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火器之神,本是越南王子,被俘后為明朝效力半生!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火器在明朝時首次獲得大范圍推廣與空前發(fā)展。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明朝火器之所以能夠領先于世界,其實還得歸功于一位越南戰(zhàn)俘,他就是被譽為“火器之神”的胡元澄。

▲胡季犛畫像
胡元澄,原名黎元澄,乃是越南胡朝開國君主胡季犛庶長子,受封衛(wèi)王,曾任越南胡朝司徒、左相國等要職。胡元澄身為長子,并沒有被父親立為越南胡朝世子,這是因為胡季犛極為寵愛幼子胡漢蒼,為此他還曾多次告誡胡元澄不要心懷謀儲貳心。據(jù)史料記載,胡季犛曾手指硯臺對胡元澄說:“此乃奇石,有時為云為雨,以潤生民。”胡元澄當即回道:“這三寸小松,他日作棟作梁,以扶社稷。”胡季犛對于長子的回答很是滿意,見他放棄與弟弟爭奪儲君之位,也就不再猜忌擔心,父子二人關系逐漸和睦融洽,殊不知胡朝卻已是大難臨頭。

▲明朝大臣上朝蠟像
由于胡季犛得位不正,越南國內民怨沸騰,陳朝殘余勢力也派使者覲見明朝皇帝請求出兵鎮(zhèn)壓。明成祖朱棣早有收復安南之心,在接見越南陳朝王室使者后,不顧《皇明祖訓》中的要求,派遣大將攻打胡朝。在明軍數(shù)萬精銳的攻擊之下,胡朝軍隊稍作抵擋便紛紛潰退。胡元澄(此時已遜位為太上皇)見明軍來勢洶洶,趕緊帶著第二任君主胡漢蒼倉促逃亡,不過最終還是被明軍悉數(shù)俘虜,胡元澄也因此淪為階下囚。

▲明成祖朱棣坐像
胡元澄原本以為自己要被幽禁一生,所以干脆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tài),保持著以前的作息習慣,泰然自若地讀書寫字。與其同居的眾多越南王室成員則整日惶恐不安,生怕哪天就被下旨處死。得知胡元澄身為囚徒卻這般淡定,明成祖朱棣來了興趣,深入了解后發(fā)現(xiàn)胡元澄雖貴為越南王子,但并不熱衷于政治權謀,反而對火器制作極感興趣,堪稱當時頂尖的火器專家。在此前的大戰(zhàn)之中,胡元澄制作的火器就給明軍造成了不小傷亡。為提高明軍戰(zhàn)斗力以便完成北伐蒙古大業(yè),朱棣決定任用這名“戰(zhàn)俘”。

▲神威烈火夜叉銃
很快,朱棣就下旨命其“督造兵使局銃箭、火藥”。胡元澄之前還想著自己要被幽禁一生,無法繼續(xù)進行火器研究實驗,這下自然對朱棣感激涕零,將全部身心投入到火器研發(fā)工作中。為報答朱棣的知遇之恩,胡元澄將自己獨自研發(fā)的“神槍”技術貢獻給明軍。兵使局工匠對其加以改進后,“神槍”威力大增,成為明朝歷史上最為厲害的火槍之一。胡元澄接觸到明軍火器后,又制作出“神威烈火夜叉銃”和“單飛神火箭”等新式火器。朱棣親自試用了胡元澄制作出來的這些新式火器,為其強大性能嘆服,斥費巨資將神機營上下全數(shù)裝備新式火器,“神槍”更是人手一把。

▲蒙古騎兵劇照
朱棣親征北元時,胡元澄研發(fā)的新式火器果然對蒙古騎兵造成了沉重打擊。后來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禁軍神機營裝配的火炮更是抵擋住了瓦剌人的沖鋒,成功保衛(wèi)住了北京城。可以說,如果沒有胡元澄的出現(xiàn),明王朝的火器發(fā)展可能不會這么順利,因此說他挽救了大明王朝也毫不為過。由于胡元澄對明軍火器影響極大,明軍將士因此將其奉為“火器之神”。胡元澄年老致仕后,其子黎叔林繼續(xù)為大明王朝督造火器,父子兩代為大明火器研發(fā)奉獻了整整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