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文-贈友人
? ? -----聞好友文分手之事,悵然哀之。久之,感概四起,浩歌盈梁,覺此未嘗不為友發(fā)奮圖強,帶礪山河之所始也。遂為賦一文,以慰友悲吟憤慨之心,勵其求學(xué)致道之志也。
? ? 辛丑之秋,友文以國獎大學(xué)士知同濟。為學(xué)一方,澤潤學(xué)界,佳績頗豐,有“天河四號”,“同濟之光”諸超算神器流芳于世。友文風(fēng)流倜儻,有大丈夫之貌,身長八尺,形貌昳麗。其功也,炫如周公之佐社稷,皎猶公瑾之破曹公,文以其超然學(xué)識獨步當(dāng)時,仁人志士,皆望之慕然。
? ? 然,延及壬寅之秋,文每赴洋文課,有一女子常暗送秋波,爭嘩取媚,欲與友文為云雨之事。文既加冠,未有佳人奉侍左右,常為英雄之嘆,文因許之,迎之入門,試之百日。
? ? 及至清明,二人之不合漸顯,文平日輔國理政,未有取戲女子之冗時也。女子不滿日甚,兩情終絕于此焉。
? ? 今吾聞之,悵然嗟嘆,感慨不絕。昔日吾之良友,奈何遇此悲境?吾之弟妹,奈何此等絕情?固知兩情之始,常有佳致,兩情之續(xù),久有險途。兩情不合,終非白首眷侶,此時情絕,已絕后患,未嘗不為佳事。
? ? 友文一時興起,誤入異門,固非文之所愿,蓋人心之不合也,古人有言:道不合,不相與謀。此言得之。
? ? 大丈夫之仗劍四方,致太平而輔國政者,非宵衣旰食,亦殫精竭慮。自古少有忠孝兩全者,亦少有常為家事而獨步天涯者。固知光陰乃百代之過客,稍縱即逝,人不察分影幻術(shù),何可以辯廟堂而戲女子乎?女子不恤夫之難處,固女子之失也。友文不察女子之心,亦文之憾也。
? ??文今一別弟妹,雖為易水寒風(fēng),亦即泰山旭日,后必博學(xué)致知,文冠天下,青云直上,畫圖麟閣。分手之事,非大丈夫所以執(zhí)長劍而游天涯,橫巨槊而泛長河之所憂,細故蒂芥,何足以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