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東:如何科學開嗓輕松唱高音,音質、音準更好(含練聲方法與原理)
張啟東:如何科學開嗓輕松唱高音,音質、音準更好(含練聲方法與原理)

很多人以為普通人高音唱不上去、音質音準不好屬于正?,F(xiàn)象,但其實即使是在大師、職業(yè)歌手身上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也很正常。
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歌手年輕的時候高音宏亮、爆發(fā)力強、共鳴、氣息足、音準好,但是年齡大了后就完全不一樣了,唱起來比較吃力、走音,感覺是唱功退化了。
為什么呢?
因為唱歌是一項有技巧的體力運動;即使是歌手的唱功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器官衰老也會出現(xiàn)力不從心的現(xiàn)象。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歌手年齡大了以后參加演出的機會也變少了,所以也就很少練聲了。
對于歌手而言一天不練聲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老師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即使是再年輕的歌手(20-30歲)依然如此!
練聲可以開嗓,讓我們達到一個較好的演唱狀態(tài)!
大部分的歌手在出專輯、演唱會之前都會提前半年到一年健身,讓自己的體能足以支撐演唱。
由此可見職業(yè)歌手為了保持較好的演唱狀態(tài),不僅需要保持一定的體能,還需要長期練聲。
開嗓原理解析
我們把通過身體鍛煉提升體能、通過練聲讓我們在演唱的時候穩(wěn)定、準確調用自己的共鳴腔體與發(fā)聲器官,讓自己的氣息、共鳴、音質、音準更好。
通過這一系列的演唱準備工作后,歌手具備完成高水準的演唱的能力的流程稱之為開嗓。
簡單的說:開嗓就是歌手演唱前的準備工作。
就像運動員在進行劇烈運動前需要做一下熱身,在熱身的過程中讓身體慢慢進入一個較好的運動狀態(tài),從而發(fā)揮出真正的實力。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如果一位職業(yè)歌手如果1年不練聲,在沒有開嗓的情況下采用演出設備演唱,那么我們聽到的演唱效果只有歌手真正唱功的30%左右。
越是唱功好的歌手,在開嗓前后演唱的區(qū)別越大! 普通人或者普通歌手由于本身唱功的局限性反而沒這么大的差距。
這就像一場考試:滿分150分,成績差的學生平???0分,即使狀態(tài)不好也可以考到60分左右,很多成績不好的學生完全靠選擇題碰運氣來得分。
而成績好的學生平???45分,結果晚上失眠狀態(tài)不好,只能考到110分左右。
開嗓的案列分析
華語樂壇有一位一線女歌手(唱功非常扎實),在一次演唱排練的時候,節(jié)目組的人在一邊看著非常擔憂。
為什么會擔憂呢?
因為在排練的時候,這位女歌手唱歌音準不好、音質也不行,現(xiàn)場的演唱實力和她在MV或者其他演出實力相差太遠。
然后就問歌手是不是狀態(tài)不對?歌手很淡定的告訴他自己還沒開嗓,就這么簡單。
懂演唱的人根本不會有這類疑問,這就是內行人和外行人的區(qū)別,你的疑惑、提問暴露出你的認知了!
很多歌手在練聲、訓練演唱的時候是不對外的(閉關訓練),練聲的時候經(jīng)常會破音、然后歌手就大量重復訓練某個發(fā)音技巧、共鳴腔體。
這種情況如果被一個不懂練聲的人看到,會覺得歌手唱歌難聽、行為怪異,會讓雙方都很尷尬。
我身邊開嗓的真實案例
我(張啟東)以前做了一套演出用的音響設備,放在KTV里面給自己使用,這套設備不對外營業(yè)。
一個喜歡唱歌的朋友跑來找我唱歌;因為音響設備效果好大家都唱得很開心,他就點了一首難度較高的歌曲,想來展示下唱歌技巧。
結果唱到高音部分這個哥們破音了。
這還不算什么!關鍵是嗓子被卡了一下后受傷了,導致整首歌都在跑調。
因為用的是演出設備(KTV音響設備就無所謂),哪個字跑調、哪里發(fā)音方式不對都聽得一清二楚。
當時這個哥們尷尬到無地自容,急忙和我解釋說自己還沒開嗓。
對于這種情況我不僅見得多,自己也經(jīng)歷的多(我也是從訓練、拉傷嗓子經(jīng)歷過來的)并有系統(tǒng)的解決方法。
所以根本就沒把這當一回事,表現(xiàn)的非常淡定,但是如果換個人,就可能會嘲笑他。
為什么呢?
因為普通人根本分不清他選擇的那首歌曲里面所用到的技巧、以及歌曲的演唱難度。
事實上即使把那首歌換成職業(yè)歌手來演唱,很大概率也會出現(xiàn)和他一樣的情況。
涉及到歌曲的選擇了大家可以參考下,在KTV里面唱歌該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歌曲?
我認為歌手在沒有開嗓之前破音、走音、拉傷嗓子屬于正?,F(xiàn)象;即使是再厲害的歌手也難以保證自己的演唱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只不過唱功好、有豐富演唱經(jīng)驗的歌手能夠有效防止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而已,概率較小但是不代表可以完全避免。
歌手張杰有好幾次在舞臺演唱的時候,由于身體方面的原因導致發(fā)揮失誤,劉德華也有一次因為嗓子不適合中途暫停演唱,并向觀眾表示歉意。
對于這些現(xiàn)象,我們都要理解!

(轉載請保留作者信息,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