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解說文案(41)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
穆王何事不重來
?
很多人談到宗教
第一反應就是神跡傳說
很多所謂虔誠修道念佛的人
也許心里真的相信有法力無邊的神仙
但你問他學過哪本經(jīng)悟過哪樣道
他很可能就兩眼茫然
同樣的
向你布道讓你信耶穌的各種老頭老太太
他們會身臨其境的向你描繪上帝施展的五餅二魚神跡
但問起他們究竟是用唯名論還是實在論來理解三位一體
他們也許并不比無神論者了解的更多
?
很多所謂的信徒把宗教信仰簡化成了信仰神祇
從而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的宗教文化
衰變成一種不接受解構(gòu)的愚昧與迷信
一套復雜的思想體系
就被“念經(jīng)人”凝成了一個只要相信旁的不論的抽象意志
?
回看宗教歷史尤其是基督文化的歷史會發(fā)現(xiàn)
隨著信仰被建立
教會權(quán)力日漸加強后
所謂“神的旨意”就會逐漸被神職人員所操控
比如奧古斯丁的預定論原本認為上帝會決定誰會被救贖
可后來這樣的上帝預定論交給了自由意志
上帝的救贖名單居然由神職人員決定
只要取悅了神職人員
就能獲得“上帝救贖”
這實際上就是信徒對教義本身的毫無理解
只盲從捧著經(jīng)的某些人的結(jié)果
這最終導致了信仰虛假和道德墮落
?
這樣的墮落演化不局限于西方或者宗教
我們翻閱一下封建王朝歷史
也一樣能看到樹立“神祇”的絕對權(quán)威后
再把思想體系偷換為個人意志的過程
歷代封建王朝一邊以孔孟之道作為治國的經(jīng)文
一邊卻不斷灌輸著“忠君”的糟粕思想
隨便看看《孟子》我們就會赫然發(fā)現(xiàn)
里面充滿著
“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的言論
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明明是要求
公于天下,君王不能縱欲于一己之私
卻最終成了禁錮百姓壓抑正常需求的“禮教”背書
封建統(tǒng)治者們把孔孟的經(jīng)文篡改后
將民重君輕克己求仁重新定義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狗屁綱常
實際上是掏空“儒經(jīng)”
轉(zhuǎn)化為掩蓋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外殼
?
封建百姓不去解構(gòu)“儒經(jīng)”
卻相信統(tǒng)治者口中的“孔孟之道”
以一種信仰壓倒理性的方式去理解現(xiàn)實中朝廷所為與“儒經(jīng)”的沖突
把朝廷和君主當做一種神祇的絕對意志來膜拜
幻想出一個在不受約束的條件下
能存在的沒有私利保持公正全知全能的封建朝廷
那這樣的“封建朝廷”和宗教口中的“上帝”又有什么區(qū)別
有些人就如中世紀的教徒一樣
捧著祖師爺?shù)慕?jīng)文相信的卻不是經(jīng)文的思想
把某些不明不白的傳教士當做是神祇意志的化身
這何嘗不是一種愚昧迷信呢
?
大家好
我是謝玄
一個胡為亂信的up
我們今天講第二十九集
?
盡管嘉靖極盡拉攏之能事
但對于徐階來講
什么賜坐夸獎都是浮云
自己一旦真的認了嘉靖的處理
裕王和其他清流那里他如何交代過去
他幾十年清譽的清流身份也要被改換成新一代諂臣了
這樣的情形下就容不得徐階繼續(xù)沉默聽任了
?
(40:08-40:40)
嘉靖的這場“解斗”計劃到底是失敗了
徐階話說的這么直接
就是逼嘉靖下決斷
從法理上講有貪污就要查貪污
既然這件事被徐階不識相的提出來
嘉靖就不能裝作不知道了
?
(41:17-41:42)
嘉靖這話有兩重意思
一是做做樣子
告訴徐階該殺的我會殺
二是勸徐階
沒什么海清河晏不可能都殺
你徐階也就差不多得了
?
嘉靖的這話固然是一種托詞
但很多人確實分不清程度和狀態(tài)的區(qū)別
盡管都是做不到
努力做和放任不管是兩回事
很多人以做不到來否定應當做
把沒做好等效于沒有做
這種說法就跟
“因為都沒到滿分所以八十分和二十分等同”
一樣的荒唐
?
