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讀書近感(3)
接上回。
上次談了我對問題留存的做法,不知道讀者自身是如何對待的,可做留言探討。下面繼續(xù)談感同身受。
其二,天賜的靈感。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問題苦思半天都得不到一絲可行性方案的蹤跡,但卻在剛放松下來,準備去做別的事情的時候,腦海中猛地乍現(xiàn)一新奇的思路。這個思路邏輯之中,卻意料之外。又或者是在別的場景,譬如隔天清晨醒來的一剎那,譬如一段時間之后,再次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你經歷過,那么你該明白我說的“天賜的靈感”指的是什么。當然,你可以把上述歸結為之前長時間的準備工作所帶來的可期后果,這也是目前我能接受的。
但《數(shù)學領域中的發(fā)明心理》的作者阿達瑪,卻這樣談到,存在一種更為天賜的靈感,它出現(xiàn)的時機可謂莫名其妙。
阿達瑪之前研究過一個問題,卻一直沒有突破,無奈下他將這個問題擱置。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此時他已不再在意識中思考這個問題了。某天,在一只腳踏上馬車的一剎那,腦海中突閃一絲靈感,這似乎是那個問題的可行方案!他當時并沒有立馬去驗證,畢竟還有同行的伴侶,不過當他回去之后,這個方案愈發(fā)讓他躁動不安,他便著手去研究,這也使得他對于這個問題的工作有了一絲突破。
這在心理學中,會把這些情形進行分類,具體叫什么我忘了,譬如將清晨的靈感歸為精神從疲憊再次回到充沛的情形。這里有興趣的,可以直接去看此書。
主要還是談下我對阿達瑪所說的存在更為天賜的靈感的看法。這種靈感我回憶良久,都沒想起自身有過類似的經歷,可能我還沒被上天寵幸到這個地步吧。當然,這里這么說,只是單純羨慕后的調侃,我雖非純粹的唯物主義者,但卻一點沾不上相信上天這種客觀唯心主義。我更愿意承認是因為我的才智和洞察力遠不及阿達瑪。
若你問我,你真的相信這種靈感存在嗎?
答:暫時相信,但不確定,畢竟沒有親身經歷過。
那你覺得未來有可能經歷嗎?
答:嘗試踐行。
踐行什么?
答:多埋些問題在心里。(當然不能僅僅只是埋,埋之前一定要對問題進行深思,一番包裝后埋下去才可能結果。)
這不免讓我想起復旦哲學王子王德峰曾說,年輕人不懂這句話沒關系,但肚子里要有這句話,只有這樣,才能在時機成熟時懂這句話。似“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
到這,其實這本書我沒什么再想談的了,書中關于意識與潛意識的關系,有興趣的自己去看吧。
末了,談及了哲學,其實哲學我還真淺讀過一些(畢竟數(shù)學抽身于哲學),追其緣由,和我淺學了些編程一樣,都是希望看到一些更底層的東西(原始的發(fā)展欲望)。關于哲學、編程……有機會再聊。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