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普:1963年式7.62mm自動步槍
63式自動步槍(英文:Type 63 assault rifle,國外誤稱為:68式自動步槍),是上世紀50年代末期我國研制的一種自動步槍。 63式自動步槍以56式半自動步槍為基礎研制,其彈道性能、不可拆卸折疊式刺刀、木質長槍托、瞄準裝置等均與56式半自動步槍類似。該槍實現單、連發(fā)射擊,點射擊精度提高(相對于56式沖鋒槍而言),保證在各種環(huán)境、氣候條件下的動作可靠和較長射擊壽命。 63式自動步槍作為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代自動步槍于1959年開始研制,1963年設計定型并裝備部隊。截止到1978年停產撤裝,63式自動步槍總計生產了上百萬支。該槍除解放軍裝備外,還出口到了越南、阿富汗等國。 上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裝備56式槍族,56式槍族發(fā)射56式7.62毫米中間威力型槍彈。其中56式半自動步槍(代號:SKS),射擊精度,帶折疊式刺刀。56式沖鋒槍(AK-47),能自動射擊,火力較猛,但射擊精度差,槍短,不利于拼刺格斗。所以,新研制的自動步槍必須在步槍作戰(zhàn)效能(射擊精度、刺刀)的前提下,揉合沖鋒槍連發(fā)射擊性能以加強火力。此種“步沖合一”概念,與突擊步槍概念不同的是特別強調步槍的性能,必須是在全面保持步槍一切特點的基礎上,設計成能單發(fā)、連發(fā)射擊的自動步槍。根據中國的戰(zhàn)術思想,廣泛列裝部隊和民兵需要一支性能優(yōu)良、突出步槍作戰(zhàn)效能的自動步槍。 新槍研制時,我國尚沒有標準的輕武器研制程序,因此研制前的戰(zhàn)術技術論證、戰(zhàn)術技術指標下達以及研制任務的安排都不正規(guī)。新槍研制僅明確幾條原則:研制的自動步槍必須是突出半自動步槍的全部特點,實現單、連發(fā)射擊,重點提高連發(fā)精度。 1958年冬,總后軍械部批準新通用自動步槍列為研究項目。設計思想是具有56式半自動步槍的精度、拼刺優(yōu)勢,兼有56式沖鋒槍的連發(fā)和可靠性,強調“步沖合一”,搞出一支能連發(fā)的自動裝填步槍,具有拼刺優(yōu)勢的槍長,300~400米距離上有著準確的射擊精度和必要時的連發(fā)射擊能力。 1959年9月,在總后軍械部的組織下,軍械科學研究所張才忠與北京工業(yè)學院55屆高年級學生11名一起參加在重慶的國營第296廠進行的新式通用步槍的設計。 1959年11月,由研究所、院校和工廠聯合成一個設計試制組,將6種樣槍綜合成01、02、03三個方案。改進后的新槍經過多次測試和試驗。 1963年,該槍完成設計定型并命名為1963年式7.62毫米自動步槍(簡稱:63式自動步槍)。 1964年,工廠批量生產63式自動步槍。 1964年,部隊驗收586支。 1965年,部隊驗收168支。 63式自動步槍 1966年,部隊驗收332支。 1967年5月,國防科委向中央軍委提交了63式自動步槍裝備部隊的報告。1967年5月19日中央軍委常委會第60次會議討論通過。隨后中央軍委批準該槍列入軍隊裝備體制。 1967年6月21日,總裝備部向副總參謀長報告:“自動步槍1963年設計定型,經7個軍區(qū)試用,反映精度好,槍刺較長,利于白刃格斗,槍型也很適合各種姿勢射擊和各種持槍方式,建議換掉1956年式半自動步槍和1956年式沖鋒槍?!?1968年7月28日,中央軍委辦公廳通知,1963年式7.62毫米自動步槍批量生產和裝備部隊問題已經軍委常委會第69次會議通過。 早期出廠的63式自動步槍質量是好的。因為沿用蘇聯嚴格的槍械定型規(guī)則,經過國家靶場各種考核試驗才過關。 63式自動步槍除了曾在中國軍隊中裝備外,也曾被用于抗美援越。還有相當一部分外銷和援助別國,例如阿富汗地區(qū)的武裝派別中也有一些63式改型步槍,在北美的民用槍械市場也有63式自動步槍。 1969年工廠生產了6000支63式自動步槍。隨后軍委辦事組強令從1970年開始年產60萬支該槍,超出工廠實際產能的5倍。工廠應急采取諸多提高生產效率的措施:把鑄鍛機匣改成沖鉚機匣,槍管與機匣連接由M25x1.5毫米的螺紋連接改為直徑18毫米圓柱孔的壓配合連接,其它工藝也都有簡化,全槍一共180余項未經考核過關的修改。