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年輕,不妨給自己創(chuàng)造點痛苦的回憶!中年后,才知快樂求而不得
有時候,我們不是活在快樂的回憶里,就是活在痛苦的記憶中。
我在年輕的時候一直是想逃避痛苦,我之所以努力,就是為了追求幸福和快樂。但我努力了很長時間,最終才發(fā)現(xiàn),生活永遠是苦多樂少。
如果你問我有多少快樂的時候,具體有什么事,我說不上來。但你要是問我有多少痛苦的時候,我可以說上一兩天。
所謂苦海沉浮,人生在世,確實是痛苦良多啊。

苦樂一體,但不是一半一半!
任何事物必然包含它的反面才能持續(xù)存在,所以痛苦和快樂必然是一體的,否則沒有痛苦的話,又哪有快樂可言呢?但從整體來說,兩者不是各有一半的意思。
想一想,人生在哪個階段最快樂?我們之所以懷念小時候,就是因為我們在孩子階段的時候快樂最多,有很多快樂的體驗和回憶。
但是,不客氣的說,那時候我們是因為懵懂而快樂,年齡越大,我就越能感知小時候“快樂”之外的苦惱和痛苦。
所以快樂也簡單,只要足夠無知,只要沒心沒肺的活著就夠了。
事實上,現(xiàn)實中很多成年人就是這么做的,他們不愿意去想,他們不想知道,他們寧愿自欺欺人也要“自得其樂”。這樣的“快樂”,不要也罷。

中年后,才知快樂求而不得!
快樂不是求來的,現(xiàn)代人覺得自己只要努力,只要買到了什么東西,就會得到快樂。這實際上是別人告訴你的道理,是你的想當然,“快樂”變得像一個程序的步驟一樣了。
痛苦是人生的底色,痛苦讓人清醒,人生很多時候,快樂比痛苦更痛苦。
我想告訴你,真正的快樂不是求來的,如錢鐘書所說,“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p>
在中年之后我才體會到這點,我沒有主動去追尋快樂,但有時候就遭遇了自然而然的快樂感受。
所以我認為快樂不能勉強,快樂沒有邏輯,它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來去都是自然。

趁年輕,不妨給自己創(chuàng)造點痛苦的回憶!
經(jīng)歷過痛苦,你才能真正體會快樂。不然的話,也就無所謂快不快樂了。愛因斯坦在談到他的人生觀的時候就批判了世俗意義上的追求:
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確實,要做痛苦的人,而不要做快樂的豬。
人生自古誰無死?每個人都是同樣的結(jié)果,那我們又是為何而活呢?說到底,人就是要活一個過程,過程的經(jīng)歷就是意義本身。當然這里的經(jīng)歷包含兩部分,一是身體的經(jīng)歷,比如你去過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一是精神、思想的歷程,你發(fā)生過哪些改變和提升。
對后者來說,基本都是通過痛苦的經(jīng)歷和感受才實現(xiàn)的。

主動逃避無意義的痛苦,人生的智慧就在于此!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都是在經(jīng)歷無意義的痛苦,大家好像都在自討苦吃,自己給自己制造了很多痛苦。
而這又跟大家都喜歡比較有關,比身邊人多一點就是強一點,這種對比會讓人感覺很好,很多人的畢生所求,就是為了這種感覺。
還有就是從小到大、從大到老的無意義的重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重復一些辛苦,這些辛苦給人帶來的永遠是疲憊和加速的衰老,這更多是由愚昧導致的??床磺迓?,不明白現(xiàn)狀,不知道應該怎么辦,確實是苦煞人。
真正有意義的痛苦是什么?比如學習,在探究世間真相的過程中,經(jīng)歷痛苦是必然的,但跟大惑得解時候的喜悅相比,這些努力和痛苦又不重要了。
學習是為了自我提升,我們做其他事也應該是為了這點。實際上,人生的所有價值和意義都在于此。而我們的智慧也就體現(xiàn)在對無意義痛苦的逃避和對有意義痛苦的追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