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校的類型有哪些,老師薪資高嗎?
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提倡“有教無類”,開啟中國教育事業(yè)的先潮;漢武帝時期,推行儒學,興辦太學;隋唐時期,科舉制度完備。隨著歷朝歷代對教育事業(yè)的重視、推崇,到現(xiàn)在,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
我們現(xiàn)下的教育系統(tǒng)由公立和私立兩種學校類型,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博士生六種升學體系組成。那么你知道古代的學校分為哪幾種類型嗎?古代的老師的薪資水平又有怎樣的不同嗎?讓我來為你解答吧。在古代社會,具有學校性質的教育機構,有公學、私塾、義塾三大類。

?? 公學的運轉由國家財政或者地方財政支撐。例如太學、國子監(jiān)等都是國家級的學校,屬于最高學府,堪比現(xiàn)在的清華北大,不同的是,這些學校是培養(yǎng)貴族官員的地方,一般只有皇親貴族、世家子弟能夠入學。由于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教學的老師選拔標準也比較嚴格,一般舉人或者進士才具有這個資格。明朝的公辦大學國子監(jiān),下設教學管理機構“五廳”和教學單位“六堂”。五廳中的“博士廳”負責具體教學,編制等級由上自下為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其官銜分別為正八品、從八品、正九品、從九品。私塾是由富裕的家庭或者家族出資開辦的,大多開設于家庭、宗族或鄉(xiāng)村內部。教學老師大多是秀才,其運營模式相當于現(xiàn)在一對多的家教。
私塾和義塾的教師采用的是聘用制,由創(chuàng)辦人在求職者中挑選學識和品德兼?zhèn)渲?,但光有此兩點還是不夠的。自古以來,都講究多個人緣多條路,有關系才是王道,因此,名士、名師的舉薦書也相當重要,它成為了古代文人求職的敲門磚。正式聘用之前還有考核期,有月考也有季考。通過考核之后才會受到聘用,一般聘期為一年,然后根據(jù)這一年里的表現(xiàn)決定是否繼續(xù)聘用。
在古代,想要擁有擇業(yè)的權利,不可避免地要通過學習四書五經(jīng)、孔孟之道、孫子兵法等書本知識,無論是入朝為官、參軍為將,還是做個賣字賣畫,賣序賣跋的自由職業(yè)者,都須得腹有詩書。如此,學堂、老師就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原載歷史知識問答:https://www.zupu.cn/zh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