大量生產的結果是產品質量粗糙,出現槍管與機匣等部位連接精度差等問題。 同時制造過程和成品檢驗、駐廠軍代表驗收等制度的放松,導致63式自動步槍故障頻出。 1971年4月,296廠展開了技術攻關,針對出現的主要問題,做了一些修改[5][8]。很快,工廠拿出了改進后的樣槍,上級認可下令按該樣槍規(guī)格生產。可是又由于環(huán)境所致,產品圖紙又被多次任意更改,生產秩序混亂,按新樣槍進行批量生產進度緩慢。 1972年6月21日,總后勤部裝備部報告:“1971年6月前共生產46.9萬支,其中援外10萬支,裝備部隊32萬支。因精度差,互換性差,射擊噴火等嚴重質量問題,部隊不愿使用,要求更換?!背龍蟾嫣岢龅膯栴}外,還有槍木托易折斷、機匣蓋跳飛等問題。 1972年軍委下令停發(fā)63式自動步槍,到1972年底庫存27萬支。 1976年3月6日,常規(guī)裝備發(fā)展領導小組(76)5號文件-回復《裝備部關于1963式自動步槍停產問題的請示》中顯示:“截至1975年底共生產63式自動步槍210萬支,除去援外和民兵、外貿,現有140萬支。換裝了50萬支。因精度差,部隊反映不好。建議改產1956式半自動步槍。從裝備發(fā)展考慮還應研制新型自動步槍?!?1977年9月7日,第五機械工業(yè)部(簡稱:五機部,即兵器工業(yè)部)召開專業(yè)會議,確定296廠轉產1956年式半自動步槍。 1978年鑒于63式自動步槍存在的問題,中央軍委決定暫時停產并從部隊撤裝63式自動步槍,恢復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 63式自動步槍的自動機借鑒56式沖鋒槍結構,槍機回轉閉鎖,機頭上的螺旋凸起與機框上的螺旋槽配合,由槍機框帶動機頭完成開、閉鎖動作及前后運動。大部分結構參數與56式沖鋒槍相同。63式的自動機有兩點改進,一把活塞與機框分開,二降低了自動機質量中心距槍管軸線的距離。以減少動力偶、提高點射精度。 63式自動步槍機匣為機加工鍛件機匣,槍管與機匣連接為M25×1.5螺紋聯接。機匣結構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似,機匣下面,突出前支腳和后支腳以便與發(fā)射機支架相扣合,并把槍托結合在槍身上。機匣的前部是裝槍管孔和閉鎖支承面,機匣中間有前支腳相連,機匣后部有后支腳及后撞擊面連接,機匣的兩側則比較薄,為2.5毫米??傮w來看,機匣剛度,強度足夠,而且重量不大。 63式自動步槍采用了導氣式自動方式,并在國產步槍上首次采用了導氣孔調節(jié)塞,設有直徑分別為3.8厘米和2.5厘米 的大、小兩個氣孔,且調節(jié)方便。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士可根據環(huán)境條件自行調節(jié),從而保證了在各種使用條件下機構動作的可靠性[2][6]。該槍活塞、調節(jié)塞均自前方裝入導氣箍上的活塞筒內。有氣體調節(jié)裝置,在正常條件下用小氣孔射擊,自動機運動平穩(wěn),減少撞擊保證射擊精度的提高,特殊情況下用大氣孔射擊自動機有較大能量,保證動作可靠性,同時大量射擊是在正常情況下進行,全槍壽命也可以得到保證。導氣系統(tǒng)結構比較簡單,裝拆、變換都很方便,動力參數性能也很合理,是保證可靠性的有力措施。 63式自動步槍還重新設計了發(fā)射機,是回轉擊錘、掛鉤阻鐵。特點是擊錘簧仍用圓柱螺旋彈簧,制造使用都較方便。發(fā)射機仍采用發(fā)射機支架組裝成獨立部件,在全槍分解結合時便于的裝、拆于機匣上。工藝制造比56式沖鋒槍簡單,阻鐵、掛鉤、支架都可用沖壓成型。發(fā)射機動作可靠,勤務性好。 瞄準裝置 63式自動步槍瞄準裝置表尺、準星與56式沖鋒槍一樣,采用弧形表尺座圓形游標。 63式自動步槍擁有56式半自動步槍的精度和56式沖鋒槍的火力連續(xù)性,是當時使用蘇式M43型槍彈的各類槍械中,中距離精度及火力持續(xù)性結合得較好的一種步槍。由于采用了56式半自動步槍的槍管,在100米距離上其準確度為:單發(fā)R50為5厘米,R100為12厘米,射彈散布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當,百米距離上點射射彈70%密集界為20厘米×20厘米,比56式沖鋒槍有大幅度提高。