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器的脈絡從未如此清晰,說一下今年AK的新品,SR35,SE300,SP3000和ZERO2

記得AK之前說過,AK的播放器沒有旗艦,各自系列的產(chǎn)品就是各自的旗艦,三個系列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方向,在當時我還不太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這也難怪,因為要理解這個概念,是要結(jié)合產(chǎn)品來看的,而不是空口說白話,客觀來講,之前的產(chǎn)品確實不能夠讓人有這種感受,這與產(chǎn)品力,定位,音質(zhì),設計等等都有關(guān)聯(lián),一直到這一代,才總算清晰了起來,AK此次對三個系列的新款產(chǎn)品,把握非常之明確。
玩AK這些年了,這其中進進出出也經(jīng)手了不少機器了,幾乎每一代我都用過,這其中自然有喜歡,也有不喜歡的,這一次居然3個機器我都感覺很不錯,這次就好好說說這三款播放器和ZERO2這款耳機。
?

先簡單說一下之前的序列
第一代序列是SR15-SE100-SP1000
這一代我最喜歡的是SP1000,因為SR15續(xù)航太短+發(fā)熱嚴重,SE100聲音不好聽
?
第二代序列是SR25-SE200-SP2000
這里面我比較喜歡的是SE200和SR25,因為SP2000對我而言實在是太冷了,太鋒利了,缺少了一些自然流暢的特性
?
第三代序列就是今天所說的SR35-SE300-SP3000(當然了,SP3000是2022年上市的)
從我的角度來說,第一代和第二代產(chǎn)品序列中,AK的脈絡是不那么清晰的,具體表現(xiàn)為:各系列產(chǎn)品的特點不夠鮮明,以至于存在一定的同質(zhì)化(聲音層面),音質(zhì)層面不夠強勢,不能在各自的價位占據(jù)一定地位,并且這其中還夾雜著一些衍生品,比如SP2000T,SE180等等,會讓用家感覺產(chǎn)品線有些混亂。
這里我想舉一個例子,希望能表達我的看法:
就是我周圍有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耳塞有很多,有一些朋友甚至是擁有將近百副耳機的狠人。
但是播放器,最多最多的,我只見過同時持有3-4個的,不會再多了,我想除了使用方式(人機交互)的固定(每個人都有固定的使用習慣),體積的占用(耳塞你出門可以帶好幾個,播放器帶好幾個就太重了)這些以外,更多的可能還是播放器之間的差異不是那么的大(對比耳塞之間巨大的差異來說,播放器確實不是那么的大)
所以當AK把這三款產(chǎn)品之間做出了差異化,并能夠明確各種產(chǎn)品定位的時候,就明白這件事其實挺不容易的。
?
我一直希望產(chǎn)品除了檔次,價格差異以外,還有一些別的東西,能夠讓人準確的把握到這個產(chǎn)品想表達的是什么,這里指的就是產(chǎn)品設計里面的強差異化。
那播放器本身作為播放音樂的一個載體,那么自然是需要在聲音上做出一些文章來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并沒有給人那種很直接的感覺。
?
這一次,我想從SE300開始說
SE300 標稱續(xù)航12小時 內(nèi)部存儲空間256G 標價13888 5.46寸屏幕 317克
?

當AK開始玩模擬的時候,我沒有想到是以這種方式來實現(xiàn)的
其實R2R解碼陣列不復雜,從1K多到幾W甚至更高價位的機器都有,關(guān)于這個我就不多科普了,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電阻陣列來實現(xiàn)DAC功能,不使用市面上常見的AKM或者ESS解碼芯片,R-2R對電阻元器件的匹配,精度要求很高。SE300的電阻值差異在百分之0.01,這對于R-2R解碼來說非常重要。R-2R最大的特性就是擁有一定的模擬感。
?
我們玩磁帶,玩MD,玩DAT,玩LP,玩的是什么?無非是兩點,一是聲音,二是感覺,這里的感覺指的是一種懷舊感,一種機械感,亦或者一種實物感,因為這些設備所播放的音樂本身都是有載體的,MD有碟片,LP也有黑膠,看得見摸得著,有些聲音的記憶是刻在腦海里的,忘不掉的,所以我至今依然保留了幾十臺老物件,偶爾把玩一下,讓音樂能夠以實物的形式呈現(xiàn),而不是都在內(nèi)存卡里。
?
SE300出來之后,我覺得我的這些老機器似乎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聲音層面來說),因為SE300比這些老機器,具備了更易用的操作,同時SE300的聲音素質(zhì)表現(xiàn),也是遠超我前面所說的這些老物件的(保留了聲音模擬性的基礎上,素質(zhì)大幅提升),這是建立在我玩過不下幾十部MD的基礎上所得出的結(jié)論,這就足夠了。
?
在SE300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在21世紀的隨身聽里面能聽到這般模擬的感受,其實這些年來R-2R的機器不少,因為這種聽感是無可替代的,所以這些年玩了不少R-2R的機器,但是在我看來這些或多或少有些硬傷,這里面聲音最好的毫無疑問就是P6PRO了,但是P6PRO的外形設計,機身厚度,操作體驗,功能性等等,都是需要吐槽的地方,至于其他品牌,那就更不談了,空有R-2R的架構(gòu),但是聲音卻是HUFI的底子,聲音立不起來,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
?
大家不要覺得20多年前的設備聲音就一定會糊,事實上如果你玩DAT或者好的黑膠,聲音是不會糊的,而是一種富有生命力和樂感的表現(xiàn),是完全可以立起來的表現(xiàn)。
SE300也是,聲音一點都不糊,更是與昏暗及疲軟無緣。
?