碩鼠除不盡和碩鼠應該殺是兩件事
因為碩鼠除不盡就不應當除嗎
恰恰相反
就是因為碩鼠除不盡才應當一直除
抓住一只除一只
用除不盡來反駁應當除
可以說是又蠢又壞
?
嘉靖這樣含糊的交代以后
馬上讓呂芳岔開話題
引到了敬天拜醮上
這就是再次堵徐階的嘴
對于徐階來講
此刻即便豁出性命不要
他也已無力回天
擺在大明所有人眼前
最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在這里:
即便知道應該做什么
卻也做不到什么
很多爭議也由此展開——大明的官員們應當由于沒做什么而被批判
還是應當由于做不到什么而被體諒——這個評判基點每個人并不一樣
?
(42:58-43:48)
我很喜歡這段配樂
前奏里透出了詭異激昂掙扎
最后又匯成了一種低緩的哀嘆
?
恰如無數(shù)的生者在掙扎里被碾為塵埃
天下大事就隨著那么幾頁青詞化作歷史
飄散于過去的時空里
無數(shù)道義在強權(quán)中變?yōu)閿[設
如鐵的事實就由著嘉靖的一句讓上天做主
成為封住大明亡魂吶喊的最后一捧泥土
?
我們這里注意之前提到的趙貞吉上奏信封的正面
(27集 32:23)
大家注意看這個正面
總共是三行字
而嘉靖給嚴嵩徐階看的信封正面只有一行字(3:11)
很明顯這根本不是同一個信封
之前提到了
小說里嘉靖是把烤漆烘開了
再把信拿出來的
所以可以再粘回去
而電視劇里是用象牙刀直接割開了
所以信封是無法還原的
只能另外偽造一個信封
?
但這里還有個問題
印著海瑞名字的烤漆
嘉靖是如何復制的呢
我能想到的方法是嘉靖把原來硬著的烤漆揭下來
再加一點新的烤漆重新沾回信封
?
很難想象一部長達46集的電視劇中
能在那么多細節(jié)里面面俱到
大明劇組在架空的劇里力爭還原一個極為真實的世界
又極其珍惜筆墨地只在鏡頭里塞入傳遞重要信息的畫面
處理信封這件事
從現(xiàn)實維度去想是一定需要一個解釋的
但對于劇情而言
完全沒有深究的意義
所以張黎劉和平根本不打算提示觀眾這些細節(jié)
精心的布置只在鏡頭的焦外一閃而過
?
撣開十幾年的塵土
去回看這部零七年的劇
劇內(nèi)外散落的無數(shù)匠心獨具在某些映襯下愈發(fā)的熠熠生輝
你們是否有另一種一去不返的遙遠感
?
(3:49—4:44)
嘉靖這段話無恥嗎
很無恥
少見嗎
并不少見
封建王朝的老百姓總是幻想著一種上達天聽的正義降臨
他們雖然不曾有過像基督教一般如此大范圍高深度的統(tǒng)一宗教信仰
但也一樣對天和廟堂有一種迷信
他們不斷的自我催眠著
把自身苦難歸因到某些個例的身上
“淳安”的百姓被田有祿欺負
他們就安慰自己是這因為知縣不知道
狀告到知縣那里發(fā)現(xiàn)還是一樣黑
就繼續(xù)解釋是因為知府不知道
等知府把他們當螻蟻的時候
他們就盼望著巡撫大人
遇到的巡撫是諸如鄭泌昌何茂才一伙的時候
就惦念朝中閣臣
閣揆是奸相嚴嵩的時候
他們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嘉靖身上
?
大明有些百姓自稱沒有宗教信仰
但他們卻相信大明有一個絕對客觀的無上意志
這個意志遵循“儒經(jīng)”與大明律所要求的公理正義并只為之服務
仿佛大明朝廷不是一個個具體的官員組成的
而是這個幻想出來的無上意志的客體化
他們把縣丞到皇帝都算作是這個無上意志的化身
而一旦被這些大明官員砸醒的時候
又不斷的把這些人從“無上意志”中剝離開來
只要他們看不到精舍的四巨頭密會
看不到內(nèi)閣閣臣們的權(quán)謀博弈
看不到地方如鄭何的黑心毀堤
他們就會用一種信仰先于理性的盲從
把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再次幻想成那就是無上意志的存在處
(皇上是好的
太子爺也是好的)
他們心中的“朝廷”
其實就等同于宗教信仰中才存在的上帝
?
