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先輩意志,爭做有為青年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師大青年為導向,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我校雄鷹宣講團開展理論普及宣講活動。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精心設(shè)計開展有內(nèi)涵、有人氣的宣傳教育活動,向全民傳遞黨的精神。
實踐主題以“實”為主,結(jié)合黨的百年發(fā)展歷史,依托烈士陵園,革命英雄紀念館,戰(zhàn)役紀念館等將紅色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到同學們的宣講過程中去。團隊成員在不斷追尋紅色記憶,講述紅色故事的過程中不斷歷練自己的同時,將愛國主義思想向周圍的人群廣泛的傳播出去。整個過程歷時二十余天,達到了較為優(yōu)異的成果。
紅色精神永不忘,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我們能有今天這樣的平靜快樂的生活,都是因為我們那些敢于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的先輩們,他們是我們永遠銘記的,他們的精神也是我們永遠傳承弘揚的。隨后,小隊成員來到畢節(jié)市黔西縣烈士陵園,在那里,他們的英勇事跡展現(xiàn)出了一種無畏的勇氣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奉獻精神永不忘,砥礪前行不畏艱。為了更好地認識雷鋒精神,更好地傳承雷鋒精神,我們在鐵嶺雷鋒紀念館開展了一次宣傳和研究活動。進入雷鋒紀念館,我們就能體會到雷鋒大叔的一生,雖未立下什么驚天動地的功勛,卻為社會、為人民,無私奉獻著自己的光、熱。他一直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

鐵血精神永發(fā)揚,初心始終不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這個日新月異不進則退的大時代,我們需要傳承的不僅僅是先輩們的奉獻精神,更需要的是敢打敢拼,不懼生死的勇氣。我們之后還前往了位于大連莊河的打拉腰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及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紅軍廣場。緬懷所有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英勇貢獻的革命先輩們,我們更立志于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勇挑重擔、奮勇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