簡單來說,SE300是在擁有AK系里面空前密度的同時,還擁有著三款中最大的人聲口型與最溫暖的音色表現(xiàn)。
“在溫暖的包圍感之中,這是一種冬天在壁爐邊聽音樂的感受,柴木堆滿其中,散發(fā)著淡淡的木香,壁爐里是燃燒的橡木,整個房間都充盈著閃動的火光,自然而又溫暖,壁爐里橡木在噼啪作響,火焰跳動的節(jié)奏似乎與音樂相互呼應?;鸸庠诜块g里舞動,投射出溫暖的光芒。我沉浸在這個神奇的時刻,靜靜地欣賞著巴赫的音樂,享受著火光和音符帶來的安寧和寧靜”。
?
如果你的耳機是純鐵或者圈鐵,感覺你覺得手頭耳機的聲音有些刺激或者單薄,那么這時候SE300搭配上去后絕對是相得益彰的表現(xiàn),是的,SE300會對耳機的音色有所改變,但只要你喜歡這種溫暖且扎實的聲音表現(xiàn),那么這種改變無疑是合適的。
?
所以某種程度上如果你覺得SE300比SP3000“更好聽”那也不也用驚訝,誠然在聲音的開闊性和素質(zhì)上,SE300比不上SP3000,但是就聲音的厚度與密度而言,SE300擁有一種更為抓耳的特質(zhì),具備了更強烈的情感表達,并且擁有更粗一些的聲音線條和落地感,某些時候這些特質(zhì)會更能夠打動你。
并且SE300還有一個特點,這個特點也是R-2R帶來的優(yōu)勢之一,就是低頻的質(zhì)感及量感,與其他機型很不一樣,這個低頻的感受在之前的AK播放器里也沒有聽到過,擁有著偏大一些的低頻輪廓和蓬松感,設置方面,在SE300上我一般都是使用NOS+A Class+High Gain的組合。什么?這個模擬味還不夠濃?那請使用3.5MM單端!
?
?
但是SE300我認為有些地方對比SE200來個降級不太應該,第一個就是USB2.0的拷貝速度,作為一臺1W多的設備,我不要求進步,但是保持SE200那個速度應該可以吧?結(jié)果反而倒退了,第二個就是CPU,也是倒退,實屬不應該,AK就這么努力的在去庫存嗎?這些垃圾CPU到底要用到什么時候?真就肉眼可見的掉幀。不過有時候想想也不得不感嘆AK的刀法之精準,畢竟聲音放在同級別已經(jīng)這么強了,如果CPU再強的話,真的其他品牌就。。。
所以我個人還是推薦使用BT SINK功能,畢竟手機有5G網(wǎng)絡的加持以及APP的流暢操作,在使用體驗上是妥妥的要超越播放器本身去跑第三方APP的,但是AK的BT SINK功能一直有些小BUG,在連接上優(yōu)化的不夠到位,希望以后可以做好這個功能
?
SR35,這是個異端,AK用5K多的一個售價來告訴其他品牌,一個價位不高的機器,怎么做的四平八穩(wěn),有血有肉,不至于是一種缺胳膊少腿的聲音
64G內(nèi)置存儲空間 20小時最長續(xù)航 4顆CS43198解碼芯片 3.6寸屏幕 184克
在可預見的將來一定會有新的顏色以及128G版本問世 標價5888
?

SR35擁有著非同尋常的聲音凝聚力,整個的結(jié)像之完整,在之前AK這個價位的播放器中沒有見過。
如果你之前用SR25MKII的話,我會樂意推薦你進行升級,因為SR35對比SR25MKII擁有著更加明朗的線條和清晰度更高的聲音結(jié)像,相比較而言,之前的SR15是有些薄,SR25MKII則有些平面化了。
這種凝聚力能夠讓聽眾很容易就抓住音樂的重心,非常容易就能捕捉到,而不是聲音虛無縹緲或者有氣無力的聽感,
?

