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殺、被燒、被歧視,它憑什么能拿諾貝爾獎,還打了川普同志的臉?

2020年10月9日,諾貝爾和平獎揭曉。
「世界糧食計劃署」力壓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勇奪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得知獲獎消息后,世界糧食計劃署執(zhí)行干事戴維·比斯利,明顯不相信這個結果:


為什么比斯利會覺得難以置信?
我們不妨來看看,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都有誰。
瘟疫之源:唐納德·特朗普

另有消息稱,特朗普提名的是2021年諾獎
歐洲圣母:格蕾塔·通貝里

未來守護者:世界衛(wèi)生組織

無冕之王:新西蘭總理阿德恩

這其中最興奮的,莫過于特朗普。
得知自己被提名諾獎后,特朗普連發(fā)了17條推慶祝,搞得自己好像已經(jīng)得獎了一樣…



然后諾貝爾和平獎就被糧食署拿了。
太打臉了真的是。

總而言之,光看這份榜單,你怎么都沒辦法想到,笑到最后的竟然是世界糧食計劃署。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結果,也被外界稱為“最合理的結果”。


作為聯(lián)合國負責糧食援助的機構,世界糧食計劃署一直致力于援助糧食緊缺的國家。
簡單來說就是:
哪個國家的百姓沒飯吃,哪里就有糧食署的身影。

2010年,海地發(fā)生里氏7.0級大地震,足足22.25萬人死亡,19.6萬人受傷。
糧食署立刻宣布向海地200萬災民提供糧食援助,數(shù)百名志愿者不顧余震,馳援災區(qū):


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的救災現(xiàn)場,同樣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除了援助受災地區(qū),貧困地區(qū)也是糧食署工作的重點。
2012年,糧食署的工作人員就曾深入柬埔寨,為當?shù)氐膵寢寕儙砹艘唤z希望。

據(jù)最新的人口健康調查顯示,5歲以下的柬埔寨兒童中,有39.9%長期營養(yǎng)不良。
每100,000個嬰兒出生就有206個死亡, 且平均預期壽命低。
為什么?因為媽媽們在懷孕期間得不到營養(yǎng)補充,自然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fā)育。

世界糧食計劃署因此發(fā)起?“為了每一個母親”運動。
致力于在孩子生命中極為重要的頭1000天,為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其孩子提供適當?shù)臓I養(yǎng)。
有了糧食署的幫助,當?shù)氐?strong>難產(chǎn)率不僅大幅下降,媽媽們也有足夠的奶水來哺育寶寶。

我光這么介紹,你可能沒辦法感同身受,畢竟這些公益活動到處都是。
但你知道,糧食署曾經(jīng)在我們內外交困之際,給予我們巨大的幫助嗎?
你知道直到2005年,糧食署對我們援助才全部停止嗎?

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上世紀80年代,糧食署在中國的援助行動,曾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援助行動。
1979年,糧食署進入中國,那時候中國的經(jīng)濟還比較困難,生活水平較低。
糧食署的工作,就是幫助中國的農(nóng)村,解決溫飽和消除貧困問題。

那么糧食署在中國主要在做什么呢?
很簡單,兩個字:基建
基建包括:坡改梯、旱改水、鄉(xiāng)村道路、水渠和水庫、栽樹、打水井等等。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
這些都是當時中國農(nóng)村非常需要的基礎設施。
應該說,這些項目對當?shù)匕傩盏拿撠毭摾?,起了相當大的作用?/p>
而且很多基建,現(xiàn)在依然在發(fā)揮作用。
貴州這些孩子用的,就是當年糧食署建造的洗手池。

湖南湘西的孩子們,至今仍在吃糧食署提供的「營養(yǎng)午餐」。

1979年到2005年,糧食署共在中國實施了70個無償援助項目,直接受益人口3000多萬。
期間還包括1998年長江流域暴發(fā)特大洪災時,糧食署向中國提供8000萬美元的無償援助。

疫情期間,糧食署也捐助了50萬美元的醫(yī)療設備。

我翻看3月份時大家的評論,大家都是以感謝為主,看起來很暖心。

所以其實我不太能理解,為什么有人會質疑糧食署得諾貝爾獎的。
我也不太明白,為什么這些人要在糧食署的感謝微博下面刷這些玩意兒:

世衛(wèi)組織固然偉大,可糧食署就不值得稱贊嗎?
糧食署這么多年在我國默默付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在我看來,糧食署能拿這個諾貝爾獎,我覺得是實至名歸的。
我國的反客為主
糧食署可能自己也沒想到,自己曾經(jīng)援助過的中國,居然日漸強大,倒反過來幫助起自己了。
中國富強后,開始向糧食署捐錢捐物,你能在糧食署的許多物資中,發(fā)現(xiàn)鮮艷的五星紅旗。

糧食署除了和我國政府合作,在民間也和許多企業(yè)進行了深度合作。
比如和快手合作,舉辦#宅家營養(yǎng)餐#健康食譜征集活動。

與阿里一同推出「世界饑餓地圖」,把最實時的糧食安全信息,展示在一個中心平臺上

而最負盛名,最讓我感到驚訝的,莫過于糧食署和騰訊的合作。
他們在微信上推出了一款小游戲,鼓勵用戶幫助貧困地區(qū)兒童。

而這款游戲,居然是我曾經(jīng)玩過的「動物餐廳」!

在“動物餐廳”中,我們可以做營養(yǎng)午餐,獲取游戲里的愛心值。
這些愛心值,將兌換成愛心企業(yè)的配捐資金,用于支持糧食署在中國的兒童營養(yǎng)項目。
愛心企業(yè)也將捐出總數(shù)約50萬份的營養(yǎng)餐,以呼應玩家們的努力。

玩游戲還能做慈善,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玩物喪志啦!
諾獎背后的隱憂
糧食署拿了諾獎固然值得高興,但我們也不能忽略糧食署所面臨的困難。
2019年1月26日,糧食署在也門一處糧倉被焚毀。
大批本該讓難民享受到的物資,就此付之一炬。


也門80%的救援物資通道慘遭切斷,難民的結局可想而知。

就在前幾天,10月8日,糧食署的一支支運糧船隊在南蘇丹遇襲,導致1人死亡,3人失蹤。

你覺得糧食署這樣譴責有用嗎?
說白了,你沒軍隊,就一個慈善組織,不就是一個活靶子嗎?
遇到好人那還行,遇到壞人那不就是砧板上的魚,任人宰割。

也不要以為糧食署拿了諾獎就沒人敢動了。
在恐怖分子的屠刀面前,再拿100個諾獎都無濟于事。
另一方面,我不知道大家前段時間有沒有留意這么一條新聞:

因為新冠病毒,糧食署預測全球的饑餓人口或將達到3億人,形勢非常嚴峻。
那么這一次諾貝爾和平獎頒給糧食署,就很有意思了:
會不會是糧食危機迫在眉睫,先頒個獎給你好好安撫,讓你努力消滅饑餓人口呢?

這個問題,大概就只有諾貝爾評審團才知道了。
寫在最后
當我進入糧食署的中文官網(wǎng)后,我發(fā)現(xiàn)右上角這里可以在線募捐:

點進去后,是騰訊公益的樂捐頁面:

我也捐了50元,算是一點綿薄之力吧。


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上飽飯的。
要不是真的無計可施,誰又愿意一直餓著呢?
愿世界沒有饑餓,人人有飯吃吧。


廚房人類
專注于研究「人類行為學和美食之間關系」
致力于把和食物有關的趣事兒煮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