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補就痰多?這個中成藥,補脾、順氣、消脹、化痰
有的人的身體,明明這兒也虛,那兒也虛,可為什么一吃補藥就上火呢?中醫(yī)將這種情況叫做虛不受補。虛不受補到底該怎么來理解呢?其實通俗的來說就是因為身體里滯留的垃圾過多了。

那么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身體里最大的垃圾是什么?在崔老師看來,是痰濕。就拿門診上的一個案例來說吧,蔣先生,屬于那種安靜的性格,不喜歡運動,在明顯發(fā)胖之后,感覺到身體沉重,由于稍微一運動就喘,所以更加不愿意運動了。面診時,第一眼就注意到了他的面部和額頭出油很多,他自己表述還常常出汗,大家都知道,出了汗之后身體會特別的不舒服。最近家里人發(fā)現(xiàn),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打鼾還比較的嚴重。像蔣先生的這種情況,就屬于是典型的痰濕。

中醫(y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主運化,主水谷精微。一方面運化水谷,另一方面運化水濕。
說的是脾臟具有運化我們食用進胃里的水液以及谷物的功能。脾臟一旦虛弱,它的運化功能就會減弱、下降,水液、谷物因此消化不掉,堆積在胃里,滯留的時間過長了,就會出現(xiàn)痰濕,導致一吃補的東西就上火。
這個時候呢,我們就可以在進補之前將痰濕給化解掉,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之后再進補,自然而然就不會再出現(xiàn)上火的情況啦。

今天崔老師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出自《醫(yī)方集解》的方子,香砂六君子湯,(也有中成藥——香砂六君子丸)可以較好的健脾胃、祛痰濕。
方子由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木香、砂仁、陳皮、半夏等組成。我們既中正又平和的四君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來補氣、健脾胃正合適。陳皮、半夏就負責來化痰啦,半夏的作用就像是我們廚房用的清潔劑,它只要一進入到體內(nèi),痰看到他就會立馬自己化解、自己消失。陳皮雖然沒有半夏的權(quán)力那么大,但是半夏有了陳皮的幫助,可以將作用發(fā)揮在自己之上。

最后就只剩下木香和砂仁了,它們兩味可行氣,這個方子,將它們兩味往里邊一加,作用簡直就是一個字,妙。一個是可以幫助脾臟行氣;另外一個就是,痰濕會阻礙氣機的運行,所以要加一些藥材來行氣。
由此以來各味藥材相互搭配,相互之間進行調(diào)和,可較好的健脾益氣、化痰祛濕,緩解虛不受補的情況。但是一定要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辯證,在辯證后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