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石莊陳友諒與亶系陳友亮是同宗還是同源

果石莊陳友諒,莊譜是這樣記載的:
友諒,明末江西泰和人,系義門果石莊始祖陳思洪之二十二世孫,上自陳胡公為107世孫,陳友諒與四弟陳友謁于明末萬歷十年一同響應朝庭奉旨移民,由泰和縣大橋鄉(xiāng)永樂村陳家灣遷徙貴州黑洋大箐牧墾定居,住貴筑谷池里五甲,在貴州傳播漢民族文化,發(fā)展民族商品、改變貴州新天地,其繁衍垂直世系為:
義門果石莊分莊始祖陳思洪下傳——實——滿——仁吉——仕通——世奇——宗顯——邦治——忠彥——德昭——朝威——日華——叔翔——仁遠——子宜——紹祖——云翔——茂叔——仕先——獻勝——伯倍——友諒。
伯倍公娶柯氏,生子友言,友訓,再娶劉氏,生子友諒、友謁、友話,共生五子,友諒排行占三(引自江西老總譜《伯宣公宗譜》卷二)。
陳友諒在江西娶張氏:生三子,長思周、次思義、三思源,入黔后生五子,即思才、思龍、思鳳、思先、思玉,共生八子。思周后裔繁衍于清鎮(zhèn)、大方等地,思義官遷云南昆明,思源官遷四川樂山府(后人復遷貴州),思先、后裔居大方響水一代。思玉改柯姓未歸宗。
陳友諒、張氏歿葬貴筑縣谷池里五甲,小地名羊子窩犀牛望型 (注:經(jīng)考證,筆者系第五個陳友諒之長房后裔十七世孫是也,吾族二世從貴筑谷池輾轉清鎮(zhèn)洋場大寨,清乾隆年間六世祖遷徙大定府(今大方縣一帶定居是也)。(引自果石莊后裔陳友諒入黔分支譜,考證譜紀實)。

亶系陳友諒,穿青陳氏老譜是這樣記載的:
陳景先生子陳亶、陳相,祖籍不明,陳亶于明末入黔,在貴州娶馬氏生三子即大金、大道、大玄。
陳大金強占父親的紅鬃白馬,去投水西宣尉司安邦彥首下為官,后人有詩為據(jù),“長房人金起黑心,棄漢投彝去安坤,將馬盜送安邦彥,瞞了宗支變彝人”。大金娶馬、王氏生了有百、有千、有萬。陳大道,娶劉氏、盧氏,生子有亮,亦說友諒,字萬譚,友林、友興、有仁(注:該族系把這個友諒視為漢王)。陳大玄娶馬氏生君鳳、君澤、君美,因陳、郭二姓是姻親,清初,郭云忠犯欺君罪,九族該誅,大玄將幼子君美代替云忠之幼子郭子元作夭亡,子元為報其恩,繼陳姓十一代由良字派復郭,家龕上有“郭陳”為祭祀。這個陳友諒亦說陳有亮,娶馬氏生六子,即:書、秀、贊、功、珍、緯,多居于貴州的安順坪壩兩縣。1999年春,這支陳氏族人代表曾到江西等地考察不出,于2000年,陳先偉纂修《陳亶公宗譜》不作實事求是,錯誤地把明末時期的陳景先接在北宋時期義門火巷莊內,把北宋人陳景賢演變?yōu)樽约旱难壸骊惥跋龋喔?80多年的距離,荒唐地自稱火巷莊陳氏(引自果實、火巷兩莊修譜實錄)。這就是費孝通卻以此斷定穿青人是江西漢族移民集團的理由。

各位宗親們,就憑以上記錄,亶系和從清鎮(zhèn)羊場大小寨遷出的果石莊友諒系還有關系嗎?
有興趣的宗親發(fā)表你的看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