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中西思想-學(xué)習(xí)筆記(10)禪宗的智慧
7.2~7.4 禪宗是修心的法門
佛教的每一種宗 派不能把它當理論看,而是不同的修行法門。(當做理論看就是佛學(xué)研究了)
凈土宗就是念佛號,靜心念,幾十年如一日也能成就。
密宗要即身成佛,修我們的神通,很艱難,有的閉關(guān)10年還沒有神通。
律宗要修戒律,戒律多了,簡直是苦行僧了。
禪宗是修心的法門,也就是修智慧,最高的智慧叫般若智。
禪宗十六字大綱:“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禪宗傳的是心法,不局限具體的規(guī)則,不依賴語言文字。不是說對佛經(jīng)每個字逐一的理解清楚,就可成了,這只是頭腦的功夫,禪宗修的是心。(“諸佛妙理,非關(guān)文字”)
我們的毛病是生命情感出毛病,貪嗔癡不是頭腦的問題,是心的問題,所以要直指人心。
比如《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精明能干,絕頂聰明,但她的一生卻是悲劇。這一方面是家族的衰敗,另一方面就是是貪嗔癡了。
我總這么想,假如我們沒解決貪嗔癡的問題的情況下,那人還是笨一點的好,她(王熙鳳)偏偏又那么聰明,悲劇真來了。
禪宗說不依賴文字并不是不要文字,留下文字最多的倒反而是禪宗,語言文字是一個手段,幫我們達到最終那“不可說”。于是我們可以把語言文字比喻為攀登城樓的梯子,我們攀登到城樓頂上了,這個梯子自然的就撤了。
弘忍法師說過佛經(jīng)浩如煙海讀不勝讀,其實我們只要讀其中一部就夠了,終身受用,這部經(jīng)就是?《金剛經(jīng)》,后來的慧能也是繼承了弘忍法師的這個想法。
為什么《金剛經(jīng)》最重要?通過我們對金剛經(jīng)的修行,我們才能直指人心。
《金剛經(jīng)》的主題思想就是說“無相”,這個相就是我們把世界上的事物何人都區(qū)分出一個高低貴賤來,這叫“相”,還始終停留在這種區(qū)分里叫“住相”。
如何把這個“住相”去掉,我們才能直指人心?《金剛經(jīng)》的核心思想其實就這8個字: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不斷的應(yīng)接各種事物。應(yīng)的時候事物來了,但是不住相,停留在這種“相”的區(qū)分當中,然后我們的生命活動就都是趨避,這叫妄念。不住相才能“而生其心”,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本心。
相: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就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事物,我們對事物區(qū)分出了高低貴賤,于是我們的追求就來了,趨高避低,趨貴避賤,趨富避貧,趨得避失,趨利避害,趨樂避苦,趨順避逆,這些種種的差別都是相。
所以“直指人心”怎么“直指”?就是“去妄念”,去妄念怎么去?不住相,才能去妄念,妄念都是“住相”而來。
孟子老早就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這個放心是指放到外面去的心,再把它找回來。就像農(nóng)民,早晨會把他們養(yǎng)的雞鴨放出去,到了傍晚黃昏的時候都沒忘記把它們叫回來,但是我們把心放出去,卻忘了把它叫回來。
孟子:“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萬事萬物的真理本在我們心里,真理不要到心外去求,我們心向外追求這個,追求那個,得到了叫快樂,失去了叫煩惱。一個樂一個苦,與苦相對的“樂”,不是真正的樂,而要回歸本心,其快樂是無比的。
無相:“相”是客觀的,“無相”并不是當作不存在,而是“于相離相”,“于相”表示承認有相,“離相”表示不停留在這種區(qū)分里。
最簡單的例子,你背著個LV包向我走來,我一眼望過去世界頂級的品牌包,然后我再看我自己這個包,它簡直不是包,但其實它還是包。你LV包比我這個包價格昂貴得多,質(zhì)量也好得多,這是客觀事實。你 LV包價格再昂貴,質(zhì)量再好,絕不妨礙我這包還是包,這叫什么?無相,也就是離相。
很簡單一個例子,這個例子雖然簡單,但都說明了我們在人世間各種事物、各種人的關(guān)系當中我們共同的毛病,就是“在相中不能離”。能離了,就是改變我們的心的用法了。如果你追求LV包總是得不到,你煩惱來了。
轉(zhuǎn)識成智:我們平時的心,其實都是業(yè)識——業(yè)力造成的識,叫業(yè)識。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的心它是假的,不是本心,它是求如意的心,能不能轉(zhuǎn)一轉(zhuǎn),從“如意之心”轉(zhuǎn)成“如如之心”。遇到任何事物都如其本來的、領(lǐng)會事物的意義,而不是從小我的愿望出發(fā)來領(lǐng)會事物的意義。
佛家要修行,各個宗派都有不同的法門,但最終達到修行成功都是一個轉(zhuǎn)識成智,“智”就是智慧。而禪宗直截了當,所有的修行就抓住這個“轉(zhuǎn)”不要放,直指人心。它省去了許多的程序,繁瑣的規(guī)則,嚴格的自我限制,這些它認為都是不根本的。
如何找到本心呢?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覺得自己有所依傍,每個月你拿薪水也有依靠,你有親人會幫你,朋友會幫你,你都有所依賴,有所依傍。真正當你什么依賴都沒有的時候,你沒有自殺而是活著,靠著的就是你的本心。
禪宗祖師會通過跟你對話的方式來逼你,把你逼到無立足之地。

筆記已整合入個人知識體系,詳見?[禪宗的智慧](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9badc2d7ac788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