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紅樓夢repo(20221118成都場)

搬一些自己寫的repo到這邊的平臺,緩慢更新ing
此文成于2022.12.26

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紅樓夢!3k+字,有大量劇透>.<
演員:賈寶玉-黎星,林黛玉-胡婕,薛寶釵-王閔瑞,王熙鳳-李倩,賈元春-茍嬋嬋,賈迎春-王鈺,賈探春-馮敬雅,賈惜春-陳曉婉,史湘云-王金格,李紈-秦丹妮,妙玉-周麗君,秦可卿-徐藝杰,巧姐-羅穎,劉姥姥-于建偉,賈母-杜巖
?
【寫在前面】
首先想說的是,紅樓夢目前屬于我的舞劇top3,閉眼盲沖都能收獲滿足和快樂。(另外倆是電波和青綠,排名不分先后~)
這版舞劇紅樓夢,著力點是在女性上,寶玉作為男主更像是穿針引線的作用。
很喜歡主創(chuàng)加入其中的一些思考和發(fā)聲,在我看來古典作品的當代演繹,一定是要有主創(chuàng)的表達在的,不然會覺得少了靈魂。
?
朋友銳評:上半場是《紅樓夢》,下半場是《黎星講<紅樓夢>》。
以及我非常喜歡下半場。
?
PS:配樂很好聽很貼合每段劇情
?
【舞美服化】
這部的舞美燈光跟服裝整體非常精美好看,演員妝造有致敬87版紅樓,臺上有三重帷幕,布景較深,燈光配得很好,很多設(shè)計很有巧思。 “游園”一段用上了樂池部分的舞臺,離觀眾很近,很有沖擊力,也有“琳瑯滿目”“應(yīng)接不暇”的“游園”觀感;“省親”厚重寬大的朝服,配上僵硬的動作,不用太多語言動作都能get到主創(chuàng)想表達的“皇權(quán)桎梏”“任人擺布”的點?!盎ㄔ帷钡臎_擊配上明亮慘白的燈光,直擊人心。
唯一的缺點是——帷幕放下時對兩側(cè)觀眾不友好,“含酸”和“葬花”兩段遮擋比較多,正中觀感最好。其實完全可以稍微把布拉起來一些,構(gòu)圖也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
另外有些投影到布上的文字,比如“幻境”后十二釵的判詞,設(shè)計是很美的,但看不太清楚,只能憑借記憶模糊的紅樓知識對照一下。
?
【暖場-入戲】




