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為何總是中老年人當?shù)溃坎⒎撬麄儾煌宋?,而是年輕演員扛不起

近些年來,香港電影有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幾乎一半以上的上映作品都是古天樂、張家輝、劉青云、吳鎮(zhèn)宇、甄子丹等老面孔,40歲以下勉強叫得住名字的也只有陳家樂(35歲)、李治廷(34歲)等寥寥數(shù)人而已。

為什么香港電影總是中老演員當?shù)溃亢芎唵?,因為大中華地區(qū)最大的市場——內(nèi)地,只接受這些香港娛樂圈成名日久的演員,40歲以下的演員幾乎沒有號召力;甚至哪怕是臺灣、新馬市場,這些年輕演員同樣扛不起票房。

對于這些地方的觀眾而言,這些中老年香港演員是參與過他們童年的,哪怕為了情懷回憶、逝去的青春也可以買單,而那些40歲以下的演員成名時,港片的輝煌時代早已過去,基本上除了仍然堅持關(guān)注港娛的,都沒什么人認識。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電影最風光的年代是建立在電視行業(yè)興盛的基礎(chǔ)上的,從周潤發(fā)、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到古天樂,幾乎一大半電影大咖都出自TVB,而其中除了星爺比較特殊外,其他人都是先通過電視劇、綜藝節(jié)目讓大家熟知的,當時TVB仍然是華語世界的影視巨無霸,拍了TVB的戲就等于全世界華人都知道,當他們出來拍電影時,大家當然會買賬了。

而到了這些40歲左右、以下的香港演員正式出道時,香港電視業(yè)已經(jīng)走下坡了,等他們好不容易上升到電視事業(yè)的天花板,想打入電影圈時,外面的世界已經(jīng)不太買賬了。以TVB最后一代五生、五花為例,除了林峰算是勉強在電影圈站住了腳跟(還是有古老板提攜,勉強做個男二、男三),還有誰不是主要靠電視劇維持事業(yè)?甚至可以說,大部分人連電視事業(yè)都維持不住了。

電影不僅是一門藝術(shù),更是一門生意,沒有資本愿意賠本賺吆喝,古天樂他們至少能撈回本、賺到錢,這些年輕演員行嗎?不行。陳家樂算是英皇力捧的新人了吧?可是他在電影圈的咖位大家有目共睹,還是得靠前輩提攜當個配角。至于香港媒體吹噓的票房保證、沖出國際的盧瀚霆,不提也罷。


所以說,不是這些中老年演員不想退位,而是年輕的演員們真扛不起。這些年來,古天樂簽了不少人,跟著他在電影圈拍戲、露臉,但除了林峰,真沒什么人有水花,幾乎可以肯定,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會更加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