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歷史沿革(第二十一期)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
(一)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是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自治共和國,位于烏茲別克斯坦西部、咸海的東南和西南??ɡ柵量耸峭回收Z“黑斗篷之地”的意思,根據烏茲別克斯坦憲法第17章第74款時卡拉卡爾帕克有權根據該共和國全民公投的結果退出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獨立。1925年2月,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州成立于蘇聯時期。1932年,成立自治共和國,當時的全稱為卡拉卡爾帕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32年,加入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其一個自治共和國。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是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唯一的自治共和國,位于烏茲別克西部、咸海的東南和西南。面積為16.49萬平方公里,人口數為124.5萬,首都為努庫斯。共和國由東往西分別是沙漠、河谷三角洲和高原,屬大陸性氣候。該共和國有豐富的食鹽、芒硝、石油和天然氣,工業(yè)部門有棉花、畜產品和漁產品等。從自然地理角度來講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的領土主要包括克孜勒庫姆沙漠西北部、烏斯秋爾特高原東南部、咸海南部和阿姆河三角洲地區(qū),共和國境內有獨立的山系,最大的是蘇丹烏外斯山系。阿姆河三角洲有許多支流、湖泊、土加植物、蘆葦叢和沼澤地,三角洲地區(qū)阿姆河右岸是水澆地和灌溉渠, 礦產資源有天然氣、鐵、磷、鈣土、斑脫巖、高嶺土、鹽土、硭硝、大理石和花崗巖等。這里的氣候屬大陸性氣候,夏天炎熱干燥,冬季少雪寒冷,降雨主要集中在冬春季節(jié)??ɡ柵量怂固构埠蛧硟任ㄒ坏暮恿魇前⒛泛樱ㄏ掠危?,其三角洲上生長著茂密的土加植物,在蘇丹烏外斯山腳下設立巴代土加植物保護區(qū)??ɡ柵量怂固构埠蛧锌ɡ柵量巳?、烏茲別克人、哈薩克人、土庫曼人、俄羅斯人等,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有14個行政區(qū)(分別為阿姆河區(qū)、別魯尼區(qū)、康利庫里區(qū)、科拉烏扎克區(qū)、肯蓋依利區(qū)、科戈羅特區(qū)、墨伊諾克區(qū)、努庫斯區(qū)、達赫達庫貝爾區(qū)、土爾特庫里區(qū)、霍扎伊利區(qū)、舒蒙納伊區(qū)、奇姆拜區(qū)、艾利卡拉區(qū))、2個市(努庫斯市、達赫阿達什市)、16個市級鎮(zhèn)和112個行政村。前4世紀末至前2世紀初卡拉卡爾帕克共和國的領土上就有人居住,在奎克勒爾干卡爾祭祠遺址的發(fā)掘中發(fā)現古代文字碑(前4世紀),最有名的要數古希臘羅馬晚期的托普拉卡爾宮殿(3~4世紀初)和戈烏爾卡爾等紀念碑,這里有許多自卡拉卡爾帕克人遷居熱納河流域起遺留下的灌溉設施、房屋及宅院的遺跡。從16世紀末起中亞的史書文獻中就常提到卡拉卡爾帕克人,卡拉卡爾帕克人是中亞種族中血統最為混雜的種族,其語言是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中的卡拉卡爾帕克語(非常接近哈薩克語)??ɡ柵量巳诵叛鲆了固m教,屬遜尼派教徒,他們是由居住在錫爾河三角州和咸海南部平原地區(qū)的部落發(fā)展起來的。

(二)16世紀到18世紀中期卡拉卡爾帕克人中的大多數占據錫爾河中下游地區(qū),成為哈薩克汗國的組成部分,他們過著半定居生活,從事種植、畜牧和捕魚業(yè)。18世紀下半葉絕大多數卡拉卡爾帕克人從錫爾河流域遷移到錫爾河的西部支流熱納河流域,19世紀初卡拉卡爾帕克人終于遷移到阿姆河三角州地區(qū)。19世紀下半葉位于阿姆河右岸的領土并入沙俄,并在此成立阿姆河區(qū),屬于由突厥斯坦總督(1878年)管轄的錫爾河州。1920年阿姆河區(qū)歸入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阿姆河州,1924年組建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州,歸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管轄,后于1930年加入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32年又改組成卡拉卡爾帕克自治共和國,全稱為卡拉卡爾帕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36年加入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烏茲別克斯坦脫離蘇聯獨立后成為其一個自治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憲法規(guī)定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的自治權受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法律保護,該自治共和國還擁有與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憲法不相抵觸的共和國憲法,但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憲法在該共和國境內同樣具有約束力。未經自治共和國同意,其邊界現狀不能改變,自治共和國境內有關行政劃分的所有事宜都由自治共和國自行解決。自治共和國在全民公決的基礎上有權脫離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自治共和國與烏茲別克斯坦的相互關系由雙方在烏茲別克斯坦憲法范圍內簽訂的相關條約、協議來協調??ɡ柵量怂固构埠蛧膽椃ㄓ?990年4月9日頒布,該自治共和國有自己的國徽、國旗和國歌,在自治共和國憲法基礎上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機制。立法權由自治共和國最高權力代表機關“共和國議會”來行使,該機關在多黨制基礎上由各區(qū)選舉出的代表組成,任期5年。議會主席由烏茲別克斯坦議會副主席和議員選舉產生,自治共和國議會按各區(qū)行政劃分情況每區(qū)推選一位候選人進入烏茲別克斯坦議會,并在議會日常會議中擁有立法動議權。行政權由自治共和國議會批準的自治共和國部長會議來行使,部長會議由共和國總統、副總統,各部委的部長、主席及各大型企業(yè)和財團的領導人組成,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可憑職位可直接進入烏茲別克斯坦政府內閣,塔什干市就有烏茲別克斯坦政府下屬的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部長會議常設辦事機構。共和國的司法機關獨立于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各政治黨派和各社會團體之外,由共和國最高法院經濟法庭及努庫斯市、各區(qū)的軍事法庭和經濟法庭組成,任期5年,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主席是烏茲別克斯坦憲法法院成員??ɡ柵量巳说膫鹘y產業(yè)是半定居式的畜牧業(yè),同時兼顧灌溉農業(yè)和捕魚業(yè)。

(三)過去卡拉卡爾帕克人常以村落的形式居住,一個村莊往往由一個家族或幾個有親戚關系的家族組成。村莊一般沿灌溉地域分布。他們的傳統居所是哈薩克氈房。哈薩克氈房先由木棍搭成框架,再用蘆葦草將框架空隙填塞嚴實,墻壁及頂部則用粘土抹光。歲月流轉,他們的居住方式也發(fā)生轉變?,F代卡拉卡爾帕克人村莊的房屋都有大窗戶、木地板、家用電器、天然氣和自來水。房屋內部陳設既有現代城市化裝飾,也有傳統民族式擺設。墻上有掛毯,地上鋪地毯,鋪蓋被褥色彩艷麗,陶瓷餐具五顏六色,茶具古色古香,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哈薩克氈房只在農村地區(qū)作為避暑的居所??ɡ柵量巳孙嬍骋赞r副產品、畜牧產品和漁業(yè)產品為主,當然也有從其它民族借鑒來的菜肴,但在這些其它民族的菜肴中多多少少地摻入自己民族的傳統口味,傳統的民族服飾只有老年人才穿戴??ɡ柵量巳说墓糯鷭D女頭飾、頭巾的色彩極其艷麗,現代服飾則接近西方,現代民族服飾的特點僅表現在女式短裙的傳統縫綴褶飾上??ɡ柵量巳说拿耖g藝術別具一格,從古時候起該民族帶有鑲嵌物的木雕、皮飾、織物、刺繡等就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哈薩克氈房的門窗、餐具、櫥柜等)。哈薩克氈房里的裝飾物包括地毯、掛毯、有花飾圖案的半毛氈、線織長條地毯,還有拉毛的、不拉毛的、拉毛和不拉毛混合編織的、柔和棕色的、玫瑰色的、淡黃色的長條地毯,卡拉卡爾帕克人的傳統民族裝飾工藝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至今。卡拉卡爾帕克人有燦爛悠久的歷史,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民族工藝別出心裁。古典文學、傳統民俗等聞名于世,非常有名的勇士歌謠“阿爾巴梅斯”、“克爾科克茲”、“科布蘭”等都是以文學的形式對歷史事件的再思考。在各個歷史時期有很多古典詩人曾在這里生活過,并在這里創(chuàng)作大量的詩篇,像熱耶熱蘇、阿熱尼牙孜、別爾達赫、奧捷什和稍晚期的姆薩耶夫、阿維佐夫、艾姆爾扎耶夫等。依布拉吉姆·龍?zhí)K波夫、杜列普別爾蓋·凱普別爾蓋諾夫、基洛夫別爾蓋·肉瑪姆拉托夫等文學家的著作早就不僅在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境內家喻戶曉,索比爾·卡瑪洛夫、瑪拉特·努爾姆哈麥多夫、恰爾州·阿布季羅夫等偉大的科學家對烏茲別克斯坦的科學發(fā)展做出巨大的貢獻?,F今的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生產門類很多,主要工業(yè)部門都與農產品原料加工有關,主導部門是棉花加工處理,與此有直接關系的有加工棉籽的榨油行業(yè)。大型工業(yè)企業(yè)有塔赫阿塔什國營地方發(fā)電站、貢戈拉特燒堿廠、“卡捷克斯”合資企業(yè)和“艾爾捷克斯”合資企業(yè)等,同時組建大批小型企業(yè),該共和國南部專門從事棉花種植和桑蠶養(yǎng)殖。這里水源奇缺,夏季酷熱,冬季寒冷,土壤鹽漬化程度較高,因而這里的農業(yè)需要特殊的田間管理。共和國的土地非常適合種植水稻,這里水稻的產量直接影響著整個烏茲別克斯坦的水稻供給情況,在廣闊的克孜勒庫姆荒漠牧場地區(qū)主要從事卡拉庫爾羊和駱駝養(yǎng)殖業(yè)。北部種植水稻,從事牧業(yè),沿咸海地帶則發(fā)展?jié)O業(yè)、牧業(yè)(包括養(yǎng)馬業(yè))。

