟練,不辛苦,不流汗,而竟然可以實戰(zhàn),而且力敵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