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是,63式自動步槍擁有空倉掛機性能(56式沖鋒槍沒有),其他國家裝備的M14、G3、M16等自動步槍都尚未具備這項功能。 63式自動步槍可以在不摘取彈匣的狀態(tài)下,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的弧形彈夾直接向20發(fā)彈匣內壓彈。在當時我國工業(yè)原料缺乏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戰(zhàn)斗中,普通戰(zhàn)士可攜帶1~2個彈匣以及足夠數量的彈藥便可支持一場中型規(guī)模的戰(zhàn)斗,大量節(jié)約了鋼材。 該槍的彈匣很有特點,采用0.75毫米厚的鋼板沖焊組合,結構與56式沖鋒槍彈匣一樣,并增加空倉掛機導向槽,調整了供彈路線可靠性好。同時也保持了56式半自動步槍的能夠在不卸下彈匣的情況下,通過機框前部導槽向彈匣內壓裝槍彈的功能。彈匣兩側上有“五角星”圖案。 63式自動步槍采用了專用連接件連接的三棱深槽槍刺。強度高,穿刺性好,不易折斷,大大提高了白刃格斗時槍刺的強度、剛度和刺入深度。在射擊時展開槍刺還可起到槍口配重的作用,抑制連發(fā)時的槍口上跳。 該槍的槍托類似于56式半自動步槍,但是貼腮位置更加平展舒適,有利于精度射擊。 20世紀60年代初期,一批63式自動步槍援助到越南抗美武裝力量,部隊已經使用過蘇式SKS/56式半自動步槍。美軍對SKS/56式半自動步槍的射擊精度深有體會,但是美軍也掌握了SKS/56式半自動步槍的致命弱點:不能連射,容彈量小,火力密度和持續(xù)性都不足。有經驗的美軍在遇上擁有該型槍械的反抗力量時,通常使用M14自動步槍或M60機槍以火力壓制對方。美軍士兵更是一聽到SKS/56式半自動步槍的槍聲即臥倒在地,然后橫向運動,再使用M14步槍進行覆蓋式射擊?;蚴且蝗耸褂肕14步槍覆蓋射擊,一人使用M14進行短點射,以密集的射彈壓制對方,使反抗武裝一方也蒙受損失(特別是在200米距離左右,M14使用的7.62×51毫米 NATO槍彈威力及穿透力強于SKS/56式半自動步槍的7.62×39毫米槍彈,在叢林地帶更具有優(yōu)勢)。 63式自動步槍的參戰(zhàn),使情況發(fā)生了改變。據參戰(zhàn)的澳大利亞陸軍軍人回憶:“當小分隊正在沿河岸巡邏時,突然河岸對面坡地樹叢中響起了熟悉的SKS的槍聲。軍人就地臥倒散開,一邊用電臺呼叫救援,一邊使用手中的M14及1挺M60向槍響方向交替射擊并逐步有序后退,移動到一個土堆后面。在移動中,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澳軍忽然遭遇到了自動步槍式的點射,聽其聲音與越共裝備的AK47有所不同,而且方式也有差異,全是兩發(fā)短促的點射,散布很小……直到兩個月后,澳方在一次進攻中俘虜了一些越共并繳獲他們使用的武器之后才弄清,原來他們已經使用了一種可以連發(fā)的配有帶“五星”標志的20發(fā)彈匣的高精度的SKS步槍。這種步槍后來被稱為68式自動步槍。” 1979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中國參戰(zhàn)部隊反映,56式半自動步槍火力持續(xù)性弱,56式沖鋒槍數量不足。這時一些庫存的63式步槍和工廠內完整的63式生產線引起了軍方的注意,隨即軍工廠重新啟動了63式步槍生產線,在標準型63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改進項目為:1、改進彈匣接口尺、卡筍,使63式能使用“五星”20發(fā)彈匣及56/56-1式沖鋒槍的30發(fā)彈匣(63式原來的彈匣口尾部有一個空倉掛機讓位槽,如果在原有的63式上使用56式沖鋒槍的彈匣必須先把空倉掛機取下)。 2、復進簧選用優(yōu)質線材纏制,增加強度。 3、減小槍機公差,強化擊針處理。 改進后的槍緊急換裝參戰(zhàn)部隊后,部隊反映這種改進后的63式精度可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比,火力持續(xù)性增強。在一個搜索掃蕩敵人的戰(zhàn)例中,曾有兩支改進的63式步槍使用56式沖鋒槍彈匣在300米距離上采用短點射交替射擊,20分鐘內擊斃擊傷6個機槍手,封鎖住隱蔽洞口火力點,使其無法開火。 