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總成仍是短板——吉利帝豪L雷神Hi·X試駕體驗
作者 —— 咖加用戶:奶油花卷君
作為吉利雷神混動家族最先登場的兩款產品,星越L混動版和帝豪L混動版自發(fā)布以來,在社交平臺上一直都保持著不低的熱度。然而,星越L這一代表著吉利品牌升級的“門面產品”,其混動版車型的產品力卻在在純燃油版車型開了個好頭的情況下狠狠栽了個跟頭,糟糕的動力總成標定讓這臺車的駕駛體驗相當令人崩潰,給人的直觀感受完全就是個半成品,這也不禁讓我對緊隨而來的帝豪L混動版產生了不小的擔憂,但同時,由于動力總成硬件的差異以及更晚的上市時間,我也一定程度期待著吉利會不會在這款車的標定上進行一些優(yōu)化。那么這款帝豪L混動版到底能否續(xù)寫帝豪這一現(xiàn)象級產品的傳奇,正面硬剛亞迪秦Plus DM-i的這一強悍的直接競爭對手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前往4S店進行了試駕體驗。
【說在前面】本次試駕的車型為吉利帝豪L雷神混動版全系最頂配車型,文末會跟之前試駕的比亞迪秦Plus DM-i 55KM版本進行簡單的總結對比,由于我沒有駕駛體驗過120KM版本的秦PLUS DM-i,因此相關對比內容不能完全套用至這個版本的車型上。
【外觀設計】從我個人的審美角度出發(fā),帝豪L的外觀設計用極為失敗來形容絕不為過。與星越L混動版與汽油版之間外觀存在顯著差異不同的是,除了左前翼子板處的充電口之外,吉利帝豪L混動版車型與汽油版車型在外觀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差異,前臉同樣都采用了尺寸夸張的散熱格柵。在我看來這也是導致這臺車外觀并不好看的主要原因,帝豪系列作為主打實用的A級家用轎車,一直以來無論是整車線條還是外觀細節(jié)設計都比較中庸,帝豪L在車身整體線條以及車尾造型繼續(xù)保持了中庸的同時,居然配上了一個如此具有攻擊性的前臉,顯得極不協(xié)調,設計風格不統(tǒng)一帶來的割裂感極強,導致這臺車看上去具有很濃郁的山寨味和廉價感。我周圍的絕大多數(shù)人,甚至帝豪的老車主,在看到這臺定位更高的帝豪L之后都覺得這臺車的外觀設計還遠不如更便宜的第四代帝豪。

【內飾設計】吉利品牌車型的內飾設計水平自ICON之后就一路突飛猛進,這次的帝豪L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優(yōu)秀,整體內飾設計語言仍然與星瑞保持一致,僅僅在線條和層次感方面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簡化,我個人對這套內飾設計的評價非常高,大氣、耐看,無論是顏色的搭配、線條的走向還是層次的豐富程度都非常出色,僅從觀感層面就營造出了遠超其產品級別的高級感。

【靜態(tài)體驗】進入車內落座前排,帝豪L的內飾做工、用料、質感依然繼承了吉利車型近兩年來的水平,仍然可以被定義為“越級”,甚至已經超越部分售價接近20萬元的車型。中控區(qū)域的兩個杯架都使用了在同價位其他車型上很少見的彈簧限位裝置,給出明確好評,不過中央扶手箱的容積卻非常小,深度比杯架還淺,這點提出批評。

前排人機模型沒有什么硬傷,各種操作都比較順手,作為插電混動車型,車內地板、儀表臺在意料之內被設計的相對較高,不過以我穿著鞋173cm的身高和較低的舒適坐姿,前排頭部空間還是比較充裕的。方向盤本身的握持手感非常出色,不過基礎位置很高,并且傾斜角度有點過于大了,方向盤位置雖然支持四向調節(jié)且前后調節(jié)范圍足夠大,但上下調節(jié)范圍稍有欠缺,在我較為低矮的舒適坐姿下,方向盤仍然有些偏高,喜歡低矮坐姿的駕駛員需要注意看能不能接受。
駕駛員座椅的調節(jié)范圍足夠大,并且座椅本身可以給出好評,整張座椅足夠寬大,材質柔軟程度恰到好處且分布合理,支撐性和下陷感都得到了兼顧。坐墊長度表現(xiàn)不錯,且傾角設計非常合理,能夠在不具備傾角調節(jié)功能的情況下對大多數(shù)駕駛員的腿部進行有效的承托。座椅靠背和頭枕的造型也與星瑞非常接近,對腰部、背部、肩部、頭部的支撐表現(xiàn)都不錯,總之,這是一張雖然可調維度不多,但仍然可以讓大部分駕駛員都感到舒適的座椅。

