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韓回之赴寧波天一閣講授硯文化
(記者:洪斌)今天(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寧波天一閣博物館邀請了韓天衡美術(shù)館藝術(shù)總監(jiān)、西泠印社社員韓回之,講授硯文化——《金勾鐵劃——硯銘上的中國金石學》。
韓回之主要講解了硯的起源、硯銘產(chǎn)生、硯銘功能轉(zhuǎn)變、硯銘多元化這4個部分。他的講解風趣幽默,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還講到了他和他父親韓天衡都喜歡收藏和研究硯臺。
接著,韓回之說,硯亦稱為研,漢末劉熙《釋名》曰:“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痹诠P、墨、紙、硯文房四寶中,硯雖位居末席,但硯質(zhì)地堅實,能傳之百代,是集繪畫、書法、詩文、雕刻于一體的文房珍品。本次活動讓“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硯文化進一步走向社會大眾,讓普通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硯”之“妍”、釋讀“銘”之“妙”、體驗”“拓”之“趣”,從而陶冶藝術(shù)情操,為美好生活賦能添彩?,F(xiàn)場氣氛熱烈,不時傳來陣陣掌聲。
講座結(jié)束后,大家隨韓回之在天一閣展廳里鑒賞了硯臺作品,記者見到小如鳥卵大如桌面的硯臺,硯臺的石質(zhì)、形狀、圖案、字體、色彩各不相同。這也給400多年歷史的著名藏書樓天一閣抹上了一層厚厚的“硯”文化藝術(shù)。
在以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為“四大名硯”中。此次“文硯在甬:歷代銘文硯展”即從2018年韓天衡美術(shù)館的“文心在茲:古今硯文化特展”中精選出含銘文的硯臺85件,其中像清末常熟沈石友珍藏的吳昌碩銘硯也在展出之列。給硯臺愛好者得到一次高雅的藝術(shù)享受。
“希望通過“文硯在甬”展覽和“文心見影”系列體驗活動,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走進博物館,能夠了解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并成為自覺傳承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群體。”天一閣博物院院長莊立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