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813)上海豫園
文游天下(813) 上海豫園 文/石巖磊 ???我第一次到上海的豫園時,便被它的大門震驚了。 ???明朝嘉靖年間,四川右布政使潘允端為了孝敬父母,在上海老家宅院旁的菜地里開始動工興建一座私家花園,取名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園子寓意“豫悅老親”。豫園內(nèi)有三穗堂、鐵獅子、綺藻堂、得月樓、玉玲瓏、積玉水廊、聽濤閣、涵碧樓、靜觀大廳、古戲臺等景致40余處,無不精美華麗,豫園由此被贊為“奇秀甲于東南”“東南名園冠”。 ???我是從南門進(jìn)入的,在此駐足良久,只為慢慢欣賞它的細(xì)節(jié)。門樓寬不過5米,高卻有7、8米,顯得格外挺拔俊秀。其通體為青磚所砌,上方的門楣、額枋、垂柱、掛落、翹檐、斗拱均飾以磚雕,既有花草樹木,也有飛禽走獸,以及人物故事,個個栩栩如生,且寓意美好。像用瑞獸、蓮瓣、串珠、花萼云隱喻多子多福、吉祥如意、官運(yùn)亨通,而“漁樵問對”像則表達(dá)了主人寄情于山水的超脫心態(tài)。 ??院內(nèi)的磚雕更是隨處可見,它們或嵌于花窗之間,或鑲在素墻之上,其中的《郭子儀上壽》圖最為應(yīng)景。唐朝名將郭子儀戰(zhàn)功顯赫,被封為汝陽王,他有七子八婿,享年84歲,稱得上是福壽雙全。將其形象雕于白壁,足見潘允端祝愿父母長壽永富的一片孝心。而除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磚雕,豫園的石雕藝術(shù)同樣讓人贊不絕口。 ??幾個入園處以及內(nèi)園門口都有石獅子守衛(wèi)著,它們形態(tài)各異,有的威武雄壯,有的憨態(tài)可掬,而園內(nèi)的假山、太湖石更是“巧奪人工”。“玉玲瓏”最具代表性,其瘦、透、皺、漏的特點(diǎn)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它通體遍布大大小小的孔洞,并且洞中有洞,洞洞相通,真可謂八面玲瓏。其發(fā)掘于宋徽宗年間,為江南三大奇石之一,是豫園的鎮(zhèn)園之寶。 ??其實(shí),整個豫園就像個精雕細(xì)琢的工藝品,既有人工斧鑿之痕,也有渾然天成之處,其凝結(jié)著潘允端20多年的心血,直到明萬歷時期才完工,可他的雙親卻并沒有等到這一刻,早已仙逝。而隨著潘家的沒落,豫園不久便轉(zhuǎn)賣他人,隨后的四百年間,其屢遭焚毀,又?jǐn)?shù)度重修,最后一次大修是在1956年,基本恢復(fù)了它的昔日容顏。 ???豫園旁邊即是喧囂的街道,周圍更是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它便似鬧市中的一塊凈土,雋永而靜謐。當(dāng)我參觀完畢,回首古木掩映中的亭臺樓閣,仿佛聽到南門上的磚雕樵夫和漁者正在對話,一個問:“你的漁具很全,就一定能釣到魚嗎?”一個答:“不一定,還要看天意!”所謂盡人事,聽天命。雖然潘允端的父母沒有等到豫園落成的那一天,可兒子的孝德可鑒。一座私家花園便被雕琢為剔透的玉壺,內(nèi)置著一顆拳拳赤子之心,光耀古今。 ???202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