上世紀60年代末期,63式步槍有可能成為繼56式半自動步槍之后全面裝備中國軍隊的一種新型武器,而且在與蘇聯接壤的邊境駐軍已經開始換裝63式自動步槍,并且獲得了好評。但是就在中國陸軍準備大批量生產換裝63式自動步槍的時候,十年文革開始了。十年文革對軍工領域的沖擊也影響了63式步槍的生產質量,要求的產量是實際生產能力的數倍,而工廠為了達到生產數量,簡化、改進工藝近百項,使生產出的63式自動步槍在部隊使用過程中故障頻出,甚至發(fā)生了向后噴火、機匣蓋崩飛傷人事件。當時中國部隊中“還我半自動”的呼聲日漸高漲。 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期間的短暫恢復生產并沒有改變63式自動步槍的命運,很快又再度停產。當時81式槍族正在進行最后的靶場實驗。 1981年,81式槍族設計定型并裝備部隊,63式自動步槍終于正式退役。但是曾經生產出的上百萬支63式自動步槍,除了一部分外銷和援助別國外,還有相當數量儲存在各地的民兵武器庫中,用于民兵訓練。 上世紀80年代,63式自動步槍也出口到了國際市場,并被一些武裝組織作為制式武器使用。其中阿富汗反塔利班武裝人員有不少是63式改型步槍的忠實追隨者。因為63式步槍的木制槍托在寒冷的冬季貼腮瞄準時舒適可靠,不凍臉,不影響瞄準精度。使用AK47彈匣使其在擁有SKS般精度的前提下,保證了良好的火力持續(xù)性,短、長點射結合,中距離(300米左右)對多個同時出現的目標打擊十分有效。阿富汗使用者認為,在精度和火力持續(xù)性的結合上,只有AK47能與其相比。在2001年針對阿富汗地區(qū)的新聞報道中,仍可見到身背63式改進型自動步槍的反塔聯盟士兵。 總體評價 正面評價 63式自動步槍的研制采取一系列的技術措施,綜合看達到了戰(zhàn)術技術要求,并有較好的性能: 中國步兵持63式自動步槍參加閱兵 1、從總體上綜合了56式半自動步槍和沖鋒槍的優(yōu)點,突出步槍的戰(zhàn)術性能和要求,實現了連發(fā)射擊,加強了步槍的火力。 2、射擊精度良好,單發(fā)精度相當于56式半自動步槍,點射精度大大優(yōu)于56式沖鋒槍,射擊時,操槍平穩(wěn),槍口不上跳。 3、動作可靠,能夠在風沙、嚴寒、泅渡江河等特殊條件下可靠射擊,63式在國家靶場試驗時通過了這些嚴酷的考驗。滿足了壽命15000發(fā)要求,56式半自動步槍只6000發(fā)壽命,63式既未增大重量,也未采用特殊的材料,卻提高壽命一倍多,主要是結構設計合理,動力參數配匹得當,把互相制約的可靠性、精度、壽命、重量幾個最主要性能,通過統(tǒng)籌技術措施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 4、戰(zhàn)斗勤務性能方面,保持了步槍的一切特點,時持槍方便有力;槍管較長,保證有效射程上的威力,有空倉掛機,上方壓彈機構為及時和隨時射擊帶來方便。全槍結構簡單,分解結合迅速方便。 5、結構工藝性較好,與56式半自動步槍、沖鋒槍有較多的工藝同一性和繼承性。 負面評價 63式自動步槍存在問題: 1、該槍缺乏充分的論證。在研制一種新武器之前必須經過充分的戰(zhàn)術論證,提出符合預測裝備期的戰(zhàn)術技術要求,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而63式自動步槍并沒有進行充分的方案論證,也沒有提出完善的戰(zhàn)術技術要求,所以難成氣候。 2、該槍沒有進行生產定型。63式自動步槍設計定型后沒有搞小批量試制,也沒有進行生產定型,而是邊生產邊改進。生產定型主要是為了考核生產工藝,未經小批量試制定型的生產工藝就用于產品的批量生產是無法保證產品質量的,所以轉人批量生產后,問題百出。 3、該槍沒有嚴格的質量管理程序。63式自動步槍轉人批量生產后本應該嚴格按照定型資料進行生產,如確有必要進行更改,也必須履行各級審批手續(xù)??墒怯捎诋敃r的歷史背景,導致技術資料隨意更改,生產秩序混亂,難以保證產品質量。 另外63式自動步槍全槍過長,在叢林地帶作戰(zhàn)容易勾掛樹枝等物,而且在使用56式沖鋒槍彈匣時,彈匣容易松動脫落。
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持63式自動步槍參加閱兵
解放軍官兵在用63式自動步槍練習刺殺格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