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少婦“借種生子”,啞巴丈夫喜當爹,點破女人們難以啟齒的痛
承諾變成懺悔,“傷害”變成“救贖”,這樣的愛該如何定義?
如果“千秋”的繩索沒有斷,也許她會是另外一個結局?
從心高氣傲的少女,再到“借種生子”求生的黃臉婆,她經歷了什么?
闊別十年的“戀人”重逢,誰也想不到,看似邋遢、粗俗的瘸子少婦,竟然是十里八村最能歌善舞的姑娘。
她叫暖,名字充滿了溫度,生活卻冰冷的讓人不寒而栗。
這部根據小說《白狗秋千架》改編的影片,曾經斬獲了“金麒麟大獎”。

相比較莫言原著的“現實”,導演形象生動的刻畫了“負心”,一種別樣的情感涌上心頭。
為了活下去,背著丈夫“借種生子”,真的是一種“救贖”?
愚昧無知的背后,是多數女人難以啟齒的“痛”。
故事發(fā)生在,溫暖與陰暗的交錯里。
暖和井河是青梅竹馬,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
少女時期的暖,是一個能歌善舞美麗活潑的姑娘,最有希望走出農村。

恰恰也是因此,她表現得比其他人更加迫切的走出村子,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
就像是“蕩秋千”一樣,暖看到的是北京,是她夢想的所在地,井河看到的則是稻草堆的尖。
作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暖的心氣很高。

身邊的追求者絡繹不絕,但是她從來都沒有放在心上。
井河暗戀她,一直將其視為心目中的女神,從未想過去表露心意。
后來兩個人的世界里,闖入了一個“第三者”小武生。

這個男人就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暖的愛情觀、擇偶標準。
相比較身邊的同齡人,劇團演出的小武生,是一個見過大世面的人。
他牽起暖的手,親吻在女孩的臉頰上,一抹羞澀的紅暈,兩顆心瞬間拉近了距離。

不顧世俗的目光,暖將自己的未來,都壓在了小武生的身上。
私定終身之后,她得到了愛情的第一份承諾。
暖滿懷期待,甘之如飴期待著每一天,結果卻是無盡的等待和失落。
小武生與其是說暖崇拜的對象,倒不如說是她最接近夢想的存在。

“城里人”的身份以及精湛的表演,就是暖奮不顧身,畫地為牢的主要原因。
這個男人代表一種新鮮的優(yōu)越文化,是村民們“大開眼界”并為之向往的存在。
或許還有很多人愛慕小武生,只是暖更為大膽主動一些。
以崇拜的心態(tài)去看待,側面也呈現出了暖的自卑。

就像是井河說的那樣:“別想了,他能看上咱們”?
這種心理上身份認同的差別,注定了暖的失敗。
愛情的道路上,多數女人都會將未來寄托在另一半的身上。
畢竟選擇什么樣的人,日后過什么樣的日子。

暖的第一段感情純粹又蒼白,時間的沉淀下,她被現實上了一課。
出身農村的她,渴望進入到大城市生活。
就像是生活中的很多女孩一樣,幻想著未來踏進“豪門”,嫁到一個“衣食無憂”的家庭。
實際上,過于“自以為是”,等同于“暫時盲目”。

就像是劇團演出一樣,對于小武生而言,萍水相逢的緣分,僅僅只是“客”,遺憾的是暖認真了。
井河是理想的主動追求者,他與暖有著相同的身份、成長環(huán)境,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當暖和小武生戀愛的時候,這個男人只是默默的祝福。
后來暖等待期間,井河則是安慰和陪伴。

甚至做了一個“秋千”,希望哄心中的女神開心,不成想“意外”發(fā)生了。
兩個人朝夕相處多年,井河第一次觸碰到了暖的身體。
指尖上的觸碰,后背上的傳來的余溫,樸實的他,心中萌生出了別樣的感覺。
暖看出了井河的悸動,含羞的說:“如果他不回來了,我就嫁給你”。