(四)2005年5月12日夜間位于烏茲別克斯坦東部的安集延市發(fā)生武裝騷亂事件,一群武裝分子襲擊安集延市、州的一些警察崗哨和軍隊營地,奪取一批武器彈藥,騷亂者還沖擊安集延市監(jiān)獄并放出一批在押犯,13日晚上烏茲別克斯坦政府采取措施平息武裝騷亂。2005年5月12日夜間位于烏茲別克斯坦東部的安集延市發(fā)生武裝騷亂事件,一群武裝分子襲擊安集延市的一些警察崗哨和一個部隊營房,并搶奪大量武器彈藥。騷亂者還沖擊安集延市監(jiān)獄,從獄中放出一批在押犯。5月13日白天武裝騷亂演變成“要求現政權下臺”的抗議活動,烏總統卡里莫夫當天緊急前往安集延處理騷亂事件,烏總統卡里莫夫14日指出挑起這起騷亂事件的是極端主義勢力。2005年5月13日在烏茲別克斯坦安集延地區(qū)中一些青年圍觀兩具騷亂中死去的男子的尸體,安集延市12日發(fā)生騷亂以后烏茲別克斯坦當局采取果斷措施,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內迅速平息這場風波。同日晚間烏茲別克斯坦總統新聞局宣布烏東部的安集延騷亂事件已經平息,總統卡里莫夫已飛離安集延,返回首都塔什干。2005年5月17日烏總檢察長卡德羅夫在首都塔什干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在安集延市發(fā)生的武裝騷亂事件中共有169人死亡,卡德羅夫說死者中包括10名護法機關人員。2005年5月13日在烏茲別克斯坦東部費爾干納盆地的安集延市區(qū)中大量群眾舉行示威活動,要求現總統下臺。據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通訊社報道稱數千人在安集延州首府安集延市舉行示威活動,要求現總統下臺。市內的一些地區(qū)已被警方封鎖,還有大批警察聚集在市警察局大樓內。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當天飛赴安集延地區(qū),處理當地從12日夜間開始的武裝騷亂事件,烏茲別克斯坦國家安全局公共關系聯絡處主任阿利忠·圖拉庫洛夫13日說烏東部位于費爾干納盆地的安集延地區(qū)的局勢已經得到完全控制。2005年5月17日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在首都塔什干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安集延騷亂事件是烏茲別克斯坦的內部事務,不需要對這一事件進行國際調查??ɡ锬蛘f烏茲別克斯坦是主權國家,能夠在沒有外國參與的情況下獨立對事件展開調查。他說在安集延騷亂事件中沒有和平示威者參加,制造騷亂的均為武裝分子。他們襲擊軍隊營地,奪取武器彈藥,還沖擊安集延市監(jiān)獄,并釋放在押犯。此外武裝分子還占領政府機關大樓,并打死護法機關人員??ɡ锬蛑赋鲆恍┟襟w報道的關于在安集延騷亂事件中有500多人受槍擊身亡的消息不符合事實,這些消息對世界輿論產生誤導,他還指出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對于烏護法人員向平民開槍的指責是毫無根據的,斯特勞對此事件缺乏足夠的了解。美國國務院13日說12日晚間從烏茲別克斯坦安集延市趁亂越獄逃跑的2000多名囚犯中可能包括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組織的恐怖分子,美國務院發(fā)言人理查德·鮑徹說,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是在美國國務院榜上有名的境外恐怖組織,其成員的逃逸有可能給相應地區(qū)帶來混亂。
突厥人
(一)突厥是6世紀中葉興起于阿爾泰山地區(qū)的一個游牧部落,是6世紀以后中國北方、西北方操突厥語的民族名稱。突厥于552年消滅柔然汗國,建立突厥汗國。583年突厥汗國以阿爾泰山為界,分為東、西兩大勢力。630年唐朝發(fā)兵擊敗東突厥汗國,657年唐朝聯合回紇滅西突厥汗國,中央政權完全統一西域。682年安置在北方的東突厥部眾反叛唐朝,一度建立后突厥汗國政權。744年唐朝與漠北回紇、葛邏祿等聯手平定后突厥汗國,回紇首領骨力裴羅因功被冊封為懷仁可汗,在漠北建立回紇汗國。突厥作為中國古代的一個游牧民族,也隨著汗國的消亡于8世紀中后期解體,并在西遷中亞西亞過程中與當地部族融合,形成多個新的民族。新的民族與古突厥民族有本質區(qū)別,從此突厥在中國北方退出歷史舞臺。突厥汗國(552年~630年,682年~745年)是6世紀中葉在漠北崛起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為主的部落聯盟國家,583年因隋分化離間,突厥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并分別在630年與657年被唐滅亡。682年后突厥復國,共立國193年,曾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脅。5世紀突厥歸附柔然,是柔然煉鐵奴。徙金山南麓(今阿爾泰山), 因金山形似戰(zhàn)盔“兜鍪”,俗稱突厥,因以名其部落。阿史那氏最初只有數百家,后來突厥部落有數萬人,多數人來源在周圍的鐵勒部落人。6世紀時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遣使向西魏獻方物,546年合并鐵勒部5萬馀落(戶), 勢力逐漸強盛,故后來將所有鐵勒后裔稱為突厥。552年突厥又擊敗柔然,以漠北為中心在鄂爾渾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隸制政權,最盛時疆域東至遼海(遼河上游)、西瀕里海、 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南臨阿姆河南?!翱珊埂睘樽罡呤最I,子弟稱“特勤”,將領稱“設”,分轄地為“突利”(東部)、“達頭”(西部)。 可汗廷帳在東、西兩部之間鄂爾渾河上游一帶,汗國官制有28級。稅法規(guī)定對普通牧民、黑民((戰(zhàn)爭中歸附者)征發(fā)兵馬、科稅雜畜,歷法以動物紀年。5世紀始創(chuàng)制突厥文,也叫鄂爾渾-葉尼塞文,是古代北方民族最古老的文字,1889年在鄂爾渾河發(fā)現《闕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后開始被世人知道。據《新唐書》、《舊唐書》的《突厥傳》顯示前一碑文的漢文為唐玄宗撰,突厥在隋唐時期與中原漢族政治經濟聯系密切。583年突厥汗國分裂成東突厥、西突厥兩部,其中東突厥可汗汗室為原統一突厥可汗正支嫡系后,故東突厥仍經常被直呼為“突厥”。630年、657年東、西突厥先后被唐朝滅亡,680年南遷的東突厥后北返復國,682年建立后突厥汗國,745年被回鶻滅亡。原來突厥汗國所屬諸部乃部分歸附回鶻汗國,部分歸附唐朝。

(二)突厥興起前突厥部落是柔然汗國的臣屬,516年突厥由高昌北山定居金山,成為柔然鍛奴。522年阿史那大葉護參加柔然對高昌的戰(zhàn)爭,540年突厥這個名詞初次在中原史冊見到。550年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率領部眾,打敗和合并高車(鐵勒)各部五萬余帳,開始發(fā)展壯大起來,并且受到西魏的重視。551年西魏長樂公主遠嫁突厥,552年突厥打敗柔然,阿史那土門稱伊利可汗,建立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勢力迅速擴展至整個蒙古高原。突厥汗國建立以后人數比較少的突厥人融合大量鐵勒人,突厥人的體貌特征也從白種人變成黃白混種。553年突厥聯合西魏再次破柔然,到554年突厥基本消滅柔然各個殘余部落。555年高昌臣服突厥,柔然最后的可汗被殺,突厥的勢力延伸到西域。這時西魏(北周)與東魏(北齊)政權并立,雙方均懾于新興突厥汗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也互相為了消滅對方,都采取向突厥納貢、和親的政策,以換取突厥帝國的支持,至少是中立。而突厥則借機以和平或戰(zhàn)爭手段,獲得大量經濟利益。突厥一般采取與北周聯盟,共同壓制比較強大的北齊,有時候也處在中立位置。突厥的擴張并沒有停止,560年突厥征伐吐谷渾,征戰(zhàn)西域,乃至聯合波斯滅白匈奴,今天新疆以及中亞河中地區(qū)成為突厥汗國的疆土。突厥強盛時期疆土東到大興安嶺、遼河流域,西到咸海和中亞河中地區(qū),583年突厥汗國分裂成東突厥、西突厥兩部。569年隨著突厥的擴張,突厥和波斯發(fā)生矛盾,遂和東羅馬帝國聯合共同對抗波斯薩珊王朝,這個時期是突厥汗國武力最鼎盛的時期。580年突厥在西域設立小可汗,統管阿爾泰山以西的地區(qū),這是突厥日后分裂的重要根源。581年楊堅代周,建立隋朝,停止向突厥的歲貢。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穩(wěn),從甘肅一帶向隋朝發(fā)起大舉進攻,隋文帝不得不發(fā)兵抵御,并修筑長城。同時東突厥沙缽略可汗即位,西突厥達頭可汗拒絕承認沙缽略可汗名義上的宗主地位,583年東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內戰(zhàn)。583年突厥汗國內訌分裂,突厥雖然分裂,但是東突厥仍然有很強大的軍事實力,對隋朝邊境造成重大壓力。587年東突厥都藍可汗即位,而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敗,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并且承認他的可汗地位。讓他在河套地區(qū)建國,冊封突利為啟民可汗,做隋的盟邦,東突厥自此分裂。加上589年隋滅陳統一中國,隋朝在和突厥的對抗中處于上風。600年突厥都藍可汗死,西突厥多次攻擊啟民可汗,并且侵擾隋朝邊境。602年春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渡黃河,掠奪啟民可汗部下男女6千人、牲畜20多萬頭。隋云州道行軍元帥楊素率諸軍追擊,大破阿勿思力俟斤軍,奪回全部被俘人口及被掠畜群,交還啟民可汗。當時有許多突厥人投降,長孫晟又建議啟民可汗派遣若干使者,分道前往北方招撫鐵勒諸部等。

(三)603年鐵勒的思結、伏利具、渾、斛薩、阿拔、仆骨等10多部,背叛達頭可汗,歸附啟民可汗,奚、霫等5部也內遷。達頭可汗西奔吐谷渾,從此在歷史上消失,啟民可汗把達頭的部眾收歸自己統率,長孫晟送啟民可汗北遷磧口(今內蒙古自治區(qū)蘇尼特右旗西)使他更方便管理整個東突厥汗國。啟民可汗每年向隋朝貢,609年十一月啟民可汗病死,隋煬帝為此“廢朝三日”,以示哀悼,立兒子咄吉世(又作咄吉)為始畢可汗。幾年以后始畢可汗的力量逐漸強大,隋朝右光祿大夫裴矩建議削弱他的勢力,辦法是將宗室女嫁給始畢弟弟叱吉設,并封他為南面可汗,但是叱吉不敢接受。始畢可汗知道這件事以后對隋朝很不滿,裴矩又認為突厥人本來很單純,容易離間他們,只是由于突厥汗國中有許多狡猾的西域胡人給他們出謀劃策,所以不好對付。特別是其中的史蜀胡悉最為詭計多端,備受始畢可汗信任,必須除掉此人。經隋煬帝同意后裴矩派人將史蜀胡悉誘騙到馬邑“互市”。加以殺害。始畢可汗得知事實真相以后不再向隋遣使朝貢。615年八月隋煬帝巡狩北塞。始畢可汗率領數十萬騎兵南下,準備襲擊煬帝。義成公主事先派人暗中通知隋朝。煬帝避入雁門郡城。突厥大軍攻克雁門郡41座城池中的39座,僅雁門、崞兩城未被攻破。突厥人的箭射到隋煬帝御駕之前,昏庸的煬帝嚇得眼睛都哭腫了。隋煬帝遣使向義成公主求救,公主派人告訴始畢可汗說“北邊有急”,東都以及諸郡救兵也到了忻口,九月始畢可還才解圍離開。隋煬帝的殘暴征斂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爆發(fā),內亂、分裂嚴重削弱華夏,而突厥則因內部統一而轉向強大,東起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都降附東突厥。東突厥控弦之士多達百余萬,達到“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空前強盛程度。617年突厥始畢可汗立割據雁門的劉武周為定楊可汗(一作天子),始畢贈割據朔方的梁師都狼頭纛,封為大度毗伽可汗,后又稱為解事天子。梁師都引突厥居河南地,攻破鹽川郡(治今陜西省定邊縣)。占榆林的郭子和北附突厥,始畢可汗封為平楊天子,固辭不受,改為屋利設。薛舉、竇建德、李軌、高開道、王世充也先后向突厥稱臣,中原的許多漢人也因避亂而遷入突厥分布地區(qū)。唐高祖李淵起兵時從劉文靜議和,和好突厥,親自寫信與突厥始畢可汗聯系。619年始畢可汗率部渡過黃河,至夏州(治今陜西省靖邊縣東北白城子)和梁師都會合。他另以五百騎支援劉武周進入句注山(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準備進攻太原。這時始畢因病死亡,突厥撤軍。始畢可汗兒子什缽苾年幼,未能嗣位。其弟俟利弗設立,是為處羅可汗,處羅復以隋義成公主為妻。

(四)620年處羅可汗死,處羅可汗弟咄苾嗣位,是為頡利可汗。頡利是啟民可汗第三子,他又以義成公主為妻。頡利可汗連年進擾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頡利可汗曾親率大軍15萬入攻并州,擄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騎兵10余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更在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時率兵20萬直逼唐都長安城外渭水便橋北,距長安城僅40里,京師震動。唐太宗設疑兵之計,親率臣下及將士隔渭水與頡利對話。頡利既見唐軍軍容威嚴,又見太宗許以金帛財物,與之結盟,乃領兵而退。頡利可汗獻馬三千匹,羊萬口。627年薛延陀反東突厥,建立薛延陀汗國,東突厥走向衰落和動亂,唐朝冊封薛延陀可汗,對抗突厥。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李勣、柴紹、薛萬徹,統兵10萬,分道出擊突厥。李靖出奇制勝,在定襄大敗突厥,頡利逃竄,李在白道截擊,降其部眾五萬余人。唐軍兩將又督兵疾進,大破突厥軍,頡利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時值當年三月,東突厥滅亡,懾于大唐天威,四夷君長詣闕請上(唐太宗)為天可汗。634年頡利死,封贈歸義王,葬于灞水(今陜西省渭河支流灞河)之東。唐太宗在突利可汗故地設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頡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650年唐平突厥車鼻可汗,突厥諸部盡為封疆之臣,乃于其地設瀚海都護府,領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府,蘇農等二十四州,與燕然都護府壤地交錯。663年移治云中古城,改名云中都護府,移燕然都護府于磧北,并改名瀚海都護府,遂以磧?yōu)榻纾兡现T都督府州隸云中。664年改名單于大都護府,轄境北距大漠,南抵黃河。583年突厥汗國分裂,東西突厥交戰(zhàn),西突厥汗國強盛時期疆域從山西到中亞河中地區(qū)。587年突厥阿波可汗大邏便被葉護可汗處羅侯生擒,西突厥立達頭可汗-后裔為泥利可汗繼位。泥利妻向氏為“中國”人,生子達曼。泥利死后達曼繼位為泥撅處羅可汗,向氏再嫁泥利可汗弟婆實特勤。600年婆實和向氏至隋京朝覲,因突厥內亂,留在京師鴻臚寺居住。達頭可汗敗亡以后處羅可汗成為西突厥最高統治者,處羅治國無道,臣民多叛。605年他發(fā)兵襲擊鐵勒諸部,又猜疑薛延陀部生變,殺其酋長數百人。因此鐵勒各部都起來反對處羅,多次打敗他。隋朝黃門侍郎裴矩聞處羅可汗國亂,并思念其母向氏,建議朝廷招撫他。608年隋煬帝派遣司朝謁者崔君肅至西突厥慰諭,處羅受詔,遣使貢汗血馬。609年十二月處羅至隋京朝覲,第二年正月煬帝分處羅可汗內附部眾為三部分:其弟闕度設率領老弱萬余人,至會寧(治所在今甘肅省永登東南)居住;特勤阿史那大奈領余眾居樓煩(治所在今山西省靜樂縣);封處羅為曷薩那可汗,領五百騎常從皇帝巡幸。處羅曾從征高麗,618年十二月處羅歸長安,唐高祖降榻歡迎,與他同坐,封為歸義郡王,后被東突厥始畢可汗派人殺死。