將前排座椅固定在我的舒適駕駛坐姿后進入后排,帝豪L的后排空間整體表現(xiàn)跟之前試駕的比亞迪秦PLUS DM-i相比,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是幾乎沒差。腿部空間表現(xiàn)尚可,并且在前排座椅調整至最低位置后,下方仍然可以放腳,實現(xiàn)了更高的空間利用率。頭部空就相當局促了,以我穿著鞋173cm且上半身較短的身材坐進去頭頂剩余空間僅有四根手指左右,身高超過178cm的乘客必定會出現(xiàn)頂頭的情況,另外由于中央位置座椅更高,乘坐五人時,中間位置乘客的身高最好不要超過170cm。

后排座椅本身可以給出好評,與前排座椅一樣,整張座椅的造型設計以及材質填充和分布都沒有什么能挑的出來的問題。坐墊長度、厚度、高度、傾角表現(xiàn)都還算不錯,靠背角度也比較緩,配合厚實且角度合理的頭枕,能夠很好的支撐乘客的腰背和肩頸,不過可惜的是中央頭枕欠奉,僅保留了一個意義不大的凸起。

后備箱表現(xiàn)也在意料之內,容積中規(guī)中矩但布局相當不規(guī)整,不難看出設計師已經在盡可能多的掏出裝載空間了,進深表現(xiàn)不錯,高度表現(xiàn)也合格,總體來看,裝載能力還是能滿足日常使用需求的。

