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研進社區(qū),螢火呵護少年行——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螢火探興”實踐隊
隨著科技網(wǎng)絡的發(fā)達,我們在新聞媒體、短視頻里多見家庭暴力的影子。施暴者總是以昂揚的姿態(tài)欺凌弱者,不難發(fā)現(xiàn)。家庭暴力直接受害者的背后,往往不乏未成年人子女。2021以來,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即將施行的家庭教育促進法等在助力反家暴法治化方面,切實保障了家庭成員,特別是婦女兒童的權益。全國婦聯(lián)權益部也發(fā)布了《家庭暴力受害人證據(jù)收集指引》,對“證明發(fā)生過家庭暴力事實的證據(jù)”及“證明面臨家庭暴力現(xiàn)實危險的證據(jù)”等作了詳細的說明,用于幫助受害人樹立證據(jù)意識。但是不得否認的是,家庭暴力事件仍然頻發(fā),不少未成年子女的童年在痛苦中度過。 為進一步了解家庭暴力發(fā)生的誘因、影響因素、對施暴者的處置與被欺凌者權利的保護等系列問題,2023年7月19日,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螢火探興”實踐隊繼續(xù)開展線下社會實踐調研,走向街頭,深入社區(qū),采訪民眾,以問卷填寫、案例探討、專人采訪等多種形式展開實踐。 首先,通過街頭采訪、社區(qū)調研,實踐隊員了解到家暴并非僅僅口中聽聞。當天在采訪過程中有不少民眾反映自己身邊就有對家庭成員實施家暴的情況,并且家暴成因也不盡相同。經總結,隊員們得出初步結論——青少年實施家暴行為和遭受家暴結果的產生是家庭結構不完整、父母態(tài)度不正確和家庭暴力史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其次,經調研,小組隊員能夠明顯感受到大多數(shù)受訪民眾對家暴行為持明顯的否定態(tài)度,認為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也有部分家長認為適度打罵孩子有助于未成年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但可以確定的是,受采訪的所有民眾一致認為家庭暴力的實施危害巨大,遭受家庭暴力會使青少年身體和心靈都處在困境當中,在生活中缺乏自信,沒有獨立的意識和人格尊嚴,將來可能成為施暴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家暴不僅會破壞親人間的感情,還會影響青少年未來的婚姻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影響社會和諧。 最后,當隊員們向受訪者們問及對青少年法律保護相關問題時,經分析受訪者的回答和問卷反饋,隊員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就是許多父母法治觀念和意識淡薄,對孩子更多關注的只是學習方面,對法律知識普及方面比較欠缺。 經過一天的實踐調研,隊員們收獲滿滿,同時隊員一致認為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能僅僅停留于法律知識的講解灌輸上,而應同時傳遞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使青少年學生和家長共同關注法律規(guī)范承載的價值理念。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政府、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