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思想
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每天都能接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看似在一定程度上增長了個人的認識力,實則是對個人思考的抹殺。我們不妨把眼光放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每天在手機上看著視頻,聽著別人講大道理自己也聽的津津有味,還非常的認同某個大咖的話,想著他說得好有道理,我按照他的方法就一定能改變自己,然后一轉(zhuǎn)頭就把剛剛看過的道理給忘了,接著你又會繼續(xù)刷視頻,看番,看小說,繼續(xù)荒廢時間,斷斷續(xù)續(xù)的會有幾次刷到那些勵志視頻,把它們打包放到收藏夾里,是不是打開來安慰一下自己,然后喊著明天一定的口號,麻痹自己。這樣的生活會讓自己陷入迷茫,困境,讓我們的思想日益固化,一但想做某件事情就會失去主觀能動性,老會想著找攻略,找教程,然后覺得太麻煩就干脆放棄。這些事情反反復(fù)復(fù)就會給人帶來痛苦,也傷害了一個人的覺知力,讓人想不斷地給自己找精神支柱,然后你會打開你的收藏夾,看一看那些知名的up主是怎么解析你的行為和這種行為帶來的后果,然后會提出一些建議,你一開始會覺得他們講的很有道理,會按照他們的方法來改變自己。然后嘞,相信屏幕前的你已經(jīng)嘗試過了?,F(xiàn)在我來說說我的看法,我們想一想,自己最有主觀能動性的時候是什么時候?我的答案是兒童時期,那個時候的我比較單純,對周圍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好奇,也敢于嘗試自己心頭的任何想法,而且不會有絲毫的顧慮,全身心投入對周圍事物的探索中,這個時候我做得任何改變都是尊從自己的內(nèi)心,所以即使有時候做得是事情會讓自己回家挨打,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做。這個時候的我是完全處于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狀態(tài)。但是到了高中以后,相信不少的人也和我一樣,越發(fā)覺得學(xué)習(xí)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且老想著看網(wǎng)上的速成提分,然后一次次的失敗會讓你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根本不會懷疑是不是視頻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該反思了,為什么我會如此相信網(wǎng)上大咖們的觀點?為什么不能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難道我們內(nèi)心的想法就一定是最差的嗎?他們的方法就一定適合我嗎?有了這幾個問題,我們就要開始反思自己了,為什么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答案是信息泛濫對我們的認知力和思考力都有一定程度地打擊,而且還有蔓延性,從眾心理的影響,讓你潛移默化接受或認同視頻的觀點,然后應(yīng)用在日常生活中,從而漸漸把自己的想法給藏起來甚至丟掉。這個時候的我們已經(jīng)陷入了信息繭房里了,躺平,擺爛,重復(fù)著一遍遍相同的事,漸漸的依賴上視頻,攻略,教程,完全不考慮是否適合自己,只管一股腦的硬塞。最后的結(jié)果是一遍遍嘗試,一遍遍失敗,越挫越擺爛,自我的價值感也會降到最低,然后陷入迷茫。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靜下來思考,就會想之前的錯真的是自己造成的嗎?這個時候我相信讀書或者做一些遠離網(wǎng)絡(luò)的活動會讓你有短暫的思考時間,然后慢慢的把收藏夾里一些不必要要的東西刪除,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自己身上,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應(yīng)該放下手機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成為網(wǎng)絡(luò)下的傀儡。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精彩生活,我們的歷史應(yīng)該由我們自己書寫,我們的問題也應(yīng)該由我們自己親手解決。今天每一個人認為是真實而予以附和或者沉默地予以忽視的東西,可能明天就證明是虛假的東西,只不過是見解的煙霧而已,有人相信那煙霧是一片云,將會在他們的田野上灑下肥沃土壤的雨水。—梭羅。第一次由感而發(fā)的創(chuàng)造,如有不正確,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