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艮、乾、坤四個卦的位置,分別標記的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
廣百宋齋
2023-07-21 08:34
很多人大概還沒有明白過來——明人張介賓《類經(jīng)圖翼》傳承了一幅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五天五運圖”,這幅圖標記了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成型年代的重大天文歷法特征。
只要正確掌握先秦天文學(xué)知識,很容易復(fù)原擁有如此天文歷法特征的確切年代。
圖中的十二地支方位,標記的是黃道十二宮(“十二次”)的中點位置。
巽、艮、乾、坤四個卦的位置,分別標記的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
在這幅圖上,“丑”位對著的是“十二次”的“星紀”的中點,這個中點就是恒星牛宿一,牛宿初度的起點。
按這幅圖標記的節(jié)氣點,恒星牛宿一就是黃經(jīng)60°。
用天文軟件檢測一下,牛宿一黃經(jīng)60°是什么年代。
這是將近遙遠的18000年前!
事實上,我論斷,這幅圖標記的天文歷法特征跟《黃帝內(nèi)經(jīng)·衛(wèi)氣行》的“房昴為緯,虛張為經(jīng)”就是同一年代,即公元前15747年。
如何證明我的論斷精確無誤?
《太始天元冊》明確記載,奎壁角軫是所謂“戊己分”。何為“戊己分”,兩千多年來,古今中外從來沒有人知道。
公元前15747年5月28日,立春,立春點在軫宿十一度,當天的紀日干支是“己亥”!
公元前15747年11月23日,立秋,立秋點在奎宿三度,當天的紀日干支是“戊戌”!
這就是“戊己分”,說的就是是“立春”和“立秋”
特別巧合的是,立春、立秋當天,太陽和滿月正好分別位于“戊己分”連線上。
我為什么知道這兩天的紀日干支分別是“己亥”和“戊戌”?
因為我知道華夏歷元公元前16317年4月15日,就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根據(jù)這一天的儒略日數(shù),就可以推知任何一天的紀日干支。
詳細論證請參看我最新發(fā)布的長文《中醫(yī)典籍《類經(jīng)圖翼》傳承的“五天五運圖”蘊藏了華夏上古重大信息》 。
這一精確論證,對于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的深入研究和粲然復(fù)興意義價值重大。
但是,這一精確論證,對于華夏文明起源和遷徙研究意義價值更為重大。
偉大的華夏文明正式起源的遠端追溯到了遙遠的公元前16317年,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的成型追溯到了遙遠的公元前15747年,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任何人或機構(gòu)都不可能絲毫抗辯。
這一精確論證,無可置疑地全盤粉碎了弄虛作假、謊話連篇、欺上瞞下、坑蒙拐騙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詐騙分子必遭嚴懲,一個都跑不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