(5:15-5:30)
我們這里注意半個月前趙貞吉譚綸的奏疏
里面包含了譚綸一審鄭泌昌時的供詞
鄭泌昌的原供詞是一直在咬宮里和嘉靖的
(往宮里扯)
可嘉靖卻拿著這份供詞傳閱了內(nèi)閣
此刻還以此份供詞為依據(jù)了結(jié)了浙江的案子
說明趙貞吉譚綸對供詞做了大量刪改
只留下了鄭泌昌何茂才貪污的問題
宮里的事一字無有
(都要刪去)
?
嘉靖面上對嚴嵩的呵斥
可謂是小罵大幫忙
嚴嵩更是一唱一和
把主謀嚴世蕃定性成無識人之明
幾句話就把一系列驚天的案子
變得那么輕描淡寫
嘉靖要給天下的不是一個公理
只是一個“膠帶”
(6:07-6:25)
?
嚴嵩請求革去嚴世蕃吏部堂官的位置算是以退為進
用一個吏部堂官的位置兜住那么大一攤子事
算是極為劃算的買賣
而嘉靖對嚴世蕃的懲戒連罰酒三杯都算不上
沒有一絲的實質(zhì)處分
反倒用舉薦了高翰文為嚴世蕃開脫
就差說出朝廷培養(yǎng)一個閣員不容易的話來
從出場以來就開始被人當槍的高翰文
也萬不會想到自己居然還能成為回護嚴世蕃的一個借口
?
嘉靖也正好借著這個話題
下旨釋放了關(guān)在昭獄里數(shù)月的高翰文
高翰文在昭獄數(shù)月都沒有吐出任何關(guān)于織造局的事情
這讓嘉靖相信這個書呆子確實不清楚整個宮里的事
放出來更能說明浙江的事情沒有貓膩
讓高翰文官復原職既可以看做是對高翰文的一種安撫
也可以看做是對高翰文的監(jiān)視——讓他待在翰林院
以免他未來會說出什么
?
(7:05-7:52)
嘉靖讓徐階把奏疏拿去裕王府批答
而不是自己下旨通告朝野
這樣的做法有兩個用意
一是他一貫的甩鍋風格
讓徐階自己去跟清流解釋這個密會決議
這對徐階來講是十分為難的
無論徐階怎么解釋
這樣的結(jié)果都會讓徐階成為眾矢之的
二是給清流出一點氣
照顧一下清流的情緒
處決鄭何由清流來決定
算是打下嚴黨的臉
也是一種平衡
?
給胡宗憲的褒獎則照應了之前的劇情
(有功不急于一時)
在浙江的案子塵埃落定之前
胡宗憲會不會被牽連嘉靖心理都沒底
所以暫緩了請功要求
如今一切都安排好了
才讓徐階去給胡宗憲褒獎
這也透出了嘉靖的另一層意思:
讓徐階去給胡宗憲示好
就是希望胡宗憲能靠向徐階
未來能在徐階手下共處
?
(8:09-8:23)
(8:48-9:54)
嘉靖此刻內(nèi)憂外患
既要利用嚴黨控制大明財政在公私兩面為自己弄錢
又要用嚴黨制衡清流駕馭群臣
還要用胡宗憲平倭穩(wěn)住朝廷大局
所以目前尚不能干掉嚴黨
?
嚴嵩也是以此為恃
要找補眼下的輸局
讓鄢懋卿巡鹽
名頭上講是為財政填窟窿
實際上就是表示嚴黨愿意為了嘉靖割肉
這一方面是表忠心
另一方面也是表重要性:財政這塊朝廷可離不開我
?