這一代SR35,我愿稱之為是一臺怎么夸都不為過的機器(音質(zhì)和便攜性層面,SR35的便攜性實在是太好了,配合長續(xù)航,真的是讓人愿意天天用)
從風格上來說,SR35傳承自SP1000的衣缽,看到這里就能明白我為啥會喜歡SR35了,誠然SR35的高頻延展性和通透度比之SP1000還是要弱了少許,但是在有限的聲場里面,SR35擁有著更強的聲音凝聚力與結(jié)實的線條感,這就夠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你用SR35會獲得更“集中”的聽音感受以及更貼近人耳的人聲表現(xiàn)。
雖然聲場沒有那么的龐大,但是在一個足夠規(guī)整的空間內(nèi)構(gòu)建出了一個完整的聲音框架。
SR35你拿來搭配旗艦耳塞,在對聲音的發(fā)散感或者說彌漫性上,自然是趕不上SP3000的
但哪怕你拿來搭配奧丁之類,也完全不會拖后腿,不會到給人一種“在這個播放器下面這個耳機沒施展開”的感受,而是另外一種面貌。
?
雖然SR35在音質(zhì)層面我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是在系統(tǒng)層面上我認為還存有需要優(yōu)化的空間,偶爾有時候機器的發(fā)熱量似乎是不太正常的,此外就是CPU,和前面SE300的問題一樣,就不重復了,這個也優(yōu)化不了。
?
SP3000 4顆4499EX(平衡2顆,單端2顆,完全是2路電路)
標稱10小時續(xù)航 256G內(nèi)部存儲空間 8核CPU速度超快 USB3.0速度也超快 5.46寸屏幕
493克
對我而言,或者說對大部分人來說,SP3000不是那種一耳朵能打動人的機器,因為SP3000沒有在一些顯眼的點上進行刻意強化,這一點和勞拉升級線很像,但是你越聽,就越能明白SP3000的優(yōu)勢,說一聲SP3000是當今最強隨身播放器也毫不夸張,關(guān)于SP3000我不想說太多,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楊德昌的《一一》,如果還沒有看過的話,請不要錯過,這部電影的內(nèi)在極為強大,但是卻用了一種平和且自然,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來呈現(xiàn),看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后勁如此之大,元素如此豐富。SP3000也是一樣,均衡平靜的表面之上,聲音內(nèi)在以一種富有生命力且非常堅韌的表達方式給到聽眾。
并且SP3000還具備了一種其他播放器所沒有的特性,那就是極度放松,有一種音樂元素都彌漫在你腦海中的聽覺感受,在這一點上我和某人達成了共識,SP3000這部機器,你真的可以聽很久很久也不會累
這種無與倫比的放松體驗,堪稱是生動與自然合二為一的典范之作。
其實在SP3000上市之前我一直在想,這一點SP系列會以怎樣的形式面世?外觀其實能猜到一些,但是對于聲音沒什么底,就像前面說的,其實SP2000的聲音我不是特別中意,所以SP3000的聲音是會繼續(xù)保持2000的路線?還是會繼續(xù)做現(xiàn)代感?我猜了很多,唯獨沒有猜到SP3000居然是用這么一種平和,甚至有了一絲返璞歸真的方式來表達AK對音樂的理解。聽SP3000你會有一種音樂彌漫在你腦海中的感受,是很舒展,擴散性很好的表現(xiàn),這一塊目前只有SP3000做到了。
?

