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克蘇魯x奧特曼小說《波納佩恐怖事件》(十二)
十二、通道中的姆大陸簡史(二)
到了該系列的第三幅壁畫,上文所述的那種厄運和毀滅確實降臨了。這幅壁畫里用生動的筆觸和寫實的色彩描繪了災(zāi)難降臨時的情形。那些如國畫潑墨般的可能是迷霧的東西幾乎籠罩了畫中的整個世界,所有的山川森林都在這些黑色的迷霧中變得影影重重、鬼影森森。整幅壁畫都透露出一種令人不安的不祥陰霾。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黑色迷霧似乎越是靠近一座擁有怪異幾何輪廓的黑色高峰,就越是暗淡濃稠。根據(jù)喬治·阿米蒂奇博士和尤莉安·皮斯里女士事后對這幅壁畫旁的納卡語注釋的研究分析,這座山峰的納卡語名稱正是曾于20世紀30年代擔(dān)任卡伯特考古博物館館長的理查德·H·約翰遜博士的手稿以及馮?容茲的那本可憎的黑皮書《無名祭祀之書》中提到的姆大陸最高峰“雅迪斯-戈” 。據(jù)說在雅迪斯-戈峰下可憎的黑暗深淵內(nèi)居住著如魔神般無法言喻的恐怖之物,那個無以名狀的怪物在不潔深淵里可憎蹣跚蠕動,姆大陸先民是如此害怕這個魔物,之至于不敢直呼其名,只稱呼它那褻瀆可憎的名號——“峰頂之魔怪”。
隨著黑色迷霧而現(xiàn)身的是某種巨大而駭人的恐怖怪物。它們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遍布巍峨古樹的森林在他們的腳下,幾乎如灌木草坪一般的矮小。盡管因為那種如潑墨般彌漫開來的黑色霧氣,這些怪物的模樣并不清晰,這有點類似于國畫種些寫意的風(fēng)格,但大致可以看出它們的外形分成了雙足陸行和雙翼飛行的兩個種類,但它們都具有如蜂巢般多孔洞的具有金屬般質(zhì)感的表皮。
這些怪獸顯然是相當具有兇性并且滿懷惡意的生物,在壁畫里它們毫不留情地攻擊了先民們原始的部落營地。那些村落外側(cè)的木頭圍墻、由粘土石塊稻草搭成的簡易小屋或是原始的磚石修筑顯然是無法阻擋那些狂暴怪獸的野蠻進攻。它們踐踏蹂躪大地、動搖群山,它們撕咬吞噬萬物,它們噴出滔天的火焰,將人間的一切化作黑色的余燼與灰色的青煙。
這幅壁畫無疑是用了某種夸張的筆法描繪了先民們對兇猛野獸的恐懼,但這些野獸卻奇怪的沒有任何哺乳類的特征,它們看起來更像是巨大雙足行走的蜥蜴或是飛行的怪龍,這無法解釋先民們你是從哪里獲得了關(guān)于恐龍或者翼龍的古生物學(xué)知識,亦或者只是一個偶然的巧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場景內(nèi)沒有提到任何在第一幅壁畫中出現(xiàn)的野生動物,這可能也在隱約暗示著這些猙獰怪獸不祥的黑暗起源。
然后,某種如黑色煙霧般朦朧的怪異存在從太空中降臨到姆大陸的土地上,這些存在向姆大陸的先民提出了某種代價可怕的交換,先民們必須向他們下跪臣服以換取前者的庇護。然而高傲的先民們不愿成為那些來自宇宙深處的怪異存在的附庸和實質(zhì)性的奴隸,而那些怪異存在也讓先民們聯(lián)想起那些可怕的黑霧,從而產(chǎn)生進一步的可怕聯(lián)想——那些怪異存在是不是就是制造黑霧與怪獸的幕后黑手,想以此逼迫他們屈服??傊?,先民們果斷拒絕了這種成為奴隸的施舍,盡管面對可怕的怪獸,他們勢單力薄,但先民們還是繼續(xù)孤軍奮戰(zhàn)到了最后。
在下一幅圖里面,姆大陸先民已經(jīng)到了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他們手中的獵矛和弓箭絲毫無法傷及那些可怕的怪物,即使火焰有無法像驅(qū)趕普通野獸那樣趕走兇暴的怪獸,最后先民不得不退守到臨近大海的險峻峭壁附近。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可能是薩滿祭司或者先知的人出現(xiàn)了。那是個頭發(fā)胡須皆白的甘道夫式的人物,他伴隨著滔天的巨浪和電閃雷鳴顯身于峭壁的頂端。