找齊大柱的麻煩一來是找補今天的輸局
嘉靖讓清流票擬如何處決鄭何
顯然是掃了嚴黨的臉
嚴嵩要借著齊大柱的由頭向清流示威
更是留一個引子
作為日后能牽連海瑞由頭
也是后續(xù)與清流斗爭的一張牌
?
我個人認為嚴嵩這樣做
也有可能是對嘉靖的一個試探:
我就當著你嘉靖的面說假話
看看你嘉靖心中我還有多少地位
可以看到陳寶國老師這段的演技()
從皮肉里透出不爽
又“隱”而不發(fā)
把嘉靖的心態(tài)詮釋的很好
我們注意這個黑白回閃
嘉靖親自下場和稀泥拉偏架
結(jié)果嚴嵩居然還得寸進尺逼自己一下
導致嘉靖心理氣得跳腳
?
我們可以看出來
嘉靖即便作為皇帝
也一樣會受到約束和制衡
但這個制衡并不來源于權(quán)利或者某個朝臣團體
而是客觀的時局
這是無論多大的權(quán)利都不能突破的物質(zhì)性框架
這就好比物理規(guī)律和物理現(xiàn)象一樣
人可以利用規(guī)律改變現(xiàn)象創(chuàng)造現(xiàn)象
但人并不能改變規(guī)律
權(quán)利會給人一種超越感
讓他們模糊了規(guī)律和現(xiàn)象的邊界
他們以為達成的現(xiàn)象是自己權(quán)利突破規(guī)律的證據(jù)
實際上達成現(xiàn)象的額外變化
會體現(xiàn)在未來或他們所感受不到的隱藏處
就好比一艘航海的巨輪
要開的快行的遠的代價
當下會由燃料耗材承擔
未來會由錢包買單
?
浙江的案子被嘉靖用“非法法也”的方式“不了了之”
裕王和其他清流不可能去問責嘉靖
徐階就成了代嘉靖受過的出氣筒
我們這里注意聯(lián)系一下時間線:
在徐階入宮見嘉靖的同時
裕王也招來了高張二人給自己講書
所以徐階到裕王府之前
裕王李妃和高張已經(jīng)聊了很多事情
這些內(nèi)容小說寫了電視劇卻沒拍
我認為這段內(nèi)容很重要也很精彩
是對人物性格和清流內(nèi)部關(guān)系的一個補充
?
小說里裕王想到了賈島的一首五絕
讓高張兩人猜猜是哪一首
高張兩人默契的同時念了出來
這首詩是賈島的《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
劉和平用的這個版本是《全唐詩》的版本
現(xiàn)在一般把“把似君”寫作“把示君”
?
這首詩和裕王的意思都不難理解
清流苦挨這么多年
終于到了倒嚴的關(guān)口
此時亮劍便是平定天下不平事的最后一戰(zhàn)
整個清流的激動欣喜可以想見
?
這也照應了一下貫穿大明的“海瑞神劍說”
裕王說那么多忠臣都可謂是利劍
最終都折在了奸臣手中
而給予嚴黨致命一擊的國之利器
居然是一個海島舉人
?
高拱當初不認為海瑞能起什么作用
所以對譚綸張居正的建議不以為然
到了今日發(fā)現(xiàn)整個朝局的平衡竟然是由一個小小的海瑞來撬動的
便謙虛的感慨自己無識人之明
又夸獎張居正譚綸的舉薦之功
?
張居正此時竟然說出一句極為尖銳的話來:
“高大人并非無知人之智,而是無自知之明”
這句話一出
高拱變了臉色
裕王也用責備的眼神望著張居正
?
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
已經(jīng)猜到了張居正后來要說什么
因為從一貫的性格做派來講
這都絕不會是張居正的風格
?
果然接下來張居正說道
大明朝的國之利器
在下是海瑞在上便是你高大人
這一下就把剛才的話圓了過來:你高拱對自己沒有B數(shù)
不是高估了自己
是不知道自己原來這么“迪奧”
不知道這里劉和平是不是參照了
“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的典故
欲揚先抑
極抑即極揚
我們可以注意到
大明王朝里轉(zhuǎn)個“三百六十度除二式彎”的情節(jié)非常多
所以我有點好奇劉和平老師本人是不是這樣一個老陰陽師
才會對這套把戲如此駕輕就熟
?
