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民族原為被唐朝所滅的西突厥別部,一朝得勢,制霸天下數(shù)十年
前言: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任何勢力在歷史大潮的推動下,皆有可能成為某一時期的主宰。誰能想到在漢朝的持續(xù)打擊下,已無招架之力的匈奴人會在西晉后期入主中原?誰能想到一個不起眼的慕容氏會一邊唱著《倔強》,一邊先后建立四個燕國出來?誰又能想到一個從白山黑水間走出來的完顏氏會滅了北宋和大遼兩大王朝?
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只要你成功了,沒人會說你以前很弱,配不上現(xiàn)如今的成就,相反,如果你是由弱變強,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人們會更加高看你,說你是三千越甲可吞吳。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頗為勵志的民族,這個民族原本是西突厥別部,結果待西突厥被唐朝滅了后,反倒是快速崛起了,在殘?zhí)莆宕鷷r期譜寫出了絢麗的勝利者之歌,這個民族便是沙陀。

沙陀人形象
一、從沙漠中走出的沙陀族
1、西域不好混
華夏地域廣袤,自古就是多民族組成的復合體,其中很多民族的族名源于地名,比如因鮮卑山而名的鮮卑族,因烏桓山而名的烏桓族,沙陀亦是如此,早在唐朝初期,作為西突厥別部的處月部便定居在準格爾盆地的東南角,天山東段的北麓。因那個地方有一片叫古爾班通古特的大沙漠,時人便稱其族為沙陀突厥,有生活在沙漠中的突厥之意。唐高宗時期,西突厥被滅,沙陀人被唐朝羈縻統(tǒng)治。
因西域距離唐朝的統(tǒng)治中心較遠,唐朝對西域的管控常是一種“拉一派打一派”的方式。鐵勒不聽話,唐朝就拉著沙陀等族教訓鐵勒,然后再適當?shù)亟o沙陀他們點甜頭,比如封個官之類的。這么一來二去,沙陀逐漸成為西域一股比較重要的親唐力量。話說無論哪個時期,都是強者為尊,弱者習慣依附強者。沙陀強,一些弱點的部族也就融入到了沙陀當中,使沙陀亦成為一個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的復合型民族。

沙陀人的老家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吐蕃逐漸從唐朝手中奪取了河西和西域的控制權,沙陀被迫歸順吐蕃。別看吐蕃的文化底蘊沒有唐朝深厚,可管起西域來那是一套一套的。沙陀不是實力不錯嗎?吐蕃把沙陀遷到甘州(今甘肅張掖),讓其充當自己攻略回紇和大唐的急先鋒,既讓自己可以享受更多的勝利果實,又消耗了沙陀的實力,可謂是一石二鳥。沙陀人不是看不明白這里面的套路,然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適逢回紇人攻取了涼州(今甘肅武威),吐蕃高層懷疑沙陀“蛇鼠兩端”,與回紇暗通款曲,便要把沙陀往西遷到高原地區(qū),遠離回紇勢力。沙陀人沒法淡定,吐蕃這是把他們當“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奴仆了,史載沙陀“舉族仇恐”。公元808年,即唐憲宗元和三年,沙陀首領朱邪盡忠毅然帶著族人踏上了東歸大唐之路,吐蕃大軍在后面緊追不舍,沙陀人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后來到了大唐鹽州(今陜西定邊)。

沙陀人的遷徙之路
2、河東是寶地
鹽州當時屬朔方節(jié)度使范希朝的轄區(qū),范希朝十分看重沙陀人的勇力,即使他調任河東節(jié)度使,也不忘把沙陀人帶著。河東不同于朔方,其地易守難攻,自成體系,北有陰山,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和黃河,南有王屋山和黃河,境內既有汾河等水系灌溉良田,還有豐富的鹽鐵資源。
另外,河東整體上就像一個巨大的楔子,插入到關中和河北之間,同時俯視著中原,是孕育強人的絕佳之地。眼瞧著大唐這么夠意思,沙陀人投桃報李,幫唐憲宗打成德鎮(zhèn),幫唐武宗打昭義鎮(zhèn),幫唐宣宗打吐蕃,只要大唐需要他們,他們不惜為之赴湯蹈火,史載“以之(沙陀軍)討賊,所至有功”。

河東地區(qū)的戰(zhàn)略價值
適逢糧官龐勛在徐泗地區(qū)掀起了叛亂,期間一度掐斷了江淮補給線,朝廷急調沙陀軍前往平亂。戰(zhàn)后,沙陀首領朱邪赤心因功被賜“李”姓,并高升為鄜延節(jié)度使,這是沙陀人首次擁有自己的藩鎮(zhèn)。沙陀人有些“飄”了,朱邪赤心之子李克用在不請示不匯報的情況下,公然襲滅了朝廷派駐大同的防御使段文楚。
不料大唐還是那個“大哥”,李克用不出意料地被各路藩鎮(zhèn)給群毆了,被迫逃到草原上避難。原以為沙陀人的故事就這樣告一段落,沒成想黃巢接著跳了出來,沙陀軍因此再度走上大舞臺。李克用這回倒是踏踏實實地為大唐鞍前馬后,他所獲得的回報便是以河東藩鎮(zhèn)來開啟沙陀的稱霸之路。