(五)泥撅處羅可汗歸隋以后西突厥立其叔射匱可汗為主,射匱可汗開拓疆域,東至金山(今阿爾泰山),西至海(今咸海),玉門關以西諸國都附屬于他。王庭設在龜茲北三彌山(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北依契克巴什河一帶山),射匱可汗與東突厥可汗為敵。他在619年或稍前去世,弟統葉護可汗繼位。統葉護可汗智勇雙全,擅長指揮作戰(zhàn),率控弦之士數十萬人,北并鐵勒,西拒波斯,南接罽賓,稱霸西域。遷王庭石國北千泉(今中亞塔什干北庫馬雷克至滅爾基一帶),他授予西域諸國之王“頡利發(fā)”稱號,給每國派吐屯一人進行監(jiān)督,征收貢賦。統葉護可汗和唐朝經常有外交聯系,因為東突厥阻礙而沒有和唐朝和親。西突厥強盛以后統葉護很自負,引起部眾怨恨,葛邏祿部大都叛離他。628年他被伯父殺死,他的伯父自立為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莫賀咄原先只是一小可汗,他自稱大可汗后國人不服,弩失畢部共同推舉泥孰莫賀設為可汗。泥孰不肯就位,迎立統葉護可汗子咥力特勤,是為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肆葉護和莫賀咄互相攻擊,戰(zhàn)斗不止。由于西突厥內亂,原先役屬的西域諸國和鐵勒各部紛紛叛離。肆葉護是前可汗之子,所以西突厥部眾大都擁護他,西面的都陸可汗以及莫賀咄部的酋長多數歸附肆葉護。630年莫賀咄兵敗,逃往金山,被泥孰殺死,諸部共推肆葉護為西突厥大可汗。肆葉護為人多疑狠毒,殺功臣乙利小可汗,并誅滅其宗族,引起部下人人自危。632年秋肆葉護遭設卑達干與弩失畢部攻擊,逃往康居,不久死亡。西突厥迎立泥孰,是為咄陸可汗。634年泥孰病死,其弟同娥設繼位,是為沙缽羅咥利失可汗。638年欲谷設被立為乙毗咄陸可汗,與咥利失大戰(zhàn),未分勝負。于是以伊列河(今伊犁河)為界,雙方分地而治。639年咥利失之臣俟利發(fā)吐屯勾結欲谷設作亂,咥利失逃往拔汗那(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在那里死亡。弩失畢部立其弟之子薄布恃勤為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建牙睢合水北,稱南庭,其轄境東以伊列河為界,龜茲、都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國、史國、何國、穆國、康國等皆受其節(jié)度。他屢次向唐遣使朝貢,641年秋七月唐太宗命左領軍將軍張大師往授璽書,冊立他為可汗,并賜給鼓纛。當時乙毗咄陸可汗欲谷設建牙鏃曷山西,稱北庭,其轄境西以伊列河為界,厥越失、拔悉彌、駁馬、結骨、觸木昆等部附屬于他。乙毗咄陸可汗與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互相攻戰(zhàn),不久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被乙毗咄陸殺死,乙毗咄陸可汗兼并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部眾,西破吐火羅。他自恃強大,扣留唐朝使者,進攻伊州(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唐朝反擊,大破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逃到吐火羅。

(六)649年唐太宗逝世以后唐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叛變,阿史那賀魯招集離散的西突厥部落后勢力逐漸強大。他聽說唐太宗已經逝世,即陰謀奪取西州。651年春擔任唐朝右驍衛(wèi)中郎將的賀魯之子咥運竟勸說其父率部反唐西走,擊破乙毗射匱可汗,兼并其部眾。賀魯設牙帳干雙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樂、溫泉縣境內)及千泉,自稱沙缽羅可汗。咄陸五啜、弩失畢五俟斤、處月、處密及西域諸國都歸附于他,賀魯以咥運為莫賀咄葉護。653年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死,其子頡苾達度設稱真珠葉護。他與賀魯發(fā)生矛盾,聯合五弩失畢,擊敗賀魯。655年夏五月唐朝任命右屯衛(wèi)大將軍程知節(jié)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這一年頡苾達度設曾幾次請求唐朝發(fā)兵征討賀魯。唐朝派豐州都督元禮臣前去冊封頡苾達度設為可汗,至碎葉城被賀魯派兵阻攔,未能抵達。656年冬程知節(jié)軍至鷹娑川,前軍總管蘇定方擊敗西突厥騎兵四萬人,唐軍至怛篤城后班師。657年春唐朝派出兩路人馬向西突厥進發(fā),冬十二月蘇定方軍抵達金山(今阿爾泰山)西,擊敗五咄陸之一處木昆部,該部俟斤歸降。蘇定方率軍至曳咥河(今喀喇額爾齊斯河)西,賀魯舉西突厥十萬騎兵來拒。蘇定方以唐及回鶻萬余騎兵迎敵,賀魯大敗。第二天唐軍繼續(xù)追擊,五弩失畢全部投唐。五咄陸得知賀魯兵敗,奔南道歸附唐安撫大使阿史那步真。蘇定方命令蕭嗣業(yè)和回鶻婆閏追擊賀魯,唐軍冒雪晝夜兼程前進,至金牙山,縱兵破賀魯牙帳,俘敵數萬人。賀魯渡伊麗水西逃,蘇定方追至碎葉水,盡奪賀魯部眾。賀魯及子咥運逃至石國(今塔什干)蘇咄城,城主伊涅達干將他們逮捕,送往石國,石國王將賀魯父子交給唐將蕭嗣業(yè)和阿史那元爽,至此西突厥國亡。657年唐平賀魯以后在五咄陸部設置昆陵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為興昔亡可汗,兼驃騎大將軍,昆陵都護。在五咄陸的處木昆部落置匐延都督府,胡祿屋闕部落置鹽泊都督府,攝舍提墩部落置雙河都督府,鼠尼施處半部落置鷹娑都督府,突騎施索葛莫賀部落置嗢鹿州都督府,突騎施阿利施部落置潔山都督府。658年又在葛邏祿三部置三府:謀落部落置陰山州都督府,踏實部落置玄池州都督府,熾俟部落置大漠州都督府。后來又從大漠州中劃分出一部分另置金附州都督府,唐朝又在五弩失畢部置蒙池都護府,以阿史那步真為繼往絕可汗,兼驃騎大將軍,蒙池都護。當時蒙池和昆陵兩都護府都隸屬于安西都護府,658年安西都護府移治龜茲(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南至于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和田市),都隸屬安西。661年西域吐火羅歸附唐朝,原來西突厥強盛時期統治區(qū)域基本歸入唐的統治。

(七)702年增設北庭大都護府,統轄昆陵、蒙池兩個都護府。據《新唐書》記載顯示除上述昆陵都護府下屬十個都督府外北庭大都護府還管轄輪臺州等十三個都督府,北庭大都護府的治所在庭州金滿縣,其遺址為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東突厥亡國以后在差不多半個世紀的時期內唐朝統治下的東突厥各部基本上穩(wěn)定,但由于朝廷常征調他們東征西討,漸漸引起突厥群眾不滿,而突厥上層有人有一定的野心,于是滋生復國思想。679年冬十月單于大都護府下屬突厥酋長阿史德溫傅、奉職率所轄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長響應他們,部眾共達數十萬人。680年春三月唐朝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裴行儉大破突厥軍于黑山(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西北),擒酋長奉職,泥熟匐可汗為其部下所殺。突厥叛軍余眾退守狼山(今內蒙古自治區(qū)杭錦后旗西北),溫傅部又從夏州(治所在今陜西省靖邊縣東北白城子)迎頡利可汗族侄伏念,北渡黃河,立為可汗。681年伏念與溫傅連兵進攻原州(治所在今寧夏固原縣)、慶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慶陽縣),這年秋季伏念逮捕溫傅,向裴行儉投降。裴行儉答應保伏念不死,但回京后裴炎妒忌裴行儉功大,唆使唐高宗殺死伏念,為突厥上層人物的再次叛唐埋下禍根。682年阿史那骨咄陸又叛,他的祖父本是唐朝單于都護府云中都督舍利元英屬部的酋長,世襲吐屯之職。伏念死后他率17人出走,逐漸聚眾至700人,并占領黑沙城(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北)。他通過招集伏念亡散殘部的辦法,使部眾增至5000人,并抄掠九姓鐵勒大批羊馬,從而勢力逐漸強盛,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他任命其弟默啜為殺(即設,官名),咄悉匐為葉護,從此開始后突厥時期。其時單于都護府檢校降戶部落(官名)阿史德元珍因犯法被長史王本立囚禁,當骨咄祿入侵時元珍請求由他去勸諭突厥諸部撤退,以贖自己的罪過,當他到達敵營后即向對方投降。骨咄祿任命他為阿波達干,統率全部兵馬,于是骨咄祿、元珍寇并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及單于都護府(治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和林格爾縣西北)北境,殺嵐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嵐縣北嵐城)刺史王德茂,后被唐將薛仁貴擊潰。683年春二月后突厥先后寇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縣)、媯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西南),三月圍單于都護府,殺司馬張行師。五月寇蔚州(治所在今山西省靈丘縣),殺刺史李思儉,684年秋七月寇朔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朔縣)。由于后突厥頻繁入侵,這年九月唐朝任命左武衛(wèi)大將軍程務挺為單于道安撫大使,以防御突厥侵擾。但同年冬十二月程務挺因代被囚待斬的內史裴炎申辯,違反武則天的旨意,竟蒙冤被殺。

