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長安三萬里》那些一定要帶娃讀讀的英文翻譯
寫在前面:本文首發(fā)于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昨天有讀者問我,有沒有《長安三萬里》的英文字幕原文,太美好了。
其實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就注意到英文字幕翻譯了,絕美的畫面和宏大場面,40多首唐詩貫穿,而英文翻譯,同樣讓人驚艷。不夸張的說,是信達雅的典范!
不僅遣詞用句準確,還完美地符合中國古代禮儀,以及大唐時代背景,更是最大程度地兼顧了中國古代詩詞的意境。
三刷完畢,給大家分享起來!也希望無論大人還是娃們,都能感受到語言之美,真是不分國界啊!

可能有讀者會問,這些唐詩已經(jīng)有成熟的英文翻譯版本了吧?為什么還要重新翻譯呢?
這是因為電影字幕的翻譯,和日常對文學作品的翻譯有很大不同。
觀眾停留在每個畫面的時間是有限的,既要注意畫面又要看字幕,所以電影字幕的翻譯一定要簡潔!要短!

而唐詩,往往文字極其簡練,但背后卻蘊含深厚文化背景和漢字之美??上攵?,對于字幕翻譯者來說,這個工作得多有挑戰(zhàn)性!
既要做到字數(shù)精簡,又要盡量還原唐詩豐富的意象和文化內涵,還要兼顧電影畫面的轉換,實在不容易!
我專門找來了翻譯名家許淵沖先生對于《將進酒》的翻譯版本,來和電影字幕版本做了一番對比: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同樣信雅達,也都通俗易懂,但電影字幕要短得多!
比如對于原文的“須盡歡”三個字的翻譯,許淵沖先生用了“drink your fill in high delight(高高興興地喝酒吧)”,很具體地還原了李白勸酒的這個行為,而電影翻譯則選擇了更籠統(tǒng)的表述“be joyous(要快樂)!”
而“千金散盡”的翻譯,許的版本用了“A thousand gold coins spent”(一千個金幣被花了出去),又是很具體地復刻了原文的具體意象,而電影翻譯只有兩個單詞“Spend now”(現(xiàn)在就去買買買),這樣一句祈使句既簡練又有力,也是另一種出色的譯法。
不僅力求簡潔,還原原文,我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的字幕翻譯還在盡量做到押韻(比如上面后兩句結尾的reason和season),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摘錄一些我覺得很棒的翻譯片段,大家一起來體會文字之美吧,不分語種,也沒有國度,這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傳遞內心的橋梁: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Can you see the Yellow River?
decanting from the sky
奔流到海不復回。
And racing to the sea never to return?

decant:?to pour liquid, especially wine, from one container into another?(把液體,尤指酒)倒入,注入
這個decant用得太妙了,把黃河之水從天上傾倒比喻成了美酒從酒壺里傾倒出來,直接呼應了題目《將進酒》。

race:?to move very fast; to move sb/sth very fast?(使)快速移動,快速運轉
而一個race,就把黃河水之洶涌之奔騰描繪得淋漓盡致!
烹羊宰牛且為樂,
Stew the lamb, prepare the ox, let us feast
會須一飲三百杯。
Tonight we'll drink three hundred?
cups at least
這兩句的翻譯我也很喜歡,第一句詩,由三個簡短有力的祈使句組成,而且翻譯很地道。
有人可能會說,這里詩句原文是“宰?!保g者怎么改變了它的意思呢?
是的,這里譯者沒有直接翻譯為kill或者slaughter the ox,而是使用了更符合烹飪場景的prepare,表示預備食物。你想啊,如果真的翻譯成了殺牛,那外國人看了肯定就納悶了:他們?yōu)槭裁匆詺⑴闃???/p>
所以這里譯者沒有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正確傳達出了這句話想要表達的完整含義:烹羊宰牛其實是為了做成美味大餐,最后一句“l(fā)et us feast”就是“讓我們盡享佳肴”的意思。