黃巢之亂
二、沙陀成為殘?zhí)莆宕闹鹘?/h1>
1、戰(zhàn)力是保障
黃巢以一人之力重塑了大唐藩鎮(zhèn)格局,以河東李克用為代表的新興藩鎮(zhèn)紛紛崛起,這些新藩鎮(zhèn)和朝廷之間的離心力遠比以前的舊藩鎮(zhèn)強。眼見形勢利好,李克用抓緊時間“打地盤”,因沙陀軍戰(zhàn)力強橫,他一度有種“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感覺,昭義軍的孟遷、大同軍的赫連鐸、成德軍的王镕、盧龍軍的李匡籌、邠寧軍的王行瑜和魏博軍的羅弘信等先后被他所敗。
然而讓李克用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四處征戰(zhàn),疲于奔命之時,宣武軍的朱溫在朝廷有意識的保護下悄然崛起了。龍虎相爭,必有一傷,李克用因為缺乏系統(tǒng)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仗是打了很多,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可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收獲,扶立的盟友動輒叛他,比如他費盡力氣在幽州扶起來的劉仁恭就對他很不感冒,在晉梁爭霸的關鍵時期投向了朱溫。

晉梁爭霸形勢圖
反觀朱溫,他縱橫俾闔,常常是聯(lián)合一批藩鎮(zhèn)消滅一個藩鎮(zhèn),然后在消化完這個藩鎮(zhèn)后,開啟下一個輪回,實力是穩(wěn)步上升。方向是指路明燈,李克用在方向上不如朱溫,只能充當受傷的那個了。得虧的是沙陀軍緊密團結,戰(zhàn)力始終在線,方才沒有被朱溫吃掉,也讓李存勖繼位后還有繼續(xù)和后梁王朝PK的本錢。李存勖不光有李克用身上的驍勇,還有過人的謀略。
沙陀軍在李存勖的帶領下,一掃頹氣,重振雄風,先敗梁軍,解除潞州之圍,后再敗梁軍,收服成德和義成兩鎮(zhèn),接著滅燕國、奪河北,一舉恢復晉對梁的優(yōu)勢。然后照著這個腳步,北擊契丹、西并河中、南滅后梁,成就了沙陀人的第一個王朝—后唐。當時天下并不安定,后唐之外還有岐國、南楚、前蜀、南平和吳越國等地方政權的存在,沙陀軍一鼓作氣地吞并了岐國和前蜀,使得“天下四分,后唐占其三”。

后唐地圖
2、親軍是基礎
唐朝末年有一句名言,“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自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慣以豐厚的待遇培植足夠規(guī)模的牙軍來保障自己的獨立性,時間一長,牙軍就成了驕兵悍將,任何藩帥想侵害牙軍的利益,都會受到他們的打擊報復。有鑒于此,很多藩帥采取了蓄養(yǎng)義子和組建私軍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安全,同時,提高自己對麾下軍隊的控制力,比如朱溫的“廳子都”和李克用的“義兒軍”等。
相比其他藩帥,李克用的特殊性在于他是沙陀人,那么他在打造親軍的時候自然會偏向自己的族人,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同樣適用于他,由此便產生了沙陀軍事集團,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正是靠著這個集團打天下的。后唐建立后,李存勖以此集團為核心,構建禁軍體系,使原本屬藩鎮(zhèn)親軍性質的沙陀軍轉變成禁軍,即天子親軍,而禁軍的實力又足以影響天下大勢,如此模式,沙陀人很難失去其主導地位。

李存勖畫像
雖說后唐短命,僅存續(xù)了14年就亡于內亂,但是緊接著建立后晉的石敬瑭卻在繼續(xù)復制粘貼這種模式。石敬瑭不光是沙陀人,還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親軍將領出身。據(jù)統(tǒng)計,后晉時期的16名禁軍統(tǒng)帥中有13人是沙陀騎將出身,比例高達81%,比如先后出任禁軍一把手的楊光遠和劉知遠,其中劉知遠后來又代后晉而建后漢,而劉知遠早在石敬瑭還只是河東節(jié)度使時,就給他當親軍將領。
劉知遠亦是地道的沙陀人,他所建立的后漢先后有12名禁軍統(tǒng)帥,其中9人是沙陀騎將出身,比如名將史弘肇,他最早是給石敬瑭做親兵,后來成為劉知遠的親軍將領,等后漢建立后,他成為禁軍統(tǒng)帥。后漢滅亡后,建立后周的郭威同樣出身于李存勖的親軍,而且后周時期的許多大將也都和沙陀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比如名將符彥卿曾給李存勖當過親軍將領,其父符存審還是李克用的義子。

沙陀軍事集團的代表人物之一:劉知遠
結語
梁唐晉漢周,除了開頭的后梁和結尾的后周,中間的3個都是沙陀人建立的,可見沙陀人在殘?zhí)莆宕鷷r期的實力有多強。沙陀軍不光是戰(zhàn)力強悍,還長期被作為禁軍,服役數(shù)代,而禁軍又是那個時期比較容易出人才的地方,由此誕生了數(shù)不清的實力派,比如禁軍大將、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和各州刺史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殘?zhí)莆宕鷷r期有49名禁軍大將和77名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出自沙陀騎軍。
以這些人為基礎構建的沙陀王朝自然會進一步強化沙陀人對天下大勢的影響力。后周世宗柴榮為了消弱這種危及后周江山的力量,對禁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然而即使是到了宋朝,沙陀軍的影響力依然存在,比如北宋開國功臣高懷德的父親高行周出身于李嗣源親軍,開國功臣王彥升原為李嗣源的禁軍小校,開國功臣張光翰的叔叔張虔釗是李嗣源的禁軍統(tǒng)帥。這正是應了柴榮的那四個字,“累朝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