(八)后突厥統治者得此消息后因大敵已亡,特設宴歡慶,但又為程務挺立祠,每次出兵前都前往祭禱。685年春夏間后突厥寇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縣),第二年春二月寇昌平(治所在今北京市昌平區(qū)西南),被唐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擊退。同年八月又攻朔州,黑齒常之等在黃花堆(今山西省山陰縣黃花梁)大破其軍。冬十月右監(jiān)門衛(wèi)中郎將爨寶璧貪功冒進,孤軍深入磧北追擊后突厥,全軍覆沒。武則天大怒,稱骨咄祿為“不卒祿”。骨咄祿自立為可汗后東征西討,頻繁出擊。據突厥文《闕特勤碑》記載顯示他先后進攻過唐朝北部、九姓鐵勒、三十姓韃靼、契丹、奚等,共出征47次,其中親自參加戰(zhàn)斗20次,奠定后突厥汗國的基業(yè)。693年冬十一月骨咄祿病卒,其子年幼,其弟默啜自立為可汗。694年二月王孝杰大破突厥軍三萬余人,臘月突厥默啜可汗侵犯靈州,被右鷹揚衛(wèi)大將軍李多祚擊敗。695年正月武則天又派王孝杰出兵攻打后突厥,十默啜遣使歸降武周,被冊封為歸國公、左衛(wèi)大將軍。696年默啜請求當武則天的兒子,率領自己的部眾“為國討契丹”,因助平契丹有功,受封“立功報國可汗”。697年夏契丹孫萬榮將老弱婦女以及器仗資財留在新筑的城中,自己領精兵進攻幽州,默啜得知此消息后發(fā)兵奪取契丹新城,俘虜全部人口,掠奪所有物資。當時孫萬榮正與唐軍對峙,軍心大亂。唐將楊玄基與奚族的軍隊趁機前后夾擊,孫萬榮兵敗被家奴殺死。默啜曾請求將自己的女兒嫁于武則天的兒子,698年六月武則天命內侄武延秀前往突厥納默啜之女為妾,默啜因為武延秀并非皇室諸王,大怒,不但不允婚,反而將其拘留。默啜圍困趙州,武則天命皇太子李顯募兵,狄仁杰領兵出征討伐突厥。默啜得知武周主力將發(fā),便自五回道撤退,狄仁杰率軍十萬追擊,至趙州時默啜已經撤回漠北。狄仁杰安撫有方,使河北重歸安定。699年默啜任命其弟咄悉匐為左廂察,骨咄祿之子默矩為右?guī)?,各領兵2萬多人。又任命自己的兒子匐俱為小可汗,地位在左、右兩察之上,統轄處木昆等十姓部落,領兵4萬多人,稱拓西可汗。703年夏六月默啜派其臣莫賀達干向武則天提出,嫁其女給皇太子之子為妻。接著又派大臣移力貪汗入朝,獻馬千匹及方物,以謝許婚之意。武則天在宿羽亭設盛宴款待來使,并賜予重賞。704年秋八月由于雙方已建立“和親”關系,默啜放還被扣留6年的淮陽王武延秀。706年冬十二月默啜又進攻靈州鳴沙縣,繼進原州(治所在今寧夏固原縣)、會州(治所在今甘肅省靖遠縣)等地,奪走隴右牧馬萬余匹。唐中宗取消與后突厥聯姻的計劃,懸賞能斬獲默啜者封國王,授諸衛(wèi)大將軍,默啜殺唐行人(使者)假鴻臚臧思言。707年冬十月唐朝任命左屯衛(wèi)大將軍張仁愿(亶)為朔方道大總管,擊敗來犯的后突厥軍。

(九)后突厥興起以后朔方軍與突厥以黃河為界,張仁愿趁默啜西征突騎施之機乘虛而入,奪取漠南,在黃河北筑三座受降城。中受降城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西,東受降城在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西受降城在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后旗西南。三城首尾相應,截斷后突厥南侵之路,又在牛頭朝那山(今內蒙古固陽縣東)北設置烽候1800所。從此后突厥不能越山南下放牧,朔方不再遭其寇掠,唐朝因此減少鎮(zhèn)兵數萬人。711年春正月默啜遣使請和,唐睿宗李旦同意。712年夏六月唐左羽林大將軍孫佺等在襲擊奚與契丹時被奚族大首領李大酺俘虜,李旦將他們送交默啜,默啜殺之。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廢除與默啜的婚約,默啜既無法南侵,改向西域擴張。714年春二月他派遣其子同俄特勤和妹夫火拔頡利發(fā)石阿失畢等進攻北庭都護府,被都護郭虔瓘打敗,同俄被擒殺。閏二月火拔頡利發(fā)石阿失畢因失去同俄特勤,不敢回去,與其妻投唐,被封為燕山郡王,授左衛(wèi)員外大將軍。默啜勢力日衰,欲依靠唐朝的威望,以號令北方其它各民族。714年夏四月他又向唐皇室遣使求婚,并自稱“干和永清太駙馬”。714年秋九月葛邏祿等部首領至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縣)降唐,十月西突厥十姓部落胡祿屋等部一萬多戶到北庭都護府歸降。715年春二月默啜之婿高麗莫離支高文簡,與跌都督思太、吐谷渾大酋慕容道奴、郁射施大酋鶻屈頡斤、苾悉頡力、高麗大酋高拱毅等率領1萬余帳,脫離后突厥,至唐朝邊境歸附,被安置在黃河南面原先降唐突厥居住過的地區(qū)。同年秋默啜進攻九姓鐵勒,九姓首領思結都督磨散等降唐。716年夏六月默啜北征九姓鐵勒拔野古部,在獨樂水(今蒙古國土拉河)大破該部。默啜恃勝輕歸,毫無防備,途遇拔曳固潰散的戰(zhàn)士頡質略突然從柳林中躍出,將他殺死。當時唐朝大武軍子將郝靈荃出使在突厥,頡質略便和他一起將默啜的首級送至唐都城。九姓鐵勒中的拔曳固、回鶻、同羅、霫、仆固五部一起歸附唐朝,被安置在大武軍(治所在今山西省朔縣東北馬邑)北。默啜的兒子小可汗繼位,但被前可汗骨咄祿之子闕特勤殺死,默啜的諸子和親信全部被殺。闕特勤擁立其兄左賢王默棘連為后突厥君主,是為毗伽可汗。毗伽任命闕特勤為左賢王,掌管全部兵馬。毗伽可汗初立時部落離散,形勢困難,他任用其岳父暾欲谷為謀主。暾欲谷是后突厥舊臣,雖已七十多歲,但老謀深算,本民族人很信服他,他對毗伽可汗起了很好的輔佐作用。河曲的突厥降戶跌思泰、阿悉爛等聽到毗伽可汗即位的消息后紛紛返回后突厥,毗伽既得思泰等來歸,力量壯大,準備南侵唐朝。暾欲谷認為應該休養(yǎng)幾年,并且反對建立城池、寺廟等。

(十)720年唐朔方大總管王晙奏請從西面調動拔悉密部,東面調動奚、契丹兩族兵,于秋季同至稽落水掩襲毗伽可汗牙帳。突厥等拔悉密孤軍深入時攻擊,拔悉密軍被他追至北庭擊潰。冬十一月暾欲谷回軍經赤亭(今新疆鄯善縣東北七克騰),掠奪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縣)的羊群和馬群,并擊敗唐河西節(jié)度使楊敬述的軍隊,毗伽可汗因此聲威大振。721年春二月毗伽可汗遣使求和,又連年遣使向唐貢獻方物,并且求婚。725年夏四月毗伽派大臣阿史德頡利發(fā)向唐朝進貢,頡利發(fā)扈從唐玄宗東巡封禪泰山。冬十二月頡利發(fā)辭歸,唐玄宗厚加賞賜,但終究沒有允許與后突厥聯姻,在這以后毗伽可汗每年都派大臣至唐朝覲。727年秋吐蕃寫信給毗伽,約他一起侵擾唐邊境,毗伽不但予以拒絕,并且將吐蕃的來信送交唐朝。唐玄宗很贊許毗伽的誠意,在紫宸殿設宴款待送信來的后突厥大臣梅錄啜,又允許在朔方軍西受降城設立互市,每年以縑帛數十萬匹與后突厥交換軍馬,以壯大騎兵隊伍并改良馬種,從此中原的馬匹更加強壯。731年春三月后突厥左賢王闕特勤死,唐朝派金吾將軍張去逸等送唐玄宗璽詔前往吊奠。并為他立祠廟,刻石為像。唐朝派去6名繪畫高手,在廟的四壁精心繪制闕特勤臨陣作戰(zhàn)的壁畫。734年后突厥大臣梅錄啜下毒謀殺毗伽可汗,毗伽在毒藥發(fā)作但尚未身死時發(fā)兵殺死梅錄啜及其族黨,毗伽可汗死后國人立其子為伊然可汗。伊然可汗曾由唐朝冊封,但不久他就病死,其弟繼立為苾伽骨咄祿可汗,唐朝派遣右金吾衛(wèi)將軍李質冊封他為登利可汗。登利年幼,其母婆匐參予政事,國人不服。登利的堂叔分掌兵馬,在東者稱左殺,在西者稱右殺。741年登利忌左右兩殺權勢過大,與母親合謀,誘右殺至可汗牙帳,將他殺死,奪其軍隊。左殺判闕特勤害怕被殺,先發(fā)制人,攻殺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為可汗。新可汗很快被骨咄葉護殺死,另立其弟為可汗。接著骨咄葉護又殺掉這可汗,自立為可汗。后突厥內亂頻繁,唐玄宗命左羽林將軍孫老奴招撫回鶻、葛邏祿、拔悉密等九姓鐵勒部落。742年秋八月拔悉密、回鶻、葛邏祿三部聯合攻殺骨咄葉護,推舉拔悉密酋長為頡跌伊施可汗,回鶻和葛邏祿的首領分別擔任左、右葉護。后突厥另立判闕特勤之子為烏蘇米施可汗,并以其子葛臘哆為西殺。唐玄宗遣使勸說烏蘇米施可汗內附,他不聽勸告。朔方節(jié)度使王忠嗣列重兵于磧口,進行威脅。烏蘇米施害怕,口頭上表示愿降,但實際上進行拖延,并不前來。

(十一)王忠嗣動員拔悉密、維吾爾、葛邏祿進攻后突厥,烏蘇米施逃走。王忠嗣出兵,取突厥右?guī)?,后突厥貴族“西殺”妻子、默啜之孫勃德支特勤、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伊然可汗小妻余塞匐、登利可汗女余燭公主、宰相康阿義屈達干以及后突厥西葉護阿布思、阿史德等部落投降于唐朝。744年秋八月拔悉密攻殺烏蘇米施可汗,后突厥殘部立其弟鶻隴匐白眉特勤繼位,是為白眉可汗,后突厥大亂。唐玄宗命朔方節(jié)度使王忠嗣乘其亂出擊,破后突厥左廂阿波達干等11部,回鶻和葛邏祿一起攻殺拔悉密頡跌伊施可汗,回鶻首領骨力裴羅占領突厥故地,745年正月骨力裴羅擊殺后突厥白眉可汗,送其首級至長安,后突厥毗伽可汗妻骨咄祿婆匐可敦率眾歸唐,至此存在半個多世紀的后突厥在唐朝和回鶻的聯合攻擊下國亡。從此以后突厥在中國北方退出歷史舞臺,繼之而起的是回鶻汗國。后突厥滅亡以后突厥部分并入回鶻,部分融入唐朝,突厥一詞逐漸少見于中國史冊。兩極世界理論分析指出政治形態(tài)上匈奴、鮮卑以來內亞雖然一直在封建化,但是部落之間的獨立性仍然很大,使得政治形態(tài)具有很大程度的部落民主制特征。突厥延續(xù)這一封建化進程,盡管部落社會一定程度上仍然相對獨立,但是部落之間的融合已達到相當程度,完成內亞社會形態(tài)的半部落半封建制變革。經濟形態(tài)上突厥的私有化已經從鮮卑局限于的牲畜等動產擴展到最重要的資源“土地”上了,牲畜、帳幕、生產工具之外為牧民所私有在四、五世紀的高車或敕勒部落已經開始了。但是到突厥時期連土地也開始被封建牧主所占有,盡管原始部落公社形式仍然存在。社會形態(tài)的變革加速部落融合的同時也使得內亞的東部草原和西部草原首次實現統一,六世紀以來除匈奴外東部草原各國不曾擴拓到西部草原,更沒能把東西部草原合并為一個國家,突厥第一次將內亞東西部合并為一個國家,且時長一百年之久。突厥族曾以狼為圖騰,崇拜太陽天地,崇信中亞的拜火教,后又信奉佛教。葬俗有坐葬和火葬,婚俗中尚存“收繼婚”,外族嫁入者亦無例外。突厥汗國最高首領稱“可汗”,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官爵依次分為二十八等。突厥的兵制與其游牧和射獵的經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其軍隊大體可分三種:侍衛(wèi)之士、控弦之士、拓揭。軍事編制與部落組織相結合,其酋長與部民的從屬關系及父子宗法關關使軍隊組織穩(wěn)固、戰(zhàn)斗力強。突厥早期刑法規(guī)定簡單而嚴厲,說明當時已處于以男子為中心的私有制社會。突厥語屬于阿爾泰語系,有粘著現象,有固定語序,后置詞由一定的格構成,無前量詞,有大量的來自漢語、阿拉伯語、波斯語、俄語、蒙古語和藏語的借詞。突厥文字大約創(chuàng)造和使用于六世紀,屬拼音文字,其重要文獻大多是一些記載可汗或貴族的文治武功的碑銘。