有人覺得,這是少女的“妥協”,她降低了自己的標準。
也有人覺得,這對井河不公,就像是備胎一樣,還必須是“小武生不回來了”,暖才會嫁給他。
這個男人算什么?“備胎”?沒有選擇的選擇?
可悲的是,就是這樣談話,折射出了生活中,諸多荒唐的身影。
一段感情失敗之后,多數人都會陷入悲傷和迷茫之中。
有人,有恃無恐花團錦簇,退而求其次,選擇下一段感情。
過程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就像是“井河”一樣,頗有一種“施舍”的感覺。
暖是因為小武生的傷害,意識到了珍惜身邊人?
還是為了彌補心靈上的空缺,證明自身的魅力,所以選擇了主動“示愛”?
沒有人可以說清楚,畢竟愛情沒有道理可講。
就在兩個人談話之間,秋千繩突然斷了。
從某種角度來講,秋千給了井河和暖憧憬和希望,同時也給了這個女人殘缺。
就像是理想破碎,她的人生發(fā)生了轉變。
意外發(fā)生之后,暖的腳殘了。
井河愧疚不已,將所有的錯,覺得都是自己的錯。
他瘋狂的讀書,希望實現暖的夢想,帶著這個女人走出農村。
憑借自身的努力,井河考上了暖理想中的大學。
臨走的時候,這個男人做出了一個承諾:等我回來。
為暖實現夢想,是井河考大學的初衷。但是當他走向城市,褪去農村的烙印后,身份也開始被改寫。
女神對于井河而言,不再是“最重要的存在”,逐漸的他開始變得冷漠。
反觀暖失去了魅力,沒有了往日的風光。
最開始的時候,她還會受到井河的信,慢慢的這個男人就“蒸發(fā)”了。
經歷過小武生的“拋棄”,暖逐漸的意識到,這樣的了無音訊意味著什么。
時光一晃而過,井河衣錦還鄉(xiāng),以一個理不直氣不壯的“懺悔者”身份出現了。
村里的人都夸贊,他是一個有出息、有良心的人。
但是這些話落在井河的耳里,更多的一種“嘲諷”。
也許這就是良心上的“譴責”,看似無聲無息,實際上只有當事人明白,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
再一次看到暖,她已經改變了模樣。
每天辛苦造作,臉上增添了諸多歲月的痕跡,就像是個“潑婦”一樣。
井河想要彌補,不知道從什么地方下手。
談話之間,他不敢注視暖的目光,表現出來的都是感傷和無奈。
暖嫁給了一個啞巴,很普通的男人。
從某種角度來講,啞巴丈夫是理想的守護者,也是命運的眷顧者。
因為天生不會說話,他沒有辦法像暖表達自己的愛意,只能靠實際行動,來表明自己的心意。
在暖等待小武生失敗的時候,啞巴也想要安慰,但他無法像井河那樣訴說。
后來意外發(fā)生,他對著暖傻笑,每天在村口等待井河的信,第一時間送到暖的手中。
啞巴很喜歡暖,但是并沒有表達出來。
他一直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安靜的守護,給與了成全。
多次的不幸和背叛,暖注意到了這個男人。
雖然啞巴不是心中所想,但小武生的遙不可及,井河的背信棄義,都襯托出了這個男人可以托付終身。
之后兩個人組建了家庭,接連生下了3個兒子。
遺憾的是,暖和啞巴的孩子,都不會說話,那種無處傾訴的情感,讓她感到窒息。
井河再一次出現后,他表現的非常緊張。
啞巴不斷的用酒水來填補心中的平衡,這樣的行為看起來很無語。
但是可以理解,小人物的心酸和自卑,呈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他和小武生、井河的競爭中,處于“劣勢”,雖然幸運的擁有了暖,但這種結果是靠著“感動”而來。
為了可以有個人“說話”,暖支開了啞巴丈夫。
提出了想要“接種生子”的訴求,她依然是那么的直白。
暖說:“你如果答應了就是救,如果不答應就是害了我”。
井河心中非常的矛盾,他是有一個有婦之夫,這樣的行為無異于背叛家庭。
可能是“愧疚”,最終這個男人答應了。
讓我意外的是暖,她為什么這樣做?僅僅只是為了找一個活下去的“希望”?
不,自始至終,這個女人想要走出去的念頭,都沒有改變過。
十月懷胎后,暖生下了一個女兒,啞巴非常的疼愛,但是她希望井河帶著離開。
多么諷刺的行為,等待可以改變一個人,也可以成全一個人。
就像是斷了繩的“秋千”,風雨之中搖晃。
暖自始至終都身不由己,或許你會覺得,暖的生命中,只有啞巴是替她著想。
雨中背著暖回家,給暖依靠的肩膀,但是兩個人般配?
如果不是意外,說不定暖可以飛的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的筆下,啞巴是一個樣貌丑陋,性格非常暴躁的男人。
為了向井河宣誓自己的主權,他將自己嘴里的糖,塞到了暖的口中。
井河通過這件事,也逐漸的明白了十幾年的懺悔和贖罪,才是最大的錯誤。
從拋棄暖離開的那一刻,有些“懺悔”,再多的對不起都沒有意義了。
懷念是忘卻,憂慮是安慰,暖遇到啞巴是幸運,亦是不幸。
或許她應該感謝井河和小武生,讓自己明白了生活的現實,找到了踏實的港灣。
又活是感謝啞巴,給了自己遮風擋雨的港灣。
暖的人生,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
事實上,從小武生、井河、啞巴三個男人的身上,可以看到女人情感蛻變和“讓步”的過程。
我一直在想,短暫漫長的一生,可以經歷多少改變,多少等待?
小武生身上折射出了“初戀”的姿態(tài),無所畏忌一往情深,只要認準了對方,就覺得就是一輩子。
生活中多少女人,在這段感情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覺得牽手就可以一輩子,殊不知“巷子太淺”不夠白發(fā)蒼蒼。
井河的身上折射出了“現實”的姿態(tài),自以為是的“等待”和“相信”。
被再次辜負,內心的荒涼,讓人愈發(fā)清醒。
理想和現實是兩個概念,期望漸行漸遠,才可以認真對待生活。
生活中的你我,何曾沒有“負心”過?
年少輕狂不懂愛的年紀,遇到了一個人,想要彌補想要還清,才發(fā)現無力回天。
兜兜轉轉不斷的“讓步”,消磨了心高氣傲,與生活做出“妥協”。
“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如何選擇?只能說因人而異。
暖經歷失敗后,理想的選擇了后者,她褪去了青澀和懵懂無知。

遺憾的是,她和井河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健康的孩子,看似是生活下去的希望。
更像是女性的“悲鳴”,是“畸形戀”的產物。
所謂的愛情大致都一樣,給予承諾,然后等待兌現。
《暖》就是這樣,秋千斷了來回擺動,雨下個不停……
就像是生活中的你我,曾經都像是坐秋千一樣被“拋起過”,自由的翱翔,享受著蕩漾的感覺。
也被“拋棄過”,刻骨銘心的感受過。
環(huán)境可以改變一個人,多數人都經歷過“小武生”、“井河”,最終暴風雨洗禮下,找到了不起眼的“啞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