關于這個prepare,再補充一下。我們中國人喜歡說做飯、燒菜,但其實外國人相比起cook meals,用得更多的是prepare meals.
這是因為外國人冷食較多,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需要加熱,所以指代煮、煎、炒這些烹飪方法的cook就不完全適用了。這就是飲食文化差異,帶來的語言表達和思維差異。
最后一點,這兩句依然做到了押韻(feast, least),不禁再次給譯者點個贊!?
整部電影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優(yōu)秀翻譯,在這里我就不做一一解析,留待大家自行品鑒:



這部片子的翻譯是澳大利亞的暢銷書作家和評論家賈佩琳(Linda Jaivin),同時她也是一位中國通,曾經(jīng)為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張藝謀的《英雄》等著名電影翻譯過英文字幕。

賈佩琳女士是澳大利亞人
在中國生活過九年,熱愛中國文化
如此優(yōu)秀的中國國產(chǎn)動畫,加上出色的字幕翻譯,相信《長安三萬里》一定可以帶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出國門,驚艷世界!
當然,之所以特別關注這部電影的英語字幕,也是因為我最近一直在忙的這套《中國歷史名人雙語精講課》!

書里講到的大語文和歷史知識就不用說了,每個孩子都愛聽!
而我在做課的過程中,更是發(fā)現(xiàn),用英語來學習我們的一些傳統(tǒng)文化故事和作品,可以讓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通過剛才“烹羊宰牛且為樂”這句詩句的例子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中文和英文最大的不同就是:中文更重意,而英語更重形!
中文的很多意思是通過暗含的邏輯關系來表達的,尤其是古詩更是如此,比如這里的“烹羊宰牛且為樂”就只是把“烹羊”“宰?!焙汀盀闃贰边@幾個意象擺在這里,但是它們之間是什么邏輯呢?
其實是一頓豐盛的大餐!這層邏輯,是需要讀者自己去悟的。而英文就不是這樣的,你一定要把這些意象之間的邏輯用文字明明白白地給交代清楚。
所以,當我們用英語去重新理解中文古詩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好像有些意思更顯然、更明白了。反之,我們也更能體會漢語,尤其是古漢語的含蓄之美和豐富詞匯之美。
比如我們再來看看這套《中國歷史名人雙語精講課》中的一個例子:
在《杜甫》這一本書里講到了《絕句》這首詩,其中,“兩個黃鸝鳴翠柳”這句話英文就翻譯為了“Two golden orioles sing?amid?the green willows”,amid表示“在……之中”,兩個黃鸝在綠色的柳樹間唱歌。

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的古詩原文把那個“在柳樹間”的方位邏輯給隱藏了起來?而英文是絕對不能這么省略的,這就是中文和英文的不同。
都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用另一種語言來學習中國文化,其實是多了一種看待我們自己的新視角。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對兩種文化理解得更加透徹,更是我們日后想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前提!
在這套《中國歷史名人雙語精講課》中,會圍繞16位歷史名人,從孔子、司馬遷,到諸葛亮、杜甫,從范仲淹、蘇軾 ,到王陽明、曾國藩,來給孩子們講述從先秦到清,將近2500年的浩蕩中國歷史。
課里我會細細拆解書的內容,大家不用擔心娃聽不懂。同時,因為配套書的英文用語十分考究,詞匯量豐富,能通讀下來,對孩子大有裨益。
但也正因為如此,如何讓孩子去理解文中詞匯句型的用法,繼而能夠靈活運用,再自然而然轉化為自己所有,就成了關鍵。
我用152節(jié)音頻課,用老讀者們都了解的方式,講孩子們最愛聽的故事。從語言知識點到精神內核,給孩子們徹底拆解,全部講透!無論是從英語習得的角度來看,還是大語文歷史的拓展完善,這套課程都能讓孩子受益匪淺!
再次感嘆,語言也是藝術,即使是不同語種,也能傳遞出同樣美好。
THE END
0-14歲孩子成長分享
各類好書好物
中英文閱讀+寫作干貨
國內外親子游、營地和夏校
記錄生活里的溫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