(十二)薛延陀阿北方古代民族,亦為汗國名。原為鐵勒諸部之一,由薛、延陀兩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從事游牧,役屬于突厥。薛延陀是東部高車一部落,曾經于487年隨阿伏至羅到準噶爾盆地建高車國。南北朝時游牧于阿爾泰山西南,額爾齊斯河一帶,少數留在于都斤山。605年鐵勒諸部奮起反抗西突厥暴政,共推契苾部首領契苾歌楞為易勿真莫何可汗,又推薛延陀部首領乙失缽為野咥可汗,于是乙失缽率部立庭燕末山(阿爾泰山支脈)遂成為鐵勒中強部。611年西突厥射匱可汗立,勢復盛,契苾歌楞與乙失缽自動取消汗號,于是迄于隋唐之際薛延陀與其它鐵勒各部,又受突厥統治。據史書記載顯示薛延陀自稱“我鐵勒部人”,因此一般都將其歸為鐵勒族中比較強大的一支。風俗大體與突厥族相同,柔然族強大時曾為其從屬,后來又歸于東突厥的控制之下。據《新唐書》、《舊唐書》等文獻記載顯示薛延陀的先民曾與“薛”姓部落雜居,后來又吞并稱為“延陀”部眾,因而號稱“薛延陀”。薛延陀居于漠北,本為匈奴別種鐵勒之一部,初與薛族雜居,后滅并延陀族,稱為薛延陀,官制和風俗與突厥大抵相同。隋煬帝大業(yè)中東突厥強大,居于漠北的鐵勒諸部都臣屬于它。處羅征稅無度,鐵勒諸部頗有怨言,處羅大怒,誅殺鐵勒酋長一百多人。鐵勒諸部于是武力反叛,共推契苾首領哥愣為易莫真莫賀可汗,薛延陀首領乙失缽為易咥小可汗,臣屬于西突厥。628年西突厥內亂,乙失缽之孫夷男率其部落七萬余戶臣屬于東突厥,卻又逢上頡利可汗的殘暴統治。夷男乃率其部眾,武力反抗,頡利派大軍鎮(zhèn)壓,反被夷男所敗,頡利部眾歸附者不少。十一月鐵勒諸姓共推夷男為可汗,夷男不敢當。這時唐太宗正在設法削弱頡利勢力,認為團結夷男有利于唐對東突厥最后的反擊,便遣游擊將軍喬師望暗里聯絡夷男,冊拜夷男為珍珠毗伽可汗,賜以鼓纛。夷男大喜,遂成立薛延陀汗國,建牙于大漠郁督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下,與東突厥分庭抗禮,并遣使入貢,成為唐在漠北的一個附屬藩國。薛延陀汗國成立后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仆骨、霫等少數民族紛紛歸附,其境東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磧、北至俱倫水,有精兵數萬。629年八月夷男派遣其弟入貢,太宗賜以寶刀及寶鞭,對他說:“卿所部有大罪者用劍斬之,小罪者用鞭鞭之?!币哪械玫教谶@樣的鼓勵,更不把頡利可汗放在眼里,頻頻出兵攻擊。頡利可汗腹背受敵,遣使入唐稱臣。630年唐滅東突厥后把大多數東突厥部眾遷到黃河以南安置,設置很多羈縻州府,委任原東突厥貴族擔任州府長官。這樣以來朔塞空虛,薛延陀趁機迅速擴大勢力,占據大部分原東突厥的地盤,并將牙帳由郁督軍山遷至都尉捷山北獨邏河之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土拉河流域),有精兵二十萬,進入全盛時期。

(十三)唐朝貞觀初年其首領夷男率領部眾7萬帳歸附突厥頡利可汗,唐太宗打敗頡利以后轉而歸附于唐,并在郁督軍山建立薛延陀汗國,統治東室韋、西金山、南突厥、北瀚海的廣闊地區(qū)。628年西突厥大亂,乙失缽之孫夷男率領其部帳7萬重返漠北鄂爾渾河流域,暫附于東突厥頡利可汗(620~630在位)。時頡利政亂,薛延陀聯合附近九姓鐵勒中回紇等部共起反抗,受到突厥北邊鐵勒諸部落的擁護,共推夷男為首領。此年唐太宗派將間道持詔書、鼓,封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受命,遣使入貢。次年夷男聯合回紇助唐朝攻東突厥,立牙帳于鄂爾渾河南郁督軍山,勝兵20萬。汗國疆域東起大興安嶺、西抵阿爾泰山、南界河套、北至色楞格河,境內包括回紇、仆固、同羅、拔野古、阿跌、霫諸部。東突厥破亡后回紇勢力壯大,立牙帳于土拉河上,但仍附屬于薛延陀。當時唐朝采取扶助回紇抑制薛延陀的政策,638年下詔封真珠毗伽可汗二子大度設、突利失為小可汗,各賜鼓,以分其勢。翌年立頡利可汗的族人李思摩為可汗,建牙帳于河(套)南。名義上使其統治內遷河套南的東突厥舊部,實際上是監(jiān)視薛延陀,因此引起夷男疑懼,于641年乘唐太宗封泰山之機命長子大度設率回紇等部追擊李思摩,直抵長城。在山西朔州遇唐將李績大軍,大敗而歸。次年夷男遣使于唐,獻馬3000匹,謝罪請婚,唐太宗以絕婚挫其勢。629年唐朝冊封薛延陀首領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當時薛延陀的能戰(zhàn)之士有20余萬,而且同活動在北方的回紇、仆骨、奚族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薛延陀與唐朝之間也建立聯姻關系,唐朝將新興公主下嫁薛延陀首領。639年以前汗國與唐朝的關系基本保持友好,此后因唐朝將東突厥的部眾安置在以“白道川”為中心的漠南地區(qū),與唐朝產生矛盾,舉兵進攻駐牧于白道川的東突厥部眾。唐軍數路并出,與突厥、契丹、奚等聯合,迫使薛延陀離開白道川,并在“諾真水”一帶(位于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境內)與其交戰(zhàn),擊敗其首領大度設統領的部隊。此后薛延陀時叛時和,645~646年被唐朝滅掉,薛延陀汗國滅亡。其余眾有的歸于后來的突厥默啜可汗,有的歸順唐朝。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融合在其他各族之中。645年夷男死,嫡子拔灼自立為頡利俱利失薛沙多彌可汗。他乘唐太宗東征高句麗未還,引兵攻河南朔方郡,但唐朝有備,引兵北退。其內部因多殺貴臣,遂致騷亂。646年多彌可汗知大勢已去,自行遁去,后被回紇人所殺,國人另立夷男侄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

(十四)咄摩支遣使向唐朝表示“愿保郁督軍山”,唐遣將李績征伐,遂滅其國。咄摩支于當年降唐,封后武衛(wèi)將軍,原屬薛延陀統治的鐵勒各部附唐,請置唐官。647年唐于其地共置6府7州,各以其部首領為都督、刺史,又設燕然都護府于單于臺(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以統上述6府7州。于是大漠南北均屬唐,而回紇于鐵勒諸部中始獨強。在關系融洽時期薛延陀經常以馬、牛、羊、駝、貂皮等進貢唐朝,數量之大動輒數千,甚至數萬,由此可見其畜牧業(yè)和狩獵業(yè)的發(fā)展水平。641年薛延陀挑戰(zhàn)唐中央威權徹底失敗后遣使朝貢不絕,并請求和親。對于怎樣才能安定北方邊境,唐太宗有兩套方案,征求群臣意見,他說:“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多為中原邊患,近來薛延陀崛起,我們應當早早有所準備。我設計兩套方案:一、精選十萬大軍,滅其國家,俘其首領,可保我邊境百年安定;二、答應和親,采取羈縻,這樣足以保證邊境三十年安定。不知哪一套方案更好?”宰相房玄齡支持第二套方案,太宗也傾向于第二套方案,于是答應和親,決定以宗室女為新興公主,嫁于夷男。后來因為禮節(jié)上的瑣碎問題,太宗食言,斷絕與薛延陀的婚姻。642年、643年薛延陀與東突厥互相寇掠,太宗明顯偏袒東突厥,遣使譴責夷男,夷男敢怒不敢言。唐太宗決定放棄和親政策,以武力解決薛延陀問題。645年年九月七日夷男病亡,太宗在遼東戰(zhàn)場為夷男舉哀。夷男死后他的嫡子拔灼殺庶長子曳莽,自立為頡利俱利薛沙多彌可汗。拔灼性格暴戾,多殺部下,群情慌慌。為了轉移矛盾,拔灼趁太宗遠在遼東,攻唐夏州,被唐將執(zhí)失思力打敗,拔灼逃走,為回紇所殺。拔灼死后其余眾五六萬人竄回故土,諸姓酋長相互攻殺。這時太宗決定徹底消滅薛延陀,安定北部。646年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左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右驍衛(wèi)大將軍契苾何力、代州都督薛萬徹、營州都督張儉各領所部兵,分道并進,很快戰(zhàn)敗薛延陀。薛延陀部眾七萬多口立夷男的侄兒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立,敕勒九姓不服,太宗乃令李勣到塞外統一指揮戰(zhàn)事。646年六月李勣僅率二百騎兵到達敕勒九姓部,招九姓健壯,屯于郁督軍山,薛延陀酋長梯真達官率眾歸降。咄摩支南奔荒谷,李勣遣大將蕭嗣業(yè)前往招慰,咄摩支歸順。其余部眾猶陰持兩端,李勣大怒,縱蕃兵奮擊,斬首五千多級,俘虜三萬余口。七月里咄摩支至京師,拜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薛延陀遂滅。648年居于漠北的契苾、回紇等部,因薛延陀滅亡,無所依附,相繼歸附唐朝。于是唐在漠北設置十三州,以歸附的少數民族酋長為都督、刺史,又置燕然都護府,來管理這些邊州。

(十五)丁零是中國北方古代民族名,亦作丁令、丁靈、釘靈,又稱高車、狄歷、鐵勒、丁零(丁靈)。三國時丁零有一部分仍在今貝加爾湖以南游牧,稱北丁零;一部分遷徙至阿爾泰山一帶,南與烏孫、車師,西南與康居為鄰,稱西丁零。丁零屬于原始游牧部落,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留居在原來貝加爾湖一帶的敕勒被稱為丁零,鮮卑人因北方的敕勒人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稱之為高車。東漢進攻北匈奴戰(zhàn)勝之后敕勒的地域開始南移,與中原的漢族交往。丁零部落之一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在冒頓單于時臣屬于匈奴,南遷入中原的敕勒被稱為丁零。鮮卑人因北方的敕勒人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稱之為高車。漢朝擊潰北匈奴之后敕勒的地域開始南移,與中原的漢人交往。秦漢時期游牧于北海(貝加爾湖一帶),前200年被匈奴征服。丁零和其他幾個民族因不堪匈奴的擄掠和殘酷壓迫,曾聯合起來對付匈奴。前72年冬丁零、烏桓、烏孫向匈奴進攻,沉重地打擊匈奴。前61年丁零又幾次襲擊匈奴。1世紀中葉以后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勢力日趨衰微。84年和85年丁零和鮮卑、西域各族與南匈奴一起打敗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遷。三國時丁零有一部分仍在今貝加爾湖以南游牧,稱北丁零;一部分遷徙至當代新疆阿爾泰山和塔城一帶,南與烏孫、車師,西南與康居為鄰,稱西丁零。西丁零勝兵6萬,隨水草游牧,還有一部分從東漢建武時就到今甘肅河西走廊、寧夏一帶游牧。兩晉南北朝時丁零有一部分南遷,逐漸與當地民族融合,4世紀中葉生活在陰山一帶的人大都已鮮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后被翻譯成漢語。敕勒人在北魏時期大量參加鮮卑人、漢人的戰(zhàn)爭,其中大部和丁零人一起逐漸融入漢族。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后敕勒人和柔然人活動于中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qū),在中原的丁零人曾建立翟魏政權。敕勒中北方的一部后來成為回紇,現代維吾爾族的祖先,俄羅斯聯邦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境內的雅庫特人也是敕勒人的后裔。4世紀末5世紀初北魏九次發(fā)動對他們的戰(zhàn)爭,虜獲六七十萬人,置于漠南各地,還有很多敕勒部落在漠北服屬于柔然。5世紀末柔然在北魏打擊下趨于衰落,敕勒部落的阿伏至羅率眾十余萬西遷。他在車師前部(今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一帶)建立高車國(487年-541年),共七主,前后約55年。高車國向南控制通往西域的門戶高昌以及焉耆、鄯善,勢力東北至色楞格河、鄂爾渾河、土拉河一帶,北達阿爾泰山,西接烏孫西北的悅般,東與北魏相鄰,最后滅于柔然。

