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最后悔的事,就是吃了麥當勞的金牌肉夾饃!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麥當勞翻車了。昨天我上網(wǎng)沖浪的時候啊,看到了一條熱搜:

這條熱搜主要是講,麥當勞的肉夾饃因為“肉太少了”,被顧客吐槽。
麥當勞肉夾饃宣傳圖是這樣的:
肉多到要溢出來,讓肉食者看到都能顱內(nèi)高潮。

賣家版
而顧客拿到手的麥當勞肉夾饃
則是這樣的:

買家版
不是,這前后差別也太大了吧。
雖然說“圖片僅供參考”,但也不能差這么多啊。
麥當勞的肉夾饃也被網(wǎng)友戲稱為:
年度最佳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冠軍熱門品牌

? 沸點新聞
麥當勞這次翻車,我是蠻意外的。
在味道這塊,它好像沒翻車很久了。
而且麥當勞的份量我之前覺得還OK啊,它們家的麥辣雞腿堡里的雞肉,還挺多。

怎么麥當勞就不給肉夾饃多點肉呢?
難道是有人惡意造謠?
為了解答我的疑惑,今早我點了麥當勞的肉夾饃,一睹它的真容!

我還沒到公司,麥樂送就送達了,很快啊。
拿到肉夾饃之后,開始測評!

首先我們看到,肉夾饃是裝在漢堡盒里的,從外觀上就充斥著高大上的感覺:

打開包裝,我發(fā)現(xiàn)麥當勞的肉夾饃,居然是扁口的,一點肉都沒看見。
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我的心頭。

把饃打開一看,好家伙:

雖然比起網(wǎng)友的圖,這肉夾饃的肉確實多了。
但說實話,還是不夠多。
跟我們傳統(tǒng)的肉夾饃比,肉量上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為了確保我的觀點萬無一失,我專門去請教了來自陜西的特約迪迦奧特曼。
得到的回復是這樣的:

而且一個肉夾饃賣12塊哇!
12塊在路邊,能買2個好吃的肉夾饃吧。

網(wǎng)友們指責的另外一個點,還是“圖片與實物不符”這個問題。
我們來對比一下「宣傳照」和「實物照」,差距一目了然。
不對比不知道,感覺受到一萬點傷害……
終于明白,為何眾多官方宣傳圖要強調(diào)圖片僅供參考了!??

綜上所述,麥當勞這次的肉夾饃,確實是有點水了。
最后我也沒把這個肉夾饃吃完。
因為它的饃邊根本就沒有肉,只有饃:這是真饃夾肉沫啊,還不夠塞牙縫”

幸好我還有一個脆薯餅,這個是真的好吃。
又香又脆又美味,脆薯餅,永遠的神!

身為吃貨的大朋友們就要問了:
真正的國產(chǎn)肉夾饃,應該是怎樣的?
肉夾饃作為流傳了千年的古老食物,在陜西生根,在北方大地廣為流傳。

花開兩朵,肉夾饃在陜西,也一般分為兩種。
肉夾饃里的肉一般沒啥區(qū)別,有區(qū)別的主要是饃。
先說肉吧。
肉夾饃的肉,一般是臘汁肉,煮好的臘汁肉撈出放在案墩上,三兩刀剁成肉糜。

這時候的臘汁肉,肉香流油,肥瘦相間。
配合著饃吃,每一口都是爆汁,油能順著縫往下淌,加點皮肉那更是香到不行。

在國內(nèi)大部分肉夾饃店里,我們都是吃到的這種帶青椒的臘汁肉:

青椒可以解油膩,往臘汁肉里加青椒的做法,似乎沒有什么不對。
但在有的陜西朋友看來,青椒是萬萬不能加進去的,這是異端!
他們會告訴你:吃肉夾饃就要吃不帶青椒的肉夾饃,這才是正八經(jīng)的西安肉夾饃。

選肉也有講究,跟老板對接暗號“皮肥瘦”(指皮肉、肥肉和瘦肉),才能將口齒留香的美味鎖死在自己的記憶中。

說完肉,我們再來說說饃。
肉夾饃的饃,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叫做「白吉饃」,用上好面粉揉制,在鐺板上烘烤成型,放入爐膛側(cè)立炭火烘烤至雙面焦黃。

一張上好的白吉饃再配合肥而不膩的臘汁肉,一口下去都是肉汁,沒有人能拒絕這樣的誘惑!

除了白吉饃,另一種比較常見的饃,就是「老潼關饃」。
剛出爐的饃是一層層的,酥脆香滑,咬上一口會掉渣,吃進口中薄脆。

如今,老潼關肉夾饃早已開遍了全國各地,我們吃到的肉夾饃,大多就是用這種饃做的。
但無論是哪種肉夾饃,我覺得都能暴打麥當勞的肉夾饃。
而且是單方面碾壓的那種。

我理解麥當勞要“中國化”的思路。
多做一些我們的傳統(tǒng)美食,自然能拉近與我們的距離,增加我們的好感度。
前提是:你得做得好吃一點。
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引起我們的厭惡。
有網(wǎng)友吐槽:擦屁屁的紙上的xx都比這個多...

這不輸西安傳統(tǒng)的肉夾饃,在西安會被打死的

一頭豬提供了中國市場全年的原材料

不過也有網(wǎng)友比較看的開,就當是買咖啡送的

??
當然了,我們必須要看到麥當勞在背后的努力。
經(jīng)過前兩天的風波,麥當勞肉夾饃的肉,確實是比之前多了。????
只不過離一個“優(yōu)秀的肉夾饃”,還有一段差距吧。
希望麥當勞在挖掘我國傳統(tǒng)美食的時候,能再走點心啦。

總而言之,我不建議大家去嘗試這款麥當勞肉夾饃。
想吃肉夾饃的話,還是在樓下的小店那買,會好一點吧?
不過想想,9塊錢一杯咖啡兩片饃,比起西貝21塊錢的饅頭也算是良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