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小課堂||京劇詞典之【武打】


看完了這次武戲直播,那些“武打套路”都看懂了嘛?給看直播的萌新們一些小知識。
可以再看看我們的之前京武會視頻,一起來參與討論,了解更多的“套路”,開打起來!

【武打】
戲曲表演的藝術(shù)手段。分把子功、毯子功兩大類。
武打的一些套路、技術(shù),連貫起來,化在戲里與情節(jié)相結(jié)合時,就有助于刻畫人物,解釋劇情,使觀眾在直觀中得到藝術(shù)享受。
武打套路篇
【打出手】
武打表演特技。又稱踢出手,俗稱過家伙,簡稱出手。常和檔子結(jié)合運用,但又是自成格局的武打套路。劇中主要人物同敵對數(shù)人相互拋、擲、接、踢武器,以表示驚險復(fù)雜的戰(zhàn)斗場景。用2桿直至10桿搶不等。傳統(tǒng)戲曲中,常用于以武旦為主角的神怪劇。
【打連環(huán)】
武打表演程式。雙方交戰(zhàn),甲方把乙方打敗,乙方上來一人又將甲方打下,甲方再上來一人把乙方打下,這樣連續(xù)循環(huán)的打法叫打連環(huán)。此程式,除了表現(xiàn)雙方戰(zhàn)斗頻繁激烈,渲染舞臺氣氛外,還可以給主要演員以喘息機會。以徒手形式進行,稱手連環(huán)。
【檔子】
武打表演程式。也稱蕩子。用以表現(xiàn)戰(zhàn)斗場面和渲染戰(zhàn)斗氣氛。交戰(zhàn)雙方人數(shù)在三人以上的均稱為檔子。檔子可靈活安排,名稱根據(jù)人數(shù)而定,三人的稱三股檔,以此類推。也有根據(jù)雙方所持兵器或?qū)Υ蛑械哪骋惶厥鈩幼?,或開打結(jié)束亮相時的畫面而定名的。
【耍下場】
武打表演程式。亦稱清場花。指武戲中,主要角色下場前持器械表演的一段獨舞,用以顯示劇中人的威武氣概。
【蘿卜頭子】
武打表演程式。亦稱削蘿卜頭子。一方主將立于臺中,另一方眾將士走大圓場,一個一個地在他面前走過,他連續(xù)削、打這些將士的頭部或背部。
【一扯兩扯】
武打表演程式。交戰(zhàn)雙方舉著器械對陣,甲方走到上場門臺口處,乙方則走到下場門,然后甲方從上場門臺口處走至上場門,乙方則從下場門走至下場門臺口處,用以表現(xiàn)劇中人互相對峙,窺測、尋覓襲擊對方的機會。
【亮靴底】
戲曲表演程式動作。臺步的一種。武將起霸出場后,開始的幾步一般常用亮靴底,表示英武矯健。
【飛腳】
戲曲基本功。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左手攥拳,右手伸掌超越頭頂,邁右腳,蹬勁,拎腰擰身,蹁左腿,右腿跟上,用左手掌擊右腳心。在武戲中應(yīng)用頗廣。如《林沖夜奔》林沖的“走邊”用飛腳表示夜間躍過山徑。
【搶背】
戲曲毯子功。武戲的跌撲技術(shù)。身體向前斜撲,就勢翻滾,以左肩背著地。是生活中遭受踢打而仆地的動作舞蹈化。習(xí)稱“摔搶背”“走搶背”。武二花(如《長坂坡》許褚)應(yīng)用較多。
?
【臺漫】
戲曲毯子功。動作與漫子(斜身朝前騰空翻轉(zhuǎn))大致仿佛,但從臺子上翻下。如《伐子都》公孫子都精神錯亂后從三張桌子上翻下。
?
【旋子】
戲曲毯子功。甩臂、擰腰、旋腿,平身躍起,雙腳落地。為武生必須具備的功夫。大多與“飛腳”、“掃堂”連續(xù)使用,如《惡虎村》黃天霸之“走邊”;也可單獨連翻,如《四杰村》余千之“走邊”。
?
【劈岔】
戲曲毯子功。兩腿劈開成“一”字形,表示馬力不支而倒下,如《挑滑車》高寵連續(xù)挑車力竭仆倒的動作。有時也表示雙方肉搏,互相扯倒,如《白水灘》十一郎與許起英的搏斗。
?參考文獻/京劇文化詞典、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期待今年的京武會可以在劇場相見?。。?/p>
上海天蟾逸夫舞臺?TIANCHAN YIFU?THEATRE
福州路 ?7 ?0 ?1號
周信芳戲劇空間?QI SPACE
天鑰橋路1198號
了解更多演出信息 請關(guān)注官方微博、微信
www.tianchan.com 天蟾官網(wǎng)及微信購票可在線選座
票務(wù)熱線:021-6322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