(十六)丁零是中國古代北方一只龐大的游牧民族,亦稱丁零、丁令、釘靈,正確讀音應為顛連,所以又稱為狄歷、敕勒、鐵勒等,漢代的丁零主要駐牧在貝加爾湖以南的廣大地區(qū)。一世紀前后漢朝聯合丁零等擊敗匈奴,迫使其西遷。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的丁零人南下,一部分散居在陰山南北,后來稱霸一時的薛延陀、回紇、突厥及蒙古族中的汪古、克烈等部均為丁零族的后裔。丁零人善于制作和普遍使用高輪大車,故晉以后的中原人又稱丁零為“高車”。丁零人所以普遍使用高車,是因為原駐牧地草茂而高,積雪深厚,而且多沼澤。在這種地區(qū)使用高輪大車,可以減少阻力,順利通行。在呼倫貝爾盟巴爾虎三旗還保留著使用高輪大車的習慣,當地人稱之為勒勒車或大轂輪車。車輪直徑最長者達1.4米左右,超過當地牛身的高度,與馬的身高相差無幾。車輪原料多為樺、柞木烘烤之后使其彎曲,幾段彎曲的樹干連接在一起變成為車輪,因此有些車輪不夠圓,車轅也不求直,車幅多在15到20根之間。每戶牧民至少有四輛勒勒車,用以運水、搬家和運輸燃料等使用。有時候還把車輪連接擺放當作柵欄,在一般情況下用牛挽車,一牛一車,各車首尾相連,由一人駕馱即可。當然丁零人使用的高輪大車要比現今的勒勒車簡陋得多,質量也差。但是遠在一千五六百年前丁零人能夠制造出這樣的高輪大車,確實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北魏統治下的內地丁零不斷反抗,安插在邊鎮(zhèn)為營戶的敕勒部人是六鎮(zhèn)起義的主力之一,柔玄鎮(zhèn)起兵的領袖杜洛周(或稱吐斤洛周)可能即是敕勒人。六鎮(zhèn)起義后敕勒人轉戰(zhàn)中原,與中原各地的丁零一起融合于漢族之中。敕勒族喜愛歌舞,宋代郭茂倩輯《樂府詩集》中保存的《敕勒歌》是敕勒族的一首著名的民歌。涅涅茨人舊稱薩莫迪人、尤拉克人,涅涅茨人的族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的“丁零”人。中國漢代時丁零人游牧于薩彥嶺地區(qū),因戰(zhàn)亂一批丁零人沿葉尼塞河向北遷移,到達北冰洋沿岸,其中一部分越過烏拉爾山。他們吸收一部分當地居民的語言和文化成分,逐漸形成新的民族——薩莫迪人。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涅涅茨人居住的地區(qū)全被俄國征服,十月革命后建立涅涅茨民族區(qū)(1929年7月15日屬俄羅斯聯邦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州)、亞馬爾-涅涅茨民族區(qū)(1930年12月10日屬秋明州)、泰梅爾民族區(qū)(屬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qū))。涅涅茨人主要分布在涅涅茨民族區(qū)、亞馬爾-涅涅民族區(qū)、泰梅爾(多爾干-涅涅茨)民族區(qū)(2.58萬人),其余居住在漢特-曼西民族區(qū)、科米自治共和國等地區(qū)。涅涅茨語屬烏拉爾語系薩莫迪語族,使用俄文字母的文字。涅涅茨人信奉薩滿教,后部分人改信東正教。涅涅茨人自古以養(yǎng)鹿、捕魚、狩獵為生,涅涅茨人居住的地區(qū)成為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產地。
土庫曼斯坦
(一)土庫曼斯坦是一個中亞國家,位于伊朗以北,東南面和阿富汗接壤,東北面與烏茲別克斯坦為鄰,西北面是哈薩克斯坦,西鄰里海,是一個內陸國家。因地處地中海地震帶上,所以時常受地震威脅。人口總數為705萬,主要民族有土庫曼族(94.7%)、烏茲別克族(2%)、俄羅斯族(1.8%)。國土面積為49.12萬平方公里,全國除首都阿什哈巴德市外全國劃分為5個州和1個直轄市。在青銅時代之前大部分今土庫曼斯坦地區(qū)屬于未探索地區(qū),僅有少量證據顯示有人類遺跡,包括早期尼安德特人。前2000年以飼養(yǎng)馬匹的古伊朗部落塞西亞人漂流至此,他們可能從俄羅斯草原,沿著卡拉庫姆沙漠邊緣來到伊朗、敘利亞和安納托利亞。前1000年土庫曼境內出現階級社會,前6世紀后一直連續(xù)不斷被外族人入侵和統治,包括波斯人、馬其頓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9到10世紀受塔赫里王朝、薩曼王朝統治,11世紀塞爾柱人控制從阿姆河三角洲至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地區(qū)、敘利亞和小亞細亞的廣大地區(qū),13到15世紀受蒙古人統治。15世紀土庫曼族基本形成,16到17世隸屬于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近代至獨立前部分領土并入俄國。土庫曼人民參加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1917年12月建立蘇維埃政權,其領土并入土耳其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花拉子模和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在劃定民族管理區(qū)后于1924年10月27日建立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并加入蘇聯。1990年8月23日土庫曼最高蘇維埃通過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10月27日宣布獨立,改國名為土庫曼斯坦,同年12月21日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1992年3月2日加入聯合國,1995年12月12日第50屆聯大通過決議,承認土庫曼斯坦為永久中立國。1992年5月18日通過第一部憲法,規(guī)定土庫曼斯坦為民主、法制和世俗的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的總統共和制,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獨立又相互平衡和制約;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最高行政首腦;人民委員會為國家最高權力代表機關,立法權和司法權分屬國民議會和法院;土庫曼斯坦始終將捍衛(wèi)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發(fā)展經濟、保持社會穩(wěn)定作為基本國策,積極探尋適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提倡復興民族精神,重視民族團結與和睦;奉行積極中立、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同其他國家發(fā)展建設性合作關系;主張宗教信仰自由,禁止宗教干預國家政治生活。1995年12月27日人民委員會對憲法進行修改和補充,將土庫曼斯坦中立國地位寫入憲法,又在國歌和國旗中加以體現。

(二)1999年12月土庫曼斯坦人民委員會和議會聯合通過決議,授權尼亞佐夫“無限期行使總統權力”,2005年8月26日在喀山會議上宣布退出獨立國家聯合體。2006年12月21日總統薩帕爾穆拉特·尼亞佐夫因心臟驟停而逝世,庫爾班古力·米亞利克古利耶維奇·別爾德穆哈梅多夫成為代總統。2007年2月11日舉行總統選舉,別爾德穆罕默多夫當選。土庫曼斯坦位于中亞西南部,科佩特山以北,為內陸國家。東接阿姆河,東北部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接壤,西瀕里海與阿塞拜疆,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鄰伊朗,東南與阿富汗交界。土庫曼斯坦國土面積為49.12萬平方公里,約80%的國土被卡拉庫姆大沙漠覆蓋。全境大部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領土被卡拉庫姆沙漠覆蓋,南部和西部為科佩特山脈和帕羅特米茲山脈。土庫曼斯坦80%的國土被卡拉庫姆大沙漠覆蓋,除里海沿岸地區(qū)和山地以外土庫曼斯坦屬于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春秋短促,干燥少雨。土庫曼斯坦全國年平均氣溫在0℃以上,北部平均氣溫為12℃-17℃,東南部為15℃-18℃。最冷月份為1月,最熱月份為7月(平均溫度在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5毫米(加拉博加茲戈爾灣)-398毫米(科依涅克希爾山區(qū))之間。主要河流有阿姆河、捷詹河、穆爾加布河及阿特列克河等,主要分布在東部。橫貫東南部的卡拉庫姆大運河長達1450公里,灌溉面積約30萬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灌溉及通航運河之一。土庫曼斯坦礦產資源豐富,主要資源有天然氣、芒硝、碘、有色及稀有金屬等,另有少量天青石、煤、硫磺、礦物鹽、陶土、膨潤土、地蠟等資源。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統計顯示土庫曼斯坦天然氣探明儲量19.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據土庫曼斯坦官方統計顯示當地天然氣儲量逾50萬億立方米,其中世界第二大單體氣田“復興氣田”及其周邊氣田天然氣儲量合計逾27萬億立方米。土庫曼斯坦具備每年開采天然氣2400億立方米、石油8000萬噸的潛能,土庫曼斯坦還儲備著前蘇聯境內70%的碘和溴以及硝、鍶、鉀鹽(50億噸)、食用鹽(18億噸)和硫酸鈉等。除首都阿什哈巴德為直轄市外全國劃分為阿哈爾、巴爾坎、達紹古茲、列巴普和馬雷5個州(省),16個市,46個區(qū)。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始建于1881年,意為“愛之城”,是位于卡拉庫姆沙漠中的一個綠洲城市。距伊朗邊境30余公里,氣候干旱,面積約300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為103萬,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科研中心,該市工業(yè)產業(yè)有機械制造、電機、玻璃、紡織和食品加工等。

(三)阿什哈巴德也是土庫曼斯坦乃至中亞地區(qū)的重要交通樞紐,與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阿塞拜疆、印度、德國、法國、亞美尼亞、土耳其、英國、阿聯酋和泰國等13個國家直接通航。土庫曼斯坦其他主要城市還有:土庫曼納巴特(原名查爾朱):列巴普州首府,位于土庫曼斯坦東部阿姆河畔,中亞鐵路和外里海鐵路在此交匯。達紹古茲:達紹古茲州首府,土庫曼斯坦北部城市,位于阿姆河下游達紹古茲綠洲。是中亞地區(qū)通往俄羅斯的鐵路干線,建有軋棉、榨油、制毯、農機修配廠和食品加工廠等。馬雷:馬雷州首府,土庫曼斯坦東南部城市,在穆爾加布河畔。是鐵路樞紐和河港,紡織工業(yè)中心。土庫曼巴什:位于巴爾坎州,是土庫曼斯坦西部最大城市、里海東岸最大港口。附近盛產石油,建有大型煉油廠,還有船舶修理廠、熱電廠及魚類、肉類加工廠等。土庫曼斯坦人口總數為705萬,主要民族有土庫曼族(94.7%)、烏茲別克族(2%)、俄羅斯族(1.8%),此外還有哈薩克、亞美尼亞、韃靼、阿塞拜疆等120多個民族(1.5%)。人口密度約12人/平方公里,除首都阿什哈巴德(約100萬人)外人口較為集中的城市還有土庫曼納巴特、馬雷、達紹古茲等。土庫曼斯坦主要民族有土庫曼族(占總人口的94.7%)、烏茲別克族(2%)、俄羅斯族(1.8%),此外還有哈薩克、亞美尼亞、韃靼、阿塞拜疆等120多個民族(共1.5%)。土庫曼斯坦《憲法》規(guī)定國家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管理形式為總統制的共和國。獨立后始終將捍衛(wèi)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發(fā)展經濟、保持社會穩(wěn)定作為基本國策,積極探尋適合本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提倡民族復興精神,重視民族團結與和睦。奉行積極中立、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同其他國家發(fā)展建設性合作關系。主張宗教信仰自由,禁止宗教干預國家政治生活,土庫曼斯坦政局基本穩(wěn)定。1992年5月18日通過第一部憲法,規(guī)定土庫曼斯坦為民主、法制和世俗的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的總統共和制??偨y為國家元首和最高行政首腦,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人民委員會為國家最高權力代表機關,立法權和司法權分屬國民會議和法院。1995年12月修改憲法,將永久中立國地位寫入憲法。1999年12月再次修憲,對憲法中有關人民委員會、議會職能的條款進行修改和補充,明確規(guī)定尼亞佐夫作為首任總統,其任期無時間限制。2003年通過第二部憲法,規(guī)定人民委員會為常設最高權力代表機構,設立主席一職,同時規(guī)定總統當選年齡不得超過70歲。2006年12月26日再次修憲,規(guī)定總統候選人年齡在40至70歲之間,總統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根據國家安全會議決議時任命一位副總理臨時代理總統職權。2008年9月通過第三部憲法,取消人民委員會,將其權力劃歸總統和議會。

