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 ? 杜甫

杜甫
舊唐書,卷190下,列傳140下

注釋,多查詢自《漢語大詞典》《王力古漢語字典》
譯文,來自《二十四史全譯》
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位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父閑,終奉天令。

膳部,古官署名。掌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漢語大詞典
甫天寶初應(yīng)進(jìn)士不第。天寶末,獻(xiàn)《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遺。房琯布衣時(shí)與甫善,時(shí)琯為宰相,請(qǐng)自帥師討賊,帝許之。其年十月,琯兵敗于陳濤斜。明年春,琯罷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shí)關(guān)畿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fù)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久之,召補(bǔ)京兆府功曹。

關(guān)畿,猶京畿。國(guó)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轄地區(qū)。--漢語大詞典
踴貴,①謂物價(jià)上漲。--漢語大詞典
餓殍,①餓死的人。--漢語大詞典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guó)公嚴(yán)武鎮(zhèn)成都,奏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yán)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jié)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夫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yán)武過之,有時(shí)不冠,其傲誕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鎮(zhèn)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崔寧殺英乂,楊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時(shí)年五十九。

褊躁,猶褊急。①氣量狹小,性情急躁。--漢語大詞典
器度,①器量;識(shí)量。--漢語大詞典
放恣,放縱。--漢語大詞典
急暴,急躁。--漢語大詞典
忤,違逆,抵觸。--王力古漢語字典
結(jié)廬,構(gòu)筑房舍。--漢語大詞典
枕江,臨江。--漢語大詞典
嘯詠,猶歌詠。--漢語大詞典
狎,①⒈習(xí)慣。⒉又為習(xí)慣而不重視。②親近。③戲弄。--漢語大詞典
拘檢,檢束;拘束。--漢語大詞典
傲誕,驕傲放誕。--漢語大詞典
刺謁,投名刺以求見。--漢語大詞典
名刺,名帖;名片。--漢語大詞典
維舟,①⒈古代諸侯所乘之船。維連四船,使不動(dòng)搖,故稱。⒉后亦泛指帝王貴族所乘之船。②系船停泊。--漢語大詞典
溯沿,①指洄水。②謂盤旋。③追溯;推究。--漢語大詞典
旬日,十天。亦指較短的時(shí)日。--漢語大詞典
棹舟,劃船。--漢語大詞典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業(yè),自耒陽遷甫之柩,歸葬于偃師縣西北首陽山之前。

天寶末詩人,甫與李白齊名,而白自負(fù)文格放達(dá),譏甫齷齪,而有飯顆山之嘲誚。元和中,詞人元稹論李、杜之優(yōu)劣曰:

文格,文章的風(fēng)格﹑格調(diào)。--漢語大詞典
放達(dá),豪放豁達(dá),不拘禮俗。--漢語大詞典
齷齪,①器量局促;狹小。--漢語大詞典
飯顆山,相傳是唐代長(zhǎng)安附近的一座山。后遂用作表示詩作刻板平庸或詩人拘守格律或刻苦寫作的典故。--漢語大詞典
嘲誚,嘲弄譏誚。--漢語大詞典
予讀詩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總萃焉。始堯、舜之時(shí),君臣以賡歌相和。是后詩人繼作,歷夏、殷、周千余年,仲尼緝拾選揀,取其干預(yù)教化之尤者三百,余無所聞。騷人作而怨憤之態(tài)繁,然猶去《風(fēng)》、《雅》日近,尚相比擬。秦、漢已還,采詩之官既廢,天下妖謠民謳、歌頌諷賦、曲度嬉戲之辭,亦隨時(shí)間作。至漢武賦《柏梁》而七言之體具。蘇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為五言。雖句讀文律各異,雅鄭之音亦雜,而辭意簡(jiǎn)遠(yuǎn),指事言情,自非有為而為,則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之士遭罹兵戰(zhàn),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故其遒壯抑揚(yáng)、冤哀悲離之作,尤極于古。晉世風(fēng)概稍存。宋、齊之間,教失根本,士以簡(jiǎn)慢翕習(xí)舒徐相尚,文章以風(fēng)容色澤、放曠精清為高,蓋吟寫性靈、留連光景之文也。意義格力無取焉。陵遲至于梁、陳,淫艷刻飾、佻巧小碎之詞劇,又宋、齊之所不取也。唐興,官學(xué)大振,歷世能者之文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wěn)順聲勢(shì),謂之為律詩。由是之后,文體之變極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遺近,務(wù)華者去實(shí),效齊、梁則不迨于魏、晉,工樂府則力屈于五言,律切則骨格不存,閑暇則纖穠莫備。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fēng)》、《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shì),而兼人人之所獨(dú)專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茍以為能所不能,無可無不可,則詩人已來未有如子美者。是時(shí)山東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稱,時(shí)人謂之李、杜。予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shù)百,詞氣豪邁,而風(fēng)調(diào)清深,屬對(duì)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予嘗欲條析其文,體別相附,與來者為之準(zhǔn),特病懶未就爾。