這個祭司式的人物顯然傳授給先民們某種足以對抗怪獸的力量或者知識,到了下一幅壁畫,先民們就開始使用這些知識或者力量,在黑色山脈中開采巨型石塊,并將其雕琢成巨人的模樣。
于是在一個紅色格琉·沃高懸的夜晚,先民圍繞著三座巨人石像舞蹈吟唱,誦念那些早已被人類遺忘的古老歌謠與晦澀咒語。當咒語被三位施咒者高聲誦念之后,銀白色的絢爛光柱、紅色的焚天烈焰以及撕裂天空的藍色閃電響應(yīng)了先民們的呼喚,如星辰中射出巨大的光與火的箭矢一般,它們從遙遠的、緋紅燃燒的格琉·沃降臨于斯,附身于灰黑色的巨人石像之上。在那些恐怖的火光與激起的煙霧消失之后,巨人們不再是那些灰色或者黑色的單調(diào)的石頭模樣,他們開始具有多種色彩的帶狀紋路裝飾,變得像壁畫周遭立柱裝飾里描繪的那樣多姿多彩。
然后在巨人的帶領(lǐng)下,先民們開始向怪獸們發(fā)起反擊。巨人們無疑具有神明般的偉力以及可怖的破壞力,他們與怪獸的戰(zhàn)斗幾乎削平了山峰,搗毀了森林,堵塞了河流,有時候他們用簡單的拳腳攻擊殺死怪獸,另一些時候,他們用從呈十字形或是L形交叉在一起的手臂上發(fā)射的類似于激光或是粒子束的光線般的武器遠距離地殺死怪獸,將后者熊熊燃燒或者炸成粉碎。
借助巨人的幫助,先民們幾乎壓倒性的戰(zhàn)勝了兇惡的怪獸。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們很快將巨人當作神明崇拜。受到了巨人的影響,姆大陸古代文明開始轉(zhuǎn)變?yōu)榕f神信仰。圍繞這一信仰,他們發(fā)展出了發(fā)達興盛的文明體系。到了該系列的最后一幅壁畫,先民們一共在姆大陸郁郁蔥蔥的山川平原上建立起的九座宏偉的城市。
這些城市的建筑風(fēng)格,與考察隊員們料想中的——無論是歐洲中世紀風(fēng)格的城堡塔樓、希臘埃及那種多立柱的巨型石頭建筑或者多瓦片飛檐的中式建筑都截然不同。那些建筑的風(fēng)格與其說是古代建筑,倒不如說是超現(xiàn)實未來風(fēng)的建筑。它們的幾何風(fēng)格外形很容易讓第一眼望見它的人聯(lián)想到黃金科幻時代的那種未來派建筑的插圖。它們大多是由底部規(guī)則的圓柱、長方體、四棱錐或是兩邊對稱的梯形體與球形、圓盤形的頂飾組成的巧妙的幾何架構(gòu)體,它們的涂裝都是太空站似的銀白色,建筑頂部某些類似天線陣列的黑色線條齊刷刷地指向天空。
這怪異的景象引起了考察隊員們廣泛的猜測和驚疑,現(xiàn)有的科學(xué)理論恐怕難以解釋壁畫上所描繪的怪異建筑。如果說這完全出自壁畫繪制者那驚人的想象力,而非他們真的親眼見過如科幻小說般的高科技建筑,那他們究竟是從何處獲得如此極具前瞻性的靈感呢。
雖然堀井提出了這也許能用藝術(shù)夸張化的山脈來解釋,但這個理論顯然無法讓所有隊員都徹底信服。因為它總帶著一點自欺欺人的意味,難道承認人類并不只有一次發(fā)展至相當先進的文明水平就那么困難嗎。
對于像矢的猛、尤莉安這樣年輕而大膽的年輕一代學(xué)者,相當保守頑固的老一代,他們顯然更能接受一種新的論調(diào)。
實際上,在這次探險之后對雕文照片進行的解譯工作里,尤莉安·皮斯里女士確實發(fā)現(xiàn)了其中一個地名,明確并且再三地出現(xiàn)在理查德·H·約翰遜博士的手稿以及馮?容茲那可憎的《無名祭祀之書》之中。它就是姆大陸最初的九個王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被稱為“肯納(K'naa)”的強盛國度。姆大陸最高峰——險惡的“雅迪斯-戈” 峰就陡峭聳立于它的國度之中。雖然在壁畫中的這一時期,它依然是九城邦聯(lián)盟中的一個,尚未徹底地獨立出去。
這一可憎的事實,無疑印證了人類神話體系中的那些隱晦的暗示——無論是瑪雅神話中的太陽紀,還是希臘神話中的各代人生——所有的暗示都指向一個方向,那就是人類的文明曾不止一次地崛起、興盛然后走向衰敗與毀滅,直下一輪宏偉循環(huán)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