很喜歡很喜歡暖場的設(shè)計,大概在開場前半小時到20分鐘左右進行。觀眾席上找座的拍照的觀眾熙熙攘攘,臺上卻是一副靜謐的氛圍。
內(nèi)容是十二釵依次出來在長桌上的花瓶中插上屬于自己的花,用屬于角色氣質(zhì)的動作進入和離開,對紅樓有了解的觀眾應(yīng)該能憑借妝造和花束認出她們是誰,也算是看劇前的一個角色介紹,另外二十多分鐘的表演足夠讓觀眾慢慢沉浸到接下來的演出中,別的劇也可以參考一下~
對妙玉的出場特別有感觸,舞臺前觀眾圍得熙熙攘攘,她蓋著紗巾慢慢走來,插完花輕輕掀起頭紗,眼神肅穆,氣質(zhì)孤絕,形象一下就立住了。
?
【正劇】
主要寫一些觸動的點:
1、《入府》中,寶黛初遇好真好靈~第一次看到舞臺上這么懵懂可愛的黎星,碰上同樣靈動的胡婕,好搭好喜歡。
2、《幻境》時女兒們穿上同款白色裙裝在層層帷幕和干冰環(huán)繞中跳舞,好仙好美;舞段結(jié)束有每位姑娘的判詞,有紅樓記憶的人有被觸動到。寶玉的闖入和夢遺設(shè)計也不錯,夢遺真的必須要有。(不過他滾到帷幕中的動作不知為啥讓我想起了——“光明的爬行”orz)。
3、《含酸》,舞臺設(shè)計很妙,分成了左右兩邊,一邊是三人共飲的現(xiàn)實場景,一邊是黛玉腦補的二寶喝酒(我的理解?不知道對不對?),三人的動作眼神真的絕啦,每個表情都有八百個心眼子,看得我眼花繚亂。不過有一點疑惑是閨閣小酌這里好像顯得有些過于豪邁了,另外遺憾的是帷幕放下來對兩側(cè)的觀眾不太友好,有些遮擋。
4、《省親》是上半場最喜歡的段落。臺上是層層疊疊寬大厚重的朝服,窒息壓抑,群舞和主演都從朝服的脖頸處穿進穿出,在我看來有種被“卡住脖子”的束縛感。機械僵硬的編舞仿佛提線木偶,元春跟賈母與眾姐妹的親昵與現(xiàn)實中的距離感形成強烈反差,讓我第一次有流淚的沖動。很喜歡元春的演員姐姐,雍容有氣度,對著眾姐妹和寶玉有長姐的溫存,在賈母面前又是小女兒態(tài)。聯(lián)想紅樓原著中有元春在私室垂淚的情節(jié),感覺這段的理解可以是脫去朝服后是親人,穿上朝服等級森嚴,也可以是元春和大觀園眾女子都期待著毫無束縛的相聚,但現(xiàn)實終歸不行,穿上朝服的元春接受眾人跪拜,配上燈光,表情全是落寞,淚眼盈盈。她好想掙脫束縛,但終究是徒勞,期待中的溫情終究會被現(xiàn)實拍醒。
5、《游園》字面意義上的“琳瑯滿目”。十二釵從樂池位同長桌一同升起,恨不得長12雙眼睛才能看清姑娘們的身姿,每位姑娘的動作設(shè)計都很貼很貼原著。這段劉姥姥出場,舞劇采用了男演員反串劉姥姥(想看常宏基版是不是不可能了),很有意思,動作表情雖然滑稽討巧,但后續(xù)也描寫了劉姥姥善良的一面。
6、《葬花》這段是將共讀西廂和黛玉葬花兩個情節(jié)合在一起的,寶黛小兒女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一段。非常非常喜歡的一點是,沒有將葬花如原著般編成黛玉孤獨一人的苦情戲,反而鮮活有愛,看到了非常非常靈動有情的一段雙人舞,前半段俏皮追逐嬉鬧,最后葬花時配著紛飛的花瓣,在舞臺最深處伴著燈光忘情共舞,坐在側(cè)面位雖看不全舞美但也為寶黛無暇的美好瘋狂流淚,能將寶黛悲劇的結(jié)局短暫置于腦后,這段雙人舞我還可以看一萬次。(一定一定要買中軸,這段舞美很深,希望主創(chuàng)再調(diào)整一下吧,遮擋真的很嚴重)
7、《元宵》這段跨度很長,前半截很熱鬧快樂,大家都披著披風看放煙花,各種互動好可愛~寶黛有小互動~好像不同卡司動作設(shè)計還不一樣~情緒轉(zhuǎn)換是從姐妹離散開始,元春去世,迎春出嫁,妙玉皈依佛門,探春從賈母處接過小船,蓋上蓋頭,接受遠嫁的命運,是我第一次掉淚。這段的燈光也從明麗輝煌變得暗淡起來,仿佛暗示賈府的命運。
8、《丟玉》和《沖喜》:合在一起說吧,丟玉后的寶玉渾渾噩噩,聽說會與黛玉成婚才表露出欣喜,鳳姐設(shè)計替嫁,寶玉和黛玉,鳳姐和寶釵,圍著一頂轎子一番博弈,一出騙局,不得不嘆服一下精妙的舞段編排(另外這頂轎子恰好又呼應(yīng)了入府時黛玉跟寶釵所乘的轎子)。舞臺上紅與白分隔成了兩個空間,玉釵的大婚夜,黛玉香消玉殞,身著紅衣的群舞袖口一點點抖出白布,滿舞臺的紅瞬間被白替換,配上bgm,有人說很“陰間”很“中式恐怖”,但我看來帶來了十分直接且深刻的痛,是有效的。不管后四十回續(xù)作的評論如何,這出戲是好看的。
想夸夸鳳姐的表情,好值得細品,面對寶釵黛三人時有憐愛,有不舍,但又有必須執(zhí)行下去的果斷,以及隱藏背后的痛苦。
三位年輕人的表現(xiàn)也十分戳人。最后燈光打出竹影,黛玉死前焚稿,有用力扣門的動作,雖然跟原著里謹小慎微的黛玉不同,但這樣的釋放我好喜歡,她正欠了這樣一場宣泄。寶黛最后一次在寶玉的幻夢中共舞,我哭得一塌糊涂。
此外,這段的最后有劉姥姥救巧姐的描寫。
9、《團圓》是夢里的團圓,鏡花水月一樣,在紗幕后的女孩們,美好卻虛幻,呼應(yīng)了上半場的游園和元宵,顯得更加凋落,仿佛一場大夢醒來,渾渾噩噩,恍恍惚惚,我的眼淚不值錢啊,嘩嘩流啊。另外這段所有姐妹依次走出,只有寶釵始終在紗幕之后,也挺戳淚點。
10、《花葬》和《歸彼大荒》,感覺是“黎星講紅樓夢”的精髓。我們想看的就是這種東西,一部戲的“入戲”和“出戲”很重要,主創(chuàng)的視角和表達也很重要,在我看來,暖場是入戲,花葬和此后的歸彼大荒就是出戲。這兩段就正是主創(chuàng)的表達,謝謝他們愿意保留這樣一個很容易被抨擊的部分,很喜歡這樣的表達,也很欣賞這樣的勇氣。
打破傳統(tǒng)美學之后,女孩們披散了長發(fā),在宛如“靈位”一般的高背椅上舞蹈,讓我想起很多東西,墓碑、貞節(jié)牌坊、禮教束縛、女性的掙扎與覺醒……她們脫去華服釵環(huán),只剩下了色彩和長發(fā),仿佛成為了我們所有人的樣子。我被釘在座位上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受到特別強烈的震動,她們好努力地掙脫,最終還是回到了椅子上,突然就有一種特別絕望的悲傷升了起來。這段表達很抽象,我只能說自己的感受,是同樣身為女性的悲哀與窒息,古代和現(xiàn)代都是一樣。
最后歸彼大荒的表達,是寶玉站在舞臺上目送十二個姑娘緩步離開,沒有掙扎和挽留,只有“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
蒼茫冷寂,大夢方醒。
?
【寫在最后】
拖了一個多月終于成文的repo,到現(xiàn)在還記得很多場景帶來的震撼,大概是我今年最喜歡的舞劇了。年輕主創(chuàng)詮釋傳統(tǒng)ip,融入了他們的解構(gòu)和再創(chuàng)作,從傳統(tǒng)的美出發(fā),到省親、大婚的再詮釋,結(jié)束在偏現(xiàn)代化的表達,很符合我個人的審美趣味。
喜歡對黛玉的重塑,可能正好滿足了我的心理預(yù)期。
另外黎星跟胡婕的雙人舞托舉特別絲滑,看得很爽,后面如果有機會想嘗試一些不同搭配。
那天久違地在大劇院看到了100%上座,覺得很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