(四)2016年9月修改憲法,取消總統候選人年齡上限,將總統任期由5年延長至7年。2020年9月修改憲法,決定將議會由一院制改組為兩院制,規(guī)定總統因故無法履職、尚未選舉產生新總統前由人民委員會(新議會上院)主席代為履行總統職權。2023年1月再次修改憲法,恢復一院制議會,新設立獨立的人民委員會作為人民權力最高機構。土庫曼斯坦議會主要職能是通過、修改和解釋憲法與法律,監(jiān)督法律的執(zhí)行,確定總統、議會選舉的時間,通過內閣工作綱領,批準國家預算等。2020年前長期主要實行一院制,稱國民會議,是國家立法機構。2020年2月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土議會改組為兩院制議會,稱國家委員會,行使立法權,上院為人民委員會,下院為國民會議。2023年1月再次進行修憲和議會改革,恢復一院制議會,稱國民會議,同時成立獨立的人民委員會。土庫曼斯坦政府稱內閣,是國家權力執(zhí)行機關,由總統直接領導。2012年土庫曼斯坦頒布政黨法,允許公民自由結社建黨,目前土庫曼斯坦主要政黨有土庫曼斯坦民主黨、土庫曼斯坦工業(yè)家和企業(yè)家黨、土庫曼斯坦農業(yè)黨。司法設最高法院和檢察院,最高法院為最高司法審判機關,對下屬法院的審判實行監(jiān)督。大法官是最高執(zhí)法者,由總統任命,任期五年。工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2%,天然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全年貨幣馬納特官方匯率穩(wěn)定,但黑市匯價起跌幅較大,曾一度達1美元 : 20000馬納特。石油、天然氣工業(yè)為支柱產業(yè),農業(yè)主要種植棉花和小麥。2020年土庫曼斯坦繼續(xù)大力實施經濟多元化戰(zhàn)略,著力發(fā)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擴大進口替代產品生產。土庫曼斯坦主要傳統作物為小麥和棉花,致力于實施“精準”農業(yè)戰(zhàn)略,大力培育適應本國土壤和氣候條件的農作物品種。投資引入數字化農業(yè)技術,并為農工綜合體采購現代化農用機械,促進土地、水資源、化肥及化學制劑的有效利用,提高農作物產量。土庫曼斯坦全國用于種植各類農作物的耕地面積為139.3萬公頃,土庫曼斯坦重視發(fā)展新型農業(yè),大力建設溫室大棚,提高蔬菜和水果產量,在保證國內供給的同時擴大產品出口。土庫曼斯坦主要工業(yè)部門為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油氣加工、電力、紡織、化工、建材、地毯、機械制造和金屬加工等,能源在土庫曼斯坦全國工業(yè)體系中占有突出位置。油氣工業(yè)是土庫曼斯坦經濟的支柱產業(yè),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儲量位于俄羅斯、伊朗、卡塔爾之后,居世界第四,土庫曼斯坦是中國管道天然氣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土庫曼斯坦主要油氣企業(yè)集團有:土庫曼天然氣國家康采恩、土庫曼石油國家康采恩、土庫曼巴什石油加工綜合體。

(五)土庫曼斯坦紡織業(yè)對產品質量和環(huán)境安全極為重視,近年來不斷從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qū)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設備,大部分產品已達到國際標準,逾55%的產品出口國外。其主要客戶包括宜家、沃爾瑪、李維斯等國際知名企業(yè),產品遠銷到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俄羅斯、意大利、土耳其、中國、烏克蘭、法國、瑞士等國家。土庫曼斯坦紡織工業(yè)部下轄80多家企業(yè),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近2.6萬個,主要有土庫曼巴什紡織綜合體、阿什哈巴德紡織綜合體、土庫曼巴什牛仔布綜合體、盧哈巴特紡織綜合體、古揚烏爾根奇紡織廠、阿哈爾巴德繅絲廠和土庫曼納巴特絲綢生產聯合體等。電力行業(yè)是土庫曼斯坦重要經濟部門,庫曼國家電力公司是土能源(電力)部下屬企業(yè),成立于1992年,旗下共有12座發(fā)電站、6家生產企業(yè)、1個國家電力管理局、1個電力維修公司、1個城市照明管理局、1個電力設備公司、1個供電公司。土庫曼電力建設康采恩主要負責鋪設輸電線路,成立于1995年,旗下共有13個企業(yè)(組織),分別位于首都和各地州。土庫曼斯坦目前生產的建材產品主要有鋼筋、預制鋼筋混凝土、加氣混凝土、大理石和花崗巖石材、玻璃、墻板和覆板、膨脹黏土、磚和耐火磚、膩子、塑料和玻璃纖維管材等,土庫曼斯坦目前可以生產PS500-GO-K和PS400-GO-K水泥。土庫曼納巴特化工廠是土庫曼斯坦重要化工企業(yè),年生產22.5萬噸磷肥、50萬噸硫酸和其他化工制品,土庫曼斯坦是中亞最大的礦物肥生產國和出口國。土庫曼斯坦的主要貿易伙伴是中國、土耳其、伊朗、俄羅斯、阿聯酋、意大利、阿富汗、英國、日本和韓國,土庫曼斯坦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氣及其產品、石油及其產品、皮棉、液化氣、紡織品等,主要進口商品有機械設備、交通工具、日用消費品和食品等。土庫曼斯坦外資來源國主要為土耳其、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投資主要方向為能源、化工、交通和通信等領域。土庫曼斯坦貨幣為馬納特,土庫曼斯坦銀行實施中央銀行和商業(yè)銀行兩級體制。土庫曼斯坦中央銀行是銀行主管機構,商業(yè)銀行有庫曼斯坦農業(yè)銀行、土庫曼斯坦對外經濟活動銀行、5家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土庫曼斯坦工業(yè)銀行、雷斯加爾銀行、土庫曼-土耳其銀行)、2家外資銀行(伊朗出口銀行阿什哈巴德分行、巴基斯坦國家銀行阿什哈巴德分行)。此外商業(yè)銀行還有土庫曼斯坦國家發(fā)展銀行,德意志銀行和德國商業(yè)銀行在土庫曼斯坦設立代表處。土庫曼斯坦保險業(yè)主要經營機構是成立于1992年的國有“土庫曼斯坦國家保險公司”,該公司在全國各地擁有41家獨立子公司,壟斷幾乎全部保險業(yè)務。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駐土庫曼斯坦辦事機構提供的資料顯示對土庫曼斯坦實施援助的主要國際機構有:亞洲開發(fā)銀行、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移民組織、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土耳其合作與協調組織、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難民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國際開發(fā)署、世界衛(wèi)生組織、世界銀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等。

(六)主要援助領域有:農業(yè)、水資源、內政管理、人權、法制、財政、經濟、銀行、教育、能源、環(huán)保、疾病防疫、衛(wèi)生、基礎設施建設、安全、毒品、反恐、公共事業(yè)、個體經濟領域等。這些援助范圍廣,金額較小,產生的影響有限,鮮見土庫曼斯坦境內外媒體報道。土庫曼斯坦具有一定科技基礎,但對現代科技的研究和應用有待提高,近年土庫曼斯坦來高度重視引進先進技術、發(fā)展高新科技產業(yè)。2009年初土庫曼斯坦總統簽署命令,要求政府制定通訊衛(wèi)星發(fā)展計劃。2011年5月土庫曼斯坦成立總統直屬國家宇航署,主要職能是協調衛(wèi)星通訊、從事宇宙空間研究、組織管理從土庫曼斯坦領土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等。土庫曼斯坦第一顆通訊衛(wèi)星“土庫曼宇宙52.00E”于2015年4月28日成功發(fā)射升空,該衛(wèi)星有三個轉發(fā)器,轉播范圍覆蓋歐亞大陸大部和非洲北部地區(qū)。土庫曼斯坦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均免費,當地教育體系由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等教育、中等專業(yè)技術教育和高等教育組成。土庫曼斯坦全國有中小學1900多所、中等專科學校18所、高等院校24所,此外還有數十所職業(yè)技校,各類學校在校生總人數超過100萬人,當地著名大學有國立馬赫圖姆庫里大學、阿扎季世界語言學院、工學院等、國家油氣學院、國家通訊建設學院、俄羅斯古鉑金油氣學院分院等。土庫曼斯坦教育部優(yōu)先發(fā)展科學技術,依據總統令設立創(chuàng)新和信息中心,現已完成346項科研工作。醫(yī)療方面土庫曼斯坦衛(wèi)生領域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2.1%,人均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320美元/年。土庫曼斯坦擁有較完備的醫(yī)療服務體系,近年來政府投入巨資改善醫(yī)療衛(wèi)生基礎設施,新建并啟用一批現代化的醫(yī)院、診所,但醫(yī)務人員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土庫曼斯坦共有各類醫(yī)生1.46萬名,接受過中等教育的醫(yī)療輔助人員2.49萬名。土庫曼斯坦有專業(yè)康復中心1家、醫(yī)院135家(床位2.54萬個),各類醫(yī)療機構門診年接待能力共計5.43萬人次。土庫曼斯坦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主管部門是衛(wèi)生和醫(yī)藥工業(yè)部,主要高等院校為國立醫(yī)科大學,各中等院校每年衛(wèi)生專業(yè)畢業(yè)生人數在400人以內。土庫曼斯坦實行醫(yī)療保險制度,可按照自愿原則參加醫(yī)保。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據顯示土庫曼斯坦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65歲,女性平均預期壽命為72歲。土庫曼斯坦暫無大規(guī)模傳染性疾病,官方信息顯示百日咳、小兒麻痹癥、瘧疾和風疹等曾經高發(fā)的傳染病已被基本消滅,發(fā)病率最大的重大疾病為惡性腫瘤和急性腸道感染,其他發(fā)病率較高的重大疾病還包括猩紅熱和沙門氏菌感染,當地常見的疾病還包括流行性感冒、肝炎、咽喉炎等。

(七)土庫曼斯坦全國現有程控交換設備總容量約100萬線,其中數字交換機81萬線,首都固定電話網絡基本實現數字化,全國范圍的數字化率則達到80%以上,傳統電話業(yè)務可覆蓋土庫曼斯坦全國所有的固定居民點。土庫曼斯坦數字交換設備全部來自國外供應商,2G移動網絡已基本覆蓋全國,包括各州府城市、小城市、鄉(xiāng)鎮(zhèn)及主要固定居民點。土庫曼斯坦目前投入網絡使用的GSM移動設備容量總計600多萬戶,CDMA設備容量約1萬戶。自2000年起土庫曼斯坦開通國際互聯網業(yè)務,至今仍主要采用ADSL2撥號上網方式。土庫曼斯坦首都市話局購進的GPON寬帶接入設備,單設備最大可容納1.6萬個用戶。土庫曼斯坦全國國際出口總帶寬10Gb左右,寬帶用戶總計6.5萬個左右,多為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外交機構等團體用戶以及首都家庭用戶。土庫曼斯坦于2009年底開放3G服務業(yè)務,2013年8月4G網絡投入使用。在18世紀之前土庫曼人受伊斯蘭文化影響,18世紀沙俄侵略中亞并派俄羅斯人到中亞開墾發(fā)展,俄羅斯的文化影響漸漸滲透。但自蘇聯瓦解、土庫曼斯坦成為獨立國家之后又由于俄羅斯在當地影響力逐減和國家大力提倡伊斯蘭文化,令兩者此消彼長。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占總人口的89%,主要是遜尼派信徒,另外的9%人口為東正教徒。但在強權總統薩帕爾穆拉持·阿塔耶維奇·尼亞佐夫的統治下大力提倡伊斯蘭文化,使信奉東正教的少數俄羅斯人逐漸移出土庫曼斯坦,以致東正教在該國的影響力漸衰。土庫曼民族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在世界文化寶庫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土庫曼斯坦領袖撰寫的聞名世界的《魯赫納瑪》一書就成為本政策的基礎產物。大多數土庫曼人為伊斯蘭教遜尼派信徒,嚴格地遵循伊斯蘭教義。古代突厥人的薩滿教和拜火教也對土庫曼人的宗教觀念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強迫生病的孩子跳過火堆,向病人的頭部灑灰燼等,這些儀式并非伊斯蘭教的特征。伊斯蘭文化在土庫曼人的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庫曼人很尊敬伊斯蘭教的圣者。1927年以前土庫曼語用阿拉伯字母書寫,后采用拉丁字母,1940年起使用西里爾字母,現又改用拉丁字母。土庫曼語為土庫曼斯坦官方語言,俄語為通用語言,英語在當地普及程度不高。法定假日包括:1月1日新年;1月12日哀思日;3月8日國際婦女節(jié);3月21日納烏魯茲節(jié);5月9日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5月18日憲法和國旗日(自2018年起);9月27日獨立日(自2018年起);10月6日地震哀悼日;12月12日中立日;主要宗教節(jié)日有開齋節(jié)和古爾邦節(jié)等。土庫曼斯坦《勞動法》規(guī)定各單位有權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每周工作天數。多數單位(政府機關)實行每周五天半工作日,周六只上半天班,周日全天休息。風俗:服飾:土庫曼男子的民族服裝為用黑色、白色和褐色羊皮縫制的高帽(在高溫的沙漠地區(qū)中戴這種帽子冬暖夏涼,也是巴黎和莫斯科美女們的一種裝飾)、領口精心修飾的長襯衫、肥大的褲子和東方式的長袍,土庫曼女子往往穿著長及腳踝、領口精心繡制的長裙。土庫曼姑娘喜愛戴頭巾、編辮子,并在發(fā)稍綴有各種裝飾。姑娘們通常用綠色、紫色和藍色等鮮艷的衣料縫制服裝,在冬春季愛穿東方式長袍。