張居正接下來又夸獎道:
朝會之上敢于跟嚴氏父子相爭的
僅高大人一人而已
高拱則誠摯謙虛的表示
自己不過是仗著裕王和皇帝的庇佑
?
我們回顧一下大明清流與嚴黨的斗爭
這雖然是你死我活的權(quán)謀斗爭
但擺在臺面上的沖突極少
第一集的財政會議
可以說是至今為止面上爭論最激烈的一次
而頂在前面言辭最激進指向最明確冒的危險最大的
便是高拱了
(奸臣高拱)
在宣布出閣的內(nèi)閣會議里
也是高拱直言反駁嚴世蕃
并力爭署理浙江案子的人選
可以講每一次清流與嚴黨的正面沖突
高拱都扮演了一個急先鋒的角色
?
開個上帝視角會覺得高拱是裕王的帝師
又是嘉靖制約嚴黨的棋子
所以高拱去直接與嚴黨斗好像很安全
實際上從當時的角度出發(fā)
高拱在博弈中的風險是很大的
我們可以從第一集裕王的反應里看出來
連裕王自己都如此的膽戰(zhàn)心驚
清流自己在會議結(jié)束后都感到后怕
當事人高拱如何會感受不到危險
有人看大明的時候用一種靜態(tài)的思維去看
好像當事人在沖突前已經(jīng)算準了結(jié)果
從而把這種沖突當做一種不要成本的表演
實際上各方除了策劃謀略外
更多是一種見招拆招的博弈
充滿了大量的不可控
如果把高拱的沖鋒在前
解讀成一種安全的作秀
那就體會不到高拱人物性格里真實坦蕩的一面
把瞬息萬變的斗爭看做一種錦娘妙計式的預定
這樣的解讀視角就充滿了一種自以為世故的庸俗感
?
劉和平在小說中用了
“以才略自許,負氣凌人,然心地坦蕩,真實不假”
來評價高拱
也可見對高拱在這方面的肯定
?
大明王朝中高拱最鮮明的性格特點有兩個
第一是狂且直
所以對任何人說話都可能不留面子也不照顧他人感受
這在之前有多有體現(xiàn)
比如直接駁徐階
張嘴就說張居正是書生之見
第二是敢于抗爭
這可以說是高拱狂且直的另一面體現(xiàn)
高拱不是趙貞吉譚綸這樣把大義掛在嘴邊做自我掩飾的人
他是真的胸中有正氣
而且愿意為此付出的人
我們不能因為高拱沒有每次都沖在前面
就說高拱是讓別人送死的人
這就好比作戰(zhàn)的時候
不能因為指揮官讓士兵沖鋒
就說指揮官本人貪生怕死
高拱在需要自己上的時候
他不但從不推諉
反倒積極甚至沖動
從這點來看
張居正夸高拱是國之利器并不都是吹捧
?
氣氛被張居正的彩虹屁烘托到這份上
裕王便端起了高拱的茶碗
遞給了張居正
張居正心領神會捧給了高拱
并說自己雖然拜徐階為師
心中早已認高拱做師傅
礙于輩分行半師之禮(原文)
拜師要奉茶叩拜
張居正只奉茶沒有叩拜
所以叫半師之禮
?
這里也可以注意到張居正的性格遠比高拱內(nèi)斂
從之前對大局的審視來看
謀略高了高拱半籌
心智也更為腹黑
小說里有個細節(jié)
張居正面對高拱真誠的自評自責
“當時臉就有些微微紅了”
很顯然張居正夸高拱的話里
有些刻意的阿諛
這未必是惡意或者是虛偽
但這就是張居正的為人哲學
?
高拱說話沒有顧慮
就很容易自我為中心的沖撞他人
但也更為坦蕩直率
張居正面上平和謙遜
心中就藏了更多的東西
旁人更難以摸準他的脈
?
裕王府這邊還滿懷希望的期盼徐階勝利的消息
熟料等待他們的只有一場空歡喜
?
由于二十九集的內(nèi)容很多
全部放在這期講時長要超過一個小時了
如果講一部分
上下隔開又影響觀感
所以裕王府商議的內(nèi)容就全部放到下期來講
?
喜歡這個視頻請點贊投幣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