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線希望學研學之旅:一場走出課本,探索歷史未來的奇妙冒險
8月20日,希望學(希望在線)金牌小講師的孩子們集結北京,正式在北京展開為期2天的免費研學之旅。在這段旅途中,希望學(希望在線)的老師帶著這群萌娃們走出課本,探索頂尖學府、歷史文化和科技前沿,拓展知識視野,更深入地理解學科知識的同時,為孩子們的成長和未來發(fā)展注入了積極的力量。
?

?感受清華魅力與故宮風華,用稚嫩腳步丈量深厚歷史文化
?第一站,孩子們從營地大本營——北京外國語大學出發(fā),變身小探索者,和希望學(希望在線)的老師們一起走進清華大學,以頂級學府為起點,開啟希望學萌娃小講師的研學之旅。
?在清華大學,孩子們在近春園的古典雅致中暢想《荷塘月色》,在清華大禮堂感受百年學府的書香風華。希望學(希望在線)付老師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她以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身份和親身經歷將清華學子們勤奮、爭先的故事娓娓道來,讓孩子們感受到“學霸”們文體兩開花的拼搏自強。在付老師的介紹中,孩子們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一取自《易經》的著名校訓有了更加真切的認識。
?作為文化線的第二站,雨后的故宮博物院更顯肅穆宏偉。孩子們用充滿求知欲望的眼神打量著古老雄偉的宮殿,在飛檐翹角間尋找歷史人文的脈絡。歷經數(shù)百年風云變幻的故宮三大殿靜謐肅穆,不僅給孩子們展示了“一磚一瓦,自有深意”的中華建筑范式之美,也在兩位“小講師”的動情講解中,再一次成為孩子們眼中承載中華民族深厚人文底蘊的文化象征。
?除了講解,孩子們還在故宮博物院教育中心學習了宮廷里的遂心“如意”主題課程,了解如意的起源、不同時期如意的形態(tài)和功能、如意在清宮中的用途等豐富的歷史知識,同時學會如何用紙雕塑的方法制作一柄屬于自己的如意。文化游尾聲,每個孩子都獲得了由故宮博物院頒發(fā)的中小學生研學實踐證書,這不僅是對他們努力學習的認可,也更增加了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敬畏。
?

?體驗科技創(chuàng)新與天文奧秘,用赤子熱忱探索深邃科學世界
?結束了第一天的文化深度游,第二天,孩子們在中國科學院開啟全新的科技探索之旅。作為全國性的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fā)展中心,中國科學院不僅是我國最重要的科技人才培養(yǎng)基地,也是孩子們心目中的科學殿堂。在中科院的納米科學中心,孩子們興奮地了解了《流浪地球》、《蜘蛛俠》等科幻電影背后的科學依據(jù)。從尚處于理論階段的太空電梯,到孩子們使用的電話手表上的納米顯像管,納米科學中心給孩子們展示了科技改變生活、塑造未來的神奇力量。

?在下午的天文科普課堂上,希望學(希望在線)特邀中國科學院天文教育專家郭老師擔任主講人,邀請孩子們一起遨游浩瀚星空。郭老師生動地將太陽比喻成現(xiàn)場的孩子們,將八大行星比喻為家庭成員,“就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圍著你們轉一樣,八大行星也圍著太陽在轉,這叫做公轉。同時,太陽和行星們自己也在轉,這就叫自轉?!痹诠蠋熞龑拢⒆觽冄刂付ǖ男D方向開心地“公轉”和“自轉”起來。接著,郭老師從月亮的光照問題開始探討,講述了月相變換的規(guī)律,并以嫦娥探測器系列為例子,細致描述這些嫦娥工程在太空中的任務和行程。
科普教育員李老師則以中國古代嫦娥奔月的傳說為引子,用孩子們熟悉的傳奇故事,串起了神話的想象與科技的現(xiàn)實。在老師帶領下,孩子們跟隨“嫦娥”的攝像頭,一起參觀月球表面。在天文實驗課中的最后,李老師帶領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模擬的天文觀察活動,孩子們自己動手模擬地月運行,通過旋轉星座圖,學習如何實時查找和識別夜空中的星座。
?對孩子們來說,“科學游”不僅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到宇宙的奧秘,也為他們未來的探索之路扎下了穩(wěn)固的“錨”,“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現(xiàn)在就開始一步步前進!”一位小學員開心地說。
?

走出課本,拓寬視野,希望學掀開閉環(huán)式研學教育新篇章
?
“我們走進了清華大學的校門,看到了故宮三大殿,也在中國科學院看見了科技的力量,希望明年,我們還能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研學?!焙⒆觽兎窒砹怂麄兊氖斋@,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自信和對未來的憧憬。在研學活動最后的結營儀式上,每一位小朋友都收到了由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語言藝術委員會頒發(fā)的結營證書,標志著這次研學行程的圓滿結束。
?
結營儀式現(xiàn)場家長們對此次研學活動反饋同樣積極,他們見證了孩子在研學中的成長。有家長介紹,離開家長的集體生活體驗對孩子來說很陌生,但是因為研學的快樂和驚喜、對知識的探索使孩子們戰(zhàn)勝了陌生感,這次研學是一場對孩子非常有益的啟蒙活動。
?
同時,作為2023“希望學”萌娃小講師風采大會的收官動作,此次研學之旅,也讓家長更為深刻地感受到在學習之路上,“講題”的“輸出”與“研學”的“輸入”缺一不可。從海選報名到全國總展示,風采大會是知識表達和輸出的外傾展示,研學則是知識吸收和輸入的內化學習。當孩子們告別風采大會上的“小講師”,在故宮結合現(xiàn)場所學所感,化身“小小講解員”,自信流利地表達,都令學習的成長“看得見”。
?
至此,由希望學與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中譯出版社共同發(fā)起的——“把知識講有趣”萌娃小講師風采大會也順利收官。
?
回顧本次萌娃小講師活動,希望學(希望在線)旨在通過鼓勵孩子們采用“口述”的方式講解知識,以培養(yǎng)孩子深度思考力和邏輯表達力,加深孩子們對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自7月海選至全國總展示,共有數(shù)千位“小講師”報名參賽,共計135名小講師入圍全國總展示。全國總展示上,包括中國作家協(xié)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北京師范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教授白明,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英語學習》雜志主編侯毅凌,北京科技大學外籍專家James Bruner等國內外教育大咖擔任總展示的評委,為孩子們進行現(xiàn)場點評與指導。評委們被小講師們展示出的講課狀態(tài)、綜合能力所驚艷,認為萌娃小講師風采大會“以講促學”,在學習的“輸出”端給孩子們提供了極佳的展示平臺,對未來和孩子們再次相遇“萌娃小講師”的課堂充滿期待。
?
不管是體驗名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氛圍,還是深入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的精髓,“萌娃小講師”們在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中開拓思維,發(fā)掘潛力,激發(fā)對未來的探索和追求。這次研學之旅的成功舉辦,也給希望學(希望在線)今后開展多元化的學習交流活動增強了信息。希望學(希望在線)表現(xiàn),未來將為孩子提供更多走出傳統(tǒng)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知識世界的機會,帶領孩子們豐富知識儲備,培養(yǎng)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的成長和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