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閉癥孩子不會學舌怎么辦
有很多家長反饋孩子可以回答基本的問題,比如你在玩什么,你在吃什么,家長問的時候是可以回答上來的。但從幼兒園回來之后,問他今天過得怎么樣,玩什么了,吃什么飯了,旁邊坐哪個小朋友呀,他就說不上來,學舌學不清。
孩子具備基本的問答能力,但不會學舌,是因為回憶能力及自主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當前發(fā)生的事,家長問,孩子可以說,之前發(fā)生的事,孩子想不起來,也不知道怎么去說。

我們可以先從讓孩子在具體的問答下簡單回憶短時間內發(fā)生的事入手。
首先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增加孩子的詞匯量,豐富句型,平時有意地讓孩子進行一些描述當前事件、狀況的訓練。家長可以先進行細節(jié)問答,比如:誰來了,他們干什么了,在哪呀等,孩子回答問題即可,孩子可熟練回答后,慢慢提高要求,引導孩子表達相關句型,說完整。
例如:
媽媽:寶寶你在吃什么呢
寶寶:餅干
媽媽:寶寶你在吃什么呢
寶寶:我在吃餅干
媽媽:寶寶你在沙發(fā)上吃什么呢
寶寶:我在沙發(fā)上吃餅干呢。
等孩子的句型逐漸延長、熟練后,家長需慢慢變換問句成:發(fā)生了什么事呀,減少問句中的提示,再引導孩子回答。最后,雖然問句提示變少了,但孩子說的內容還是要盡可能地豐富。
其次是提升回憶能力。
家長口中的學舌,屬于回憶較長時間前的事件,對孩子來說難度有些高。可以先從內容上入手,可以依次回憶:事物、動作、圖片、順序、故事、規(guī)則、文字、語言,最后才是事件。每一階段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家長不要操之過急。除了內容上難度的不同,回憶所間隔的時間也是一個難點,可以先從剛剛發(fā)生的事件開始,再逐漸延長,5分鐘,15分鐘,半小時,2個小時,以此類推。

下面我們拿回憶事物來舉例。
回憶事物是最基礎的訓練,考驗兒童的短時記憶能力,一般成年人的短時記憶容量為7加減2組塊,而對于小齡兒童基本幾歲即幾個模塊,比如正常3歲的小朋友他的短時記憶量即3個模塊。
開始時,可在桌面上放置4件物品,如:小汽車、泡泡、杯子、積木。選擇的物品需是兒童熟悉認識的,前期先提問,桌面上有什么,描述的過程加深記憶。然后讓孩子閉上眼睛或是選擇擋板,拿走其中一個物品,再提問:看看桌子上少了什么?這個步驟是鍛煉兒童的短時記憶能力。
一開始時,難度應該設置得較低,如拿走的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拿走后其他物品的位置不變,這樣孩子前期的正確率會較高,有助于孩子理解規(guī)則。后期慢慢提升難度,如增加數(shù)量,選擇對孩子來說中性的刺激物,位置也可以發(fā)生改變。在孩子理解前后事物多少變化的情況下,不僅可以做“少了什么”,還可以拓展成“多了什么”,進一步加強孩子的短時記憶能力。
除此之外還要練習:
1.回憶動作是在回憶事物的基礎上進行動作的回憶。動作的發(fā)出者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兒童本身。
2.回憶圖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加入平面的圖片,可以是事物圖片也可以是動作圖片。

3.回憶順序則涉及時間順序概念,如先、然后、最后。家長可通過展示一段有順序的場景來幫助孩子進行回憶,如:媽媽先穿鞋、然后打開門,最后關上門走了。此階段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基本的敘事邏輯結構。
4.回憶故事是講一段長句子的第一步。家長可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繪本或動畫片,其中包含起因、經(jīng)過、結果。一開始回憶的內容可以短一點,一分鐘的內容左右,后續(xù)再逐漸增長。另外在講述時以第三人稱為佳。
5.回憶規(guī)則與孩子相關較多的是游戲規(guī)則,可選擇孩子特別喜歡的游戲,輔助孩子進行表達,提高孩子說較長的、有邏輯順序句子的能力。
6.回憶文字,很多孩子對字本身及比較感興趣,但不一定做到理解,家長可準備一些操作性的文字,讓孩子看后,去執(zhí)行。比如:把西瓜畫上綠色,然后剪下來。等孩子坐好后,讓孩子回憶復述剛才出示的文字。難度也是由簡到繁。

7.回憶語言,主要指的是對話,讓孩子進行轉述。這里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孩子在轉述的過程中會把人稱轉換弄混,爸爸說可能變成媽媽說,把我說成把你。所以此項可以加入一個影子助手,給孩子一項任務,與他人進行有主題的對話,再在輔助下向他人轉述,進行三角對話。熟練后,還可讓孩子觀察其它人間的對話,增加難度,進行轉述。
8.回憶事件,這就更像家長口中的學舌了。難度是最高的,需要孩子完成以上的前備技能才可較好完成。家長可準備一些動畫片或者錄制的小片段來和孩子練習,還可在其中加入角色扮演形式的對話,幫助孩子回憶描述的細節(jié)越豐富越好。
最后在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及回憶能力之后,家長就可以嘗試讓我們的寶寶學舌啦。一開始一定不要操之過急,可以先從短時間開始,再逐漸延長。如果孩子一時回想不起來,照片或小視頻也是家長很好的工具,能夠幫助孩子情景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