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學(xué)日語,日本文化丨章魚燒的前世今生
說起章魚燒,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這一款味美價廉的平民小食,如今已經(jīng)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國粹小吃。

FRUIT MEISHI章魚燒
起源于日本大阪,原名“タコ焼き(蛸焼),追溯最早的章魚燒應(yīng)該是大阪會津屋的遠(yuǎn)藤留吉先生首創(chuàng)。他改良了ラジオ焼き,用醬油牛肉代替蒟蒻做成肉焼き,又受明石焼影響,用雞蛋和章魚代替牛肉,這才有了最終的“たこ焼き”——章魚燒。

這一家章魚燒的始祖店,在昭和八年開業(yè),雖然在日本這擁有許多百年歷史的飲食店里不算出挑,但卻因為章魚燒的發(fā)明,而備受關(guān)注。日本還有個有趣的地域分類,聽說關(guān)西地區(qū)的人民吃章魚燒都是用簽戳著吃的,而東京等地則會使用筷子。

如今的章魚燒不僅限于餡料的章魚,還有用了許多口味的延伸,明太子、汁燒、蟹柳、芝士、牛肉等等,外酥里嫩,撒上木魚花和海苔粉,特制的醬汁,在各種慶典活動,攤檔小吃店總能找到它的身影。

飄揚海外的章魚燒
章魚燒容易制作,不僅適合流動小攤,還很適合家里制作,因此喜愛章魚燒的大阪人,曾經(jīng)有把章魚燒的鐵板當(dāng)做出嫁的嫁妝之一。

而章魚燒后來也漂洋過海遠(yuǎn)到海外。在韓國章魚燒也十分受歡迎,同樣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韓國,制作的章魚燒也十分符合韓國人們熱情的氣質(zhì),那就是大大大大大?。?!

對比日本的顆粒章魚足,韓國更喜歡整只章魚放進(jìn)去,加上大蝦,元貝等材料,一顆章魚燒就有拳頭大小,搭配奶酪一起烤著吃,十足的碳水炸彈。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