【動力總成/剎車腳感】與星越L混動版不同的是,帝豪L混動版是一款插電混動車型,并且搭載的內燃機也換成了一臺1.5T四缸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先說結論,總的來講帝豪L的動力總成標定水平相較于星越L混動版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但仍然沒能徹底解決問題。
絕對動力方面,實際體驗下來表現(xiàn)比較強勁,絕對超越了“夠用”的水平,并且純電模式和混動模式沒有什么區(qū)別,因為即便在純電模式下,踩下地板油后車輛也會強制啟動內燃機實現(xiàn)最大功率輸出。
動力響應依舊無法給出好評,星越L混動版車型存在的問題在帝豪L混動版上仍然存在,雖然確實存在明顯改善,但由于星越L混動版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實在太差,因此改善后的表現(xiàn)仍然不及格,無論是純電模式還是混動模式,給出中小動力請求時,從踩下加速踏板到實際動力輸出仍然存在一個顯著延遲,只不過相較于星越L混動版稍短,并且延遲過后釋放動力的沖擊感弱了一些。給出較大動力請求時,內燃機從啟機到介入也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延時。
平順性表現(xiàn)也是類似,星越L混動版本3檔DHT帶來的明顯的頓挫在帝豪L混動版上改進不少,雖然時不時仍然能感覺到換擋動作,但沖擊柔和了很多,但在給出較大動力請求時,內燃機啟機介入時會有一個明顯的加速度斷層出現(xiàn),也對平順性造成了不小負面影響。
剎車腳感給出好評,與星越L不同的是,帝豪L的儀表有了能量回收的示意,因此也證明了這臺車具備CRBS功能,剎車踏板回饋力度適中,行程沒有虛位,隨著踩踏深度的加深,制動力輸出線性、均勻,并且機械制動和動能回收銜接時也沒有能夠讓人感知到的明顯制動力變化,相比起星越L混動版算是一次比較徹底的進化。
【轉向手感/日常操控】帝豪L混動版的轉向手感表現(xiàn)也還算不錯,對路面信息的回饋恰到好處,比較自然?;卣氐碾S車速增益和隨轉向角度增益幅度都比較明顯且線性,不過匹配的阻尼稍弱,有些緊繃的感覺。
日常操控表現(xiàn)可以給出中好評,車身跟隨性還算可以,給出轉向指令后車頭的動作比較快,但整車重心偏移的速度還是稍微慢了半拍,不過在這個級別的家用轎車中絕對能算上排名相當靠前的表現(xiàn)了。速度稍快地過彎、變線、掉頭時,車輛姿態(tài)的抑制表現(xiàn)可圈可點,一方面?zhèn)葍A幅度并不算大,另一方面是動作也比較干脆,沒有多余的回擺和搖晃,吉利車型近兩年來優(yōu)秀的日常操控表現(xiàn)在這臺帝豪L上也得到了比較好的繼承。
【NVH/底盤濾震】帝豪L混動版在隔音靜謐性方面的表現(xiàn)給出一個明確的差評,這也是我一開始完全沒預料到的情況。胎噪抑制表現(xiàn)勉強合格,但車輛對外界環(huán)境音以及風噪的隔絕非常一般,算是同級別比較差的水平。而最令人崩潰的是這臺車的發(fā)動機噪音,只要發(fā)動機一起動,嘈雜的轟鳴聲會立刻蓋過包括胎噪、風噪、環(huán)境音在內的一眾其他噪音,仿佛發(fā)動機就直接安裝在乘員艙前方,沒有防火墻等任何裝置的隔絕,這方面的表現(xiàn)比豐田THS2的一眾車型還差不少,不過這臺車的發(fā)動機震動抑制表現(xiàn)不錯,或許能給人帶來一點點欣慰吧。
濾震表現(xiàn)可以給出好評,整體風格偏硬朗緊湊,雖然對大震動的吸收能力還是偏弱,但還是能夠明顯感覺到路面?zhèn)鬟f的震動經過了一層比較高質量的加工和過濾,隔絕感不錯,甚至能營造出一些高級感。懸架的動作相當干脆,對大、小震動都處理基本都能做到一氣呵成,前后橋都沒有明顯的顫動和余震,車身也不會產生多余的搖擺。
【與比亞迪秦PLUS DM-i的對比】從產品定位和售價不難發(fā)現(xiàn),帝豪L混動版的定位就是瞄著秦PLUS DM-i打,實際體驗下來的結果也確實如此,并且很湊巧的是兩臺車的實際產品力表現(xiàn)出現(xiàn)了驚人的“互補”狀態(tài)。帝豪L混動版針對秦PLUS DM-i存在的內飾差、操控差、剎車腳感差的缺點進行了精準打擊,并且在后排空間表現(xiàn)幾乎完全一致的基礎上有著更加優(yōu)秀的座椅模型。但同時,存在明顯問題的動力總成卻被按在地上瘋狂摩擦,無論是調校標定還是噪音震動都沒辦法與秦PLUS DM-i相提并論。至于二者之間如何選擇,我認為沒有標準答案,因為不同產品特性在不同消費者眼里的優(yōu)先級是不同的,我建議感興趣的朋友一定去親自體驗兩款車,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選擇。
【總結】試駕完這臺車后我最大的感覺就是“遺憾”。帝豪L混動版作為吉利雷神混動系列第二款車型,雖然有所優(yōu)化和改進,但并沒能徹底解決星越L混動版存在的動力總成標定缺陷,并且還帶來了發(fā)動機噪音極大的新問題。即便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但不得不承認作為產品力核心的動力總成,完成度依舊比較低,遠遠落后于比亞迪和長城。相比起秦PLUS DM-i歷時數(shù)月都無法交車的一車難求火爆場面,剛上市沒多久的帝豪L混動版就已經滿市場都是現(xiàn)車了,市場前景恐怕也不容樂觀。
【吐槽在最后】上次寫星越L混動的時候就吐槽過吉利這個離大譜的命名方式了,結果這次帝豪L混動版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下面將兩款車型的名稱做個對比:
“星越L 2022款 1.5T 雷神Hi·X油電混動版 Super睿”
“帝豪L 雷神Hi·X 2022款 1.5TD-DHT Pro 100KM Super?!?/p>
可以看到,面對更下沉市場和普遍文化程度相對更低的用戶群體的帝豪L混動版,名稱居然比星越L混動版更長,字母更多,更難讀!我在展廳中就親眼看到一位50歲上下的大叔問銷售這臺展車是什么配置,銷售答曰“這臺是Super睿”……,大叔一臉懵逼,銷售也才反應過來,補上一句“這是最高配”。我真的想不通吉利給自己的車型弄這么長一大串不利于傳播的名稱干啥,實在是離譜至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