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皮尺測量中國新能源車!日系車企正在成為“下一個眾泰”?
在本次上海車展上,出現(xiàn)了諷刺的一幕。幾位日本人,圍著自主新能源汽車,拿著皮尺測量尺寸,為了測量底盤尺寸,甚至跪在地上,非常敬業(yè)。
日本人的工作態(tài)度值得肯定,但是,對于國人來說,這一幕顯得多少有些諷刺和滑稽。曾經(jīng)的國產(chǎn)汽車,也有過一段山寨史,眾泰汽車更是靠山寨合資車型,而名聲大噪,眾泰汽車的設計院被譽為“皮尺部”,SR9幾乎一比一復刻了保時捷Macan。除了眾泰之外,很多自主品牌都山寨過合資品牌的車型,卡羅拉、凱美瑞、漢蘭達、CRV等日系車型,都是被山寨的重災區(qū)。
而如今,日系車企也拿著皮尺開始測量中國汽車了,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而之所以拿著皮尺測量中國新能源汽車,可能還是出于對于自家新能源汽車的不自信,希望能夠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上獲得靈感。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說,日系的新能源汽車都已經(jīng)落后了。
近日,豐田汽車新任社長佐藤恒治在媒體交流會上表示,“我們在純電汽車的開發(fā)上失敗了,且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bZ4X自去年10月在中國上市以來,豐田系兩家合資公司的累計銷量分別為4231輛和3353輛,合并起來的銷量也不到8000輛。廣汽本田e:NP1極湃1今年1、2月份銷量分別為102輛和44輛;東風本田e:NS1今年1、2月份銷量分別為608輛和924輛;日產(chǎn)ARIYA艾睿雅1月、2月銷量分別為67臺、64臺。在降價6萬后,3月份也只賣出了329臺。日系純電車型的銷量,一款比一款慘淡。
在燃油車時代,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車企,幾乎在燃油經(jīng)濟性、發(fā)動機水平等方面做到了很高的水準,借著90年代石油危機的東風,一躍成為全球車市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一度將中美車企壓得喘不過氣。
但換到新能源賽道之后,擁有百年造車底蘊的日系車企在新能源市場上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背后的原因不難理解,日系車企選擇押寶混動車型和氫燃料汽車,而且,因為在燃油車時代的路徑依賴,船大掉頭難。豐田汽車旗下?lián)碛袗坌?、電裝、豐田紡織等一系列供應鏈公司,幾乎實現(xiàn)了燃油車全產(chǎn)業(yè)鏈的“自給自足”。但是曾經(jīng)在燃油車時代全產(chǎn)業(yè)鏈的優(yōu)勢,卻逐漸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成為了拖累。而反觀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勢頭正好,在國內汽車市場的風頭,遠遠蓋過了合資車企。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日系車企選擇了拿著皮尺去測量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但是問題是尺寸可以抄襲,外形可以山寨,但是三電技術能靠皮尺測量來嗎?如果再看不到日系車企大刀闊斧地革自己命的決心,那么日系車企就算成立皮尺部,也無法挽救它們在中國市場的頹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