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的新《花木蘭》
事先聲明,我在看《花木蘭》的時候,一邊看電影,一邊又對照回憶多年前的那部動畫,整體看下來,雖然有些小問題,但是瑕不掩瑜。
如果有人直接抱著批判電影的心態(tài)來看本文的話,請直接離開,本文不歡迎。
整個電影的風格很明快,也很寫實,唯獨在一些劇情設定上有些“突?!?,比如將運用“氣”的能力作為男人才能有,而不一定人人都有的設定,然后一個女人如果知道如何運用“氣”的力量的話,就會被稱為“女巫”,因為原配音就是英文版的,所以我個人的整體感覺就是:這是一部以西方視角描繪的古中國童話。所以一些設定,一些情節(jié)上,雖然是和中國傳統(tǒng)有關,但是照顧到了西方人的主流思想,也做出了一定的“本土化”,就好像“氣”這個概念成了一種更淺顯的“原力”一樣,同時受限于敘事手法,并不能把古人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很好地表達出來,轉而使用“榮譽”這個概念來進行了引申······
整不電影對于中華文化的闡述,偏向于西方化,但并不是不能理解,就像中餐到了美國要讓口味本土化一樣,洋快餐到了中國也會本土化。而新《花木蘭》也是如此,更容易讓人接受理解罷了。
我不太清楚有些人是用什么眼光看這部電影的,也不清楚有些人是怎么吹捧的,但是,對照多年前的迪士尼動畫《花木蘭》,就不難發(fā)現(xiàn),《花木蘭》是中國風的童話,而新《花木蘭》就是被改編的中國風童話電影,兼容了童話和電影兩個層面,作為童話而言,是更適合給小孩子看的,明快的畫面、鮮亮的背景,都很符合童話的設定,所謂的鮮麗明亮,可以說是把動畫里的童話風世界給還原了。另一方,作為一個更偏向于西方化的電影,中國風被進行了本土化的修改,所以作為中國人看這部電影會有一些違和感,但既然本土化的主要受眾是外國人,那倒也可以理解。至于給小孩子看的,也不必太考究背景相關的種種問題,畢竟是童話,要拍得好看一點才是真的。(對小孩子而言的,以大人的視角來看就不一定了。很少有大人會喜歡芭比娃娃之類的吧)
新《花木蘭》更像是一部真人版的童話故事,風格明亮鮮麗,敘事偏向于西方化,不過對迪士尼的動畫風格還是有一種很不錯的還原。如果有人想看的電影《花木蘭》是真正的戰(zhàn)爭片、歷史片、古裝片,那恐怕還是得要去找多年前的國產(chǎn)《花木蘭》。
對于新《花木蘭》,我個人認為拍攝得水準還是可以的,但是在劇情設定上,更西方化一點,讓人覺得有點違和。另一方面也避免掉了一些拍攝困難,比如那條叫做木須的龍,還有花家的一群老祖宗,對照而言,劇中出現(xiàn)的鳳凰的特效還是十分優(yōu)秀的,至少不會讓人覺得是五毛特效,對比一些國產(chǎn)的電影,是確確實實地優(yōu)秀了不少。也包括新《花木蘭》里面,木蘭出身的土家樓,從擺設和拍攝而言,是很清爽的,但是卻不突兀,也有生活氣息,非常符合童話的明亮的色彩,但卻不至于到國產(chǎn)修仙電視劇的“花里胡哨”的擺設。
要是以還原歷史的眼光去考究,那自然是漏洞百出,但是要是以還原童話的眼光去看,那新《花木蘭》做得還是很不錯的。我個人認為的評分大概在7.2~8.0之間,推薦和小公主,或者“小”公主一起去看,大老爺們兒之間就算了,除非是演員個人的粉絲之類的。
至于主演劉亦菲女士,我只能說,如果讓我去演花木蘭,我肯定演不了她那么好。作為一個演員,她對于角色的塑造是很成功的(很適合給小孩子看,自立自強)。
不過,到了現(xiàn)在,我也很想知道,假如能讓劉亦菲女士自導自演一部《花木蘭》,會是什么樣的電影。
是屬于劉亦菲女士自己的童話呢,還是屬于她自己的“花木蘭”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