但是SP3000不銹鋼和銅的外殼,所帶來的的負面效應也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是實在是有些重了,這就有些像中畫幅相機,大家都知道好,但是總歸有一些客觀存在的弱項,那就是體積。每當我在地鐵或者航班上,我都會想,要是能輕一點,小一點,然后還能保持這個聲音品質(zhì)該有多好?如果這么類比一下,那么SR35就是妥妥的GR3定位了哈哈。
?
三款機器的共同點
三款機器的UI都是一樣的,是全新一代的UI設計,也都支持Roon Ready和BT SINK功能,這三款機型如果說外觀上,對比之前一代都不能算是有突破,因為SE200的造型時至今日依然讓我覺得設計師很厲害,這一代外形上毫無疑問是顯得有點保守了,其中SR35是在SR25系列的基礎上切削了一個邊,在視覺上看起來薄了一些,SE300是側(cè)面加入了拋光不銹鋼的元素,SP3000外形沒什么問題。
雖然外形突破不大,但是在音質(zhì)上的全面提升或者說明確化了,這是實打?qū)嵉?,音色都是在擁有一個健康的聲音框架基礎上,構(gòu)建了一個出色且規(guī)整的空間表現(xiàn),沒有什么明顯的短板。都表達了聲音自然流暢的特性,只是最終實現(xiàn)的目標有所不同
本質(zhì)上這是三種不同的詮釋方式,是三對不同的對音樂呈現(xiàn)方式的理解。
AK這一代機器能給人一種:我一聽這個播放器,就知道AK想表達什么的感受,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三種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并沒有高下之分。
?
可以說,AK的產(chǎn)品脈絡從未像今天這般清晰過,給到人一種一眼就明白這三款產(chǎn)品定位的感受,非常的明確而且直接,而不是從價格角度去了解。
?
SR35 集中 凝聚
SE300 模擬 力量
SP3000 自然 廣闊
ZERO2 清新 水潤
這意味著在你擁有SP3000的情況下,其實SR35或者SE300也是有意義的
并不僅僅是檔次的一個檔次,還存在其他的方面,你完全可以雙持,比如SR35的續(xù)航和體積,SE300的模擬感和密度等等。
?
當一眾國產(chǎn)機還在比拼推力的時候,AK已經(jīng)開辟了新的賽道,這里我也建議,也不能說是建議吧,就希望國產(chǎn)品牌能把自我的風格做好,能有一些內(nèi)心的堅持,我一直堅信一點:知行合一,就是當你知道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需要通過合理,恰當?shù)姆绞饺崿F(xiàn),而不是空談理想。
?
在播放器的風格如此明確的前提下
我沒有想到耳機居然也能如此明確,這,就是ZERO2,甚至可以評為W元以內(nèi)最佳的一款耳機。
?
ZERO2
這個我剛寫過評測,時至今日來聽,依然好聽,其實好聽的東西有千百種實現(xiàn)方式,但是我認為ZERO2屬于受眾面最廣的那一種(也就是聲音上人見人愛)。
?
其實有一點是挺神奇的事情,就是AK不知道是不是因為ZERO1取得的成果不太好,所以ZERO2的定價才這么保守,具體一點說,ZERO2這個聲音表現(xiàn),這種外形設計和工藝,如果說換個品牌,妥妥1W以上的售價,而不可能是7999這么一個保守的價格。
?
我一直不太明白的是,為什么4種單元結(jié)合在一起的ZERO2,能有這種優(yōu)美且自然流暢的音色表現(xiàn)?因為哪怕是奧丁,我認為高頻的毛刺也是有一點的,換個勞拉,奧丁才算是完全體,但是ZERO2這個分頻或者說銜接,我沒有聽出哪怕一絲一毫的硬傷,是完全沒有,這個在技術(shù)與調(diào)音上都堪稱是巨大的挑戰(zhàn),某種程度上這是第一個達成此項成就的耳塞,實在是非常強勢。

ZERO2的聲音簡單來說就是透明度高的基礎上擁有著一個略帶水潤感的高頻,一個有著良好位置,不過分舔耳的人聲,以及追求質(zhì)量的低頻,整體追尋聲音透明度的基礎上,擁有著出色的密度,這種聲音其實如果做不好的話挺討厭的,因為會表現(xiàn)的有點虛(大聲場的缺陷之一),中下盤是空的,而ZERO2沒有此類問題,雖然聲場在W元甚至你去AB更高價位都是很屬于是很大的存在,但中下盤的密度依然扎實有力,有落地感,只是這個落地感的重心對比傳統(tǒng)圈塞的話,位置上移了一點點,但是如果你對比FW10000,XLS或者A8000這種,重心又要往下走了一點。
ZERO2在搭配上也幾乎沒有什么難點,非常非常的好驅(qū)動,也好搭配,你哪怕電腦直推都能推個7788,原配線材也很不錯,當然以后也可以自行升級搭配。
至此ZERO2進入了我終身持有的耳機之列,嘿嘿,喜歡的耳機我會一直保留(我個人的耳機名人堂哈哈)。
?

我經(jīng)常說別帶著價格的先決印象去聽一個設備,AK這幾款產(chǎn)品,尤其是ZERO2,我也建議別帶著價格前提去聽,就好好感受,去和一些更加價位的產(chǎn)品進行AB,我相信你會得出一些不一樣的結(jié)論,音質(zhì)這東西,有些時候真的跟價格關(guān)系不是那么的大。ZERO2無論是素質(zhì)還是調(diào)音層面,都可以去剛一下更高價位的耳塞,并且能打個有來有回。AK用7999的價格來告訴其他品牌,7999也可以做到很多。
?
三款機器怎么選,我不做任何推薦,相信你看完這篇應該會有自己的答案,如果沒有主意,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我寫的不到位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