總萃,會(huì)合聚集。--漢語大詞典
賡歌,酬唱和詩。--漢語大詞典
緝拾,收集編次。--漢語大詞典
怨憤,怨恨;憤恨。--漢語大詞典
比擬,②比配;與之相類。--漢語大詞典
已還,以后;以來。--漢語大詞典
采詩,搜集民歌。--漢語大詞典
民謳,民歌。--漢語大詞典
曲度,歌曲的節(jié)拍﹑音調(diào)。--漢語大詞典
雅鄭,①雅樂和鄭聲。古代儒家以鄭聲為淫邪之音。因以“雅鄭”指正聲和淫邪之音。②引申為正與邪﹑高雅與低劣。--漢語大詞典
簡(jiǎn)遠(yuǎn),①簡(jiǎn)古深遠(yuǎn)。--漢語大詞典
指事,③闡明事理,敘述事物。--漢語大詞典
遒壯,雄健。--漢語大詞典
風(fēng)概,③猶風(fēng)骨。指詩文所體現(xiàn)的雄健有力的風(fēng)格。--漢語大詞典
簡(jiǎn)慢,①⒈輕忽怠慢。--漢語大詞典
翕習(xí),③迅急貌。--漢語大詞典
舒徐,從容不迫。--漢語大詞典
風(fēng)容,②指文采。--漢語大詞典
色澤,②比喻華麗的辭采。--漢語大詞典
放曠,豪放曠達(dá),不拘禮俗。--漢語大詞典
吟寫,吟詠抒寫。--漢語大詞典
格力,詩文的格調(diào)﹑氣勢(shì)。--漢語大詞典
陵遲,②敗壞;衰敗。--漢語大詞典
淫艷,奢華;華麗;妖艷。--漢語大詞典
刻飾,①⒈雕刻裝飾。⒉后亦比喻對(duì)文辭的過分修飾潤(rùn)色。--漢語大詞典
佻巧,①輕佻巧佞;輕佻巧利。②浮華小巧。--漢語大詞典
劇,①甚。--王力古漢語字典
研練,研究練習(xí)。--漢語大詞典
精切,精當(dāng)貼切。--漢語大詞典
穩(wěn)順,使之妥帖和諧;妥帖和諧。--漢語大詞典
聲勢(shì),④特指文章的聲韻氣勢(shì)。--漢語大詞典
不迨,不及。--漢語大詞典
力屈,力竭。--漢語大詞典
律切,切合格律。--漢語大詞典
骨格,②比喻詩文或其他事物的骨架或主體。--漢語大詞典
穠,①⒈花木茂盛的樣子。⒉引申為體態(tài)豐滿。--王力古漢語字典
該,①⒈具備,完備。⒉引申為包羅,包括。--王力古漢語字典
流麗,流暢而華美。常用以形容詩文、書法等。--漢語大詞典
體勢(shì),②指詩文字畫的形體結(jié)構(gòu)﹑氣勢(shì)風(fēng)格。--漢語大詞典
考鍛,考查研究。--漢語大詞典
旨要,要旨,主要的意思。--漢語大詞典
取稱,①取得聲譽(yù)。②猶取名。--漢語大詞典
壯浪,①豪放。--漢語大詞典
縱恣,②雄健奔放。多形容文辭。--漢語大詞典
差肩,①比肩,肩挨著肩。②謂并列,地位相等。--漢語大詞典
鋪陳,①鋪敘;陳述。--漢語大詞典
屬對(duì),謂詩文對(duì)仗。--漢語大詞典
脫棄,猶拋棄。--漢語大詞典
凡近,平庸淺薄。--漢語大詞典
藩翰,④猶藩籬。比喻界域。--漢語大詞典
堂奧,②⒊深處。喻深?yuàn)W的義理;深遠(yuǎn)的意境。--漢語大詞典
條析,細(xì)致剖析。--漢語大詞典
自后屬文者,以稹論為是。甫有文集六十。

屬文,撰寫文章。--漢語大詞典

后記:
知命達(dá)人,萍蹤杳杳。
物外逍遙,心如浮云。
凡塵俗子,勞生碌碌。
從俗浮沉,身如轉(zhuǎn)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