(八)土庫曼族新娘的裝飾以獨具特色和紛繁復雜著稱,通常這些飾物用金、銀、銅、鐵等金屬打造,其中較為重要的有頭飾、額飾、發(fā)飾、胸飾、腕飾和戒指。新娘的服裝為東方式的絲綢長袍,還佩著避邪用的三角香囊,上面通常寫有詩句或格言,用皮革和絲綢制成。禁忌:按土庫曼人習慣,在飯桌上吃飯的客人只要不起話頭,主人就不會向客人提問題,因為他們認為應該讓尊敬的客人吃飽飯后由客人先談話,這是一種禮貌。在交談中土庫曼人從來不打斷對方的談話,在談論問題時不大吵大嚷,認為吵鬧是不體面的行為。在土庫曼人家里在最明顯的位置上往往擺放著被咬掉幾口的面餅,這一古老風俗意在緬懷那些出征而未能返家的親人們。慶典:在孩子出生、剃下第一束胎發(fā)、孩子命名、子女結婚等重要日子中土庫曼人往往要聚在一起,以示慶祝?;槎Y對土庫曼家庭來說是最大的盛事,按傳統時男方的父母要攜帶禮品去女方家拜訪,假如雙方父母都比較滿意,就要把禮品留下來并開始商量婚期。土庫曼人認為在星期二和星期三舉行婚禮不吉利,所以婚禮往往定在周末?;槎Y前五天親戚們就要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操辦,婚禮當天要殺牛宰羊款待來賓。新娘離開娘家時人們向新娘的頭上拋灑糖果、硬幣和小禮品,新娘戴著銀制的額飾和頭飾,披上白底紅紋的蓋頭,一直到婚禮結束時才能摘掉?;槎Y往往由毛拉主持,有時還舉行賽馬等活動。時下的年輕人結婚往往用鮮花和彩帶裝飾的車隊載著親朋好友在城里兜風,以示慶祝。較為廣泛地使用胡椒、洋蔥、孜然、薄荷等調味品是土庫曼斯坦乃至中亞廚藝的一大特色,比較有名的土庫曼傳統食品有烤肉、抓飯、馕、烤肉餅、炸馓子和包子等。飲料以茶為主,夏天人們往往喝酸駱駝奶用以消暑。游牧的土庫曼人居住在被稱為“卡拉奧伊”(土庫曼語意為黑屋)的氈房里,而居住在城市和農村的現代土庫曼人則有著磚瓦和混凝土結構住宅。傳統的土庫曼住宅門總是朝著麥加的方向,住宅內鋪著地毯,墻上有掛毯和裝衣物及其他物品的口袋和掛包。憲法規(guī)定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國防部為最高軍事行政機關,土庫曼斯坦現役部隊有3萬余人。軍種:陸軍:兵力2萬余人,編5個軍區(qū),有3個摩托化步兵師、2個摩托化步兵旅、1個摩托化訓練師、1個炮兵旅、2個防空旅、1個導彈旅、1個火箭炮團、1個反坦克團、1個工兵團、1個獨立空中突擊營。主戰(zhàn)坦克:T-72型670輛。裝甲偵察車:BRDM/BRDM-2型170輛。裝甲步兵戰(zhàn)車:BMP-1/BMP-2型930輛,BRM型12輛。裝甲運輸車:BTR-60/BTR-70/BTR-80型829輛。牽引炮:122毫米、152毫米269門。自行炮:122毫米、152毫米56門。迫榴炮:120毫米17門?;鸺冢?22毫米、220毫米125門。迫擊炮:82毫米、120毫米97門。反坦克導彈:AT-3/AT-4/AT-5/AT-6型100枚?;鸺玻?3毫米若干具。反坦克炮:100毫米72門。高炮:23毫米48門。防空導彈:SA-8/SA-13型53枚,SA-7型若干枚。地地導彈:SS-1型10枚。海軍:兵力700人,土庫曼斯坦宣布有意組建海軍及海岸巡邏隊,并在土庫曼巴什擁有一個配有6艘艦艇的小型基地。海岸巡邏艇:6艘。

(九)空軍:兵力4000人(包括防空軍),編有2個戰(zhàn)斗機和地面攻擊戰(zhàn)斗機航空中隊(配有米格-29型、蘇-17型、米格-29U型、蘇-25MK型機)、1個混合運輸機中隊(配有安-26型、米-24型、米-8型機)、1個戰(zhàn)術偵察大隊(配有蘇-7B型、L-39型機)、若干地空導彈中隊(配有50枚SA-2/SA-3/SA-5型地空導彈)。作戰(zhàn)飛機100余架,武裝直升機10架。戰(zhàn)斗機:米格-29型22架。攻擊戰(zhàn)斗機:蘇-17型65架、蘇-25MK型2架。運輸機:安-26型1架。教練機:L-39型2架、米格-29U型2架、蘇-7B型3架。直升機:米-24型10架、米-8型8架。地空導彈:SA-2/SA-3/SA-5型50枚。土庫曼斯坦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地帶,挖掘過境運輸潛力是當地的優(yōu)先發(fā)展方向。土庫曼斯坦正致力于不斷融入全球物流體系,擴大“東西”和“南北”交通線路基礎設施建設。土庫曼斯坦公路總長逾1.4萬公里,約三分之二為最近十幾年新建,尚無高速公路。國道長6540公里,國際公路長2280公里,全長546公里的阿什哈巴德-卡拉庫姆-達紹古茲一級公路和全長1400公里的土庫曼巴什-法拉普一級公路分別為該國的南北交通動脈和東西交通動脈。土庫曼斯坦公路網可覆蓋全國所有城市和主要鄉(xiāng)鎮(zhèn),土庫曼斯坦與鄰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的邊界均有公路過境點,除短暫冰雪天氣外車輛可全年通行。土庫曼斯坦獨立后境內鐵路長度增加1659公里,目前總長度為5198公里,共有742座鐵路橋。土庫曼斯坦境內現已基本形成東西貫通、南北相連的鐵路布局,鐵路網呈不規(guī)則的“大”字形分布,但尚無電氣化鐵路,土庫曼斯坦與周邊鄰國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和哈薩克斯坦之間均有鐵路對接站點。土庫曼斯坦鐵路建設沿用前蘇聯技術標準,路軌為1520mm軌距的寬軌,與采用國際標準軌距的伊朗和阿富汗鐵路對接時須進行路軌換裝。主要鐵路有東西鐵路干線土庫曼巴什-阿什哈巴德-馬雷-土庫曼納巴特-法拉普,全長約1170公里;馬雷-謝爾赫達巴特鐵路,約320公里;土庫曼納巴特-加扎恰克鐵路,約320公里;塔利馬爾詹-科爾吉奇-基里夫鐵路,約180公里;捷詹(土庫曼境內)-謝拉赫斯(土伊邊境)-馬什哈德(伊朗)鐵路,全長132公里;土庫曼納巴特-阿塔穆拉特鐵路,全長203公里。土庫曼斯坦境內有5個國際機場(阿什哈巴德國際機場、土庫曼納巴特國際機場、土庫曼巴什國際機場、達紹古茲國際機場、馬雷國際機場)和1個地方機場(巴爾坎納巴特機場),自獨立以來土庫曼斯坦共投入20.51億美元和1.25億歐元購買37架民航客機(其中29架為波音型飛機)和14架直升機,土庫曼航空運營的波音飛機型號主要有波音757-200、737-800、737-700和777-200等。土庫曼斯坦國際航班全部采用波音飛機,國內航班使用波音和挑戰(zhàn)者客機。土庫曼斯坦航空公司執(zhí)行的定期國際客運航線共有14條,目的地包括阿布扎比、阿拉木圖、安卡拉、曼谷、伯明翰、法蘭克福、德里、迪拜、明斯克、莫斯科、北京、伊斯坦布爾、圣彼得堡、喀山。

(十)此外土庫曼斯坦航空公司共有5條使用伊爾76TD型飛機執(zhí)行的定期國際貨運航線,目的地包括阿布扎比、伊斯坦布爾、德里、比什凱克和烏魯木齊,土庫曼斯坦空中交通管制局為世界逾200家航空公司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土庫曼斯坦是內陸國家,無出海口,但瀕臨里海,水運系指經里海(內陸湖)和阿姆河(內河)的客、貨運輸。土庫曼巴什港是里海東岸最大港口、土庫曼斯坦西部的對外門戶,可???000噸貨輪,是土庫曼斯坦原油、成品油、聚丙烯等商品的主要出口通道。土庫曼斯坦里海港口不僅是其通往其他沿岸國家的門戶,還是中亞、伊朗等國家的貿易中轉樞紐,土庫曼斯坦與其他沿里海國家的港口-阿克套(哈)、阿斯特拉罕(俄)、馬哈奇卡拉(俄)、巴庫(阿塞拜疆)和涅卡(伊朗)之間均辟有油輪航運通道。1992年3月土庫曼斯坦加入聯合國,1995年12月12日第50屆聯大通過決議,承認土庫曼斯坦為永久中立國。2015年6月第69屆聯合國大會再次通過決議,支持土庫曼斯坦的永久中立地位。土庫曼斯坦奉行中立國和全方位外交政策,故此土庫曼政府領導層和民間團體向來只是選擇性地參加區(qū)域聯盟活動。土庫曼斯坦實行積極中立的對外政策,堅持和平共處原則。土庫曼斯坦并無跟鄰近的中亞新興國家一般的是在獨立之后靠近美國,反而由于土庫曼斯坦與伊朗因為在能源運輸上有很多大型合作而走得很近,土伊關系良好而令土美兩國關系并不緊密,而土庫曼斯坦和俄羅斯亦因歷史淵源而在經濟、軍事聯系是有著糾纏不清的關系。土庫曼斯坦在外交方面上越趨“獨來獨往”,2005年8月26日在喀山會議上土庫曼斯坦宣布退出獨立國家聯合體,后又迫使國內俄羅斯族人只能選擇俄羅斯或土庫曼斯坦其中之一為國籍,若放棄土庫曼斯坦國籍就會喪失在土庫曼斯坦的所有財產。受2005年3月吉爾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的影響,土庫曼斯坦政府加強警惕性,采取阻礙國民與外界接觸的措施,國外的印刷品包括雜志和報紙等都不能被帶到國內。1991年12月27日中國承認土庫曼斯坦獨立,1992年1月6日土庫曼斯坦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建交以來兩國高層領導人互訪不斷,兩國關系發(fā)展迅速,雙方在各領域中的合作不斷加強。國人文合作趨于活躍,土庫曼斯坦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中國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設有俄語-土庫曼語專業(yè)。2003年4月俄羅斯簽訂購買土庫曼斯坦25年天然氣的協議,不過至2006年6月由于價格過于便宜,土庫曼斯坦提出每千立方米增加約現價2倍的價格,即110~125美元之間,遭到俄羅斯的拒絕。土庫曼斯坦重視發(fā)展同獨聯體國家的友好關系,同土耳其兩國關系繼續(xù)順利發(fā)展,土耳其作為土庫曼斯坦最大投資國在土庫曼斯坦紡織、建筑、交通、油氣等領域的優(yōu)勢明顯。在土庫曼斯坦注冊的土耳其企業(yè)有600多家,總投資210億美元。在土耳其高校學習的土庫曼斯坦學生達2000多人,在土庫曼斯坦境內有包括土庫曼-土耳其國際大學在內的十多個兩國合辦教育機構。伊朗是土庫曼斯坦的重要鄰國,兩國關系繼續(xù)保持良好發(fā)展勢頭。土土庫曼斯坦與美國關系穩(wěn)定發(fā)展,土庫曼斯坦與歐盟及歐洲國家關系繼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