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
老馬識途
公元前698年,春秋時期,齊僖公死了,由長子繼位,這就是齊襄公。
公元前686年,齊國連續(xù)發(fā)生兩次內(nèi)亂:先是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殺死;后是(公元前685年春)公孫無知赴葵丘(今山東省臨淄西)又被葵丘大夫雍廩襲殺身亡。
齊襄公同父異母弟弟公子小白成為齊國國君,也就是齊桓公。
公元前679年春,齊桓公召集魯、宋、衛(wèi)、陳、鄭等各諸侯國在衛(wèi)國的鄄城(今山東省鄄城北)訂立盟約,十多個與會的中原諸侯國還宣了誓:尊重周天子,輔助王室;抵御外族,不準他們向中原進攻;幫助幼小的和有困難的諸侯國。
中原各國逐漸承認了齊國的盟主地位,齊桓公確立了霸主地位,是春秋五霸之一。
可是邊境上的少數(shù)民族卻不講這一套,他們不管盟主不盟主,有機會就來騷擾。
當時,勢力較大的外族叫山戎,山戎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經(jīng)濟和文化都比較落后,他們經(jīng)常到中原地區(qū)進行騷擾,劫掠糧食、牲口和財物,破壞生產(chǎn)。
山戎的勢力范圍遍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南部,還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孤竹、令支、無終等好幾個小國。
山戎沒事就跑到中原搶點東西惹點事,還先后挑起好幾次大規(guī)模戰(zhàn)爭,被欺負得最殘的是燕國。
公元前663年的春天,山戎又入侵燕國,燕國向齊國告急,齊桓公應(yīng)燕國的請求,決定親自統(tǒng)率軍隊,發(fā)兵討伐山戎,救援燕國,齊國的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滅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小國,山戎戰(zhàn)敗后,山戎的首領(lǐng)令支國君密盧逃到了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東南,一說在今遼寧省朝陽一帶),齊桓公便率領(lǐng)軍隊跟蹤追擊,去討伐孤竹國,徹底打垮他們,安定北方。
再說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援助,孤竹國君答里呵派大將黃花率兵跟密盧一起去迎戰(zhàn),黃花剛一出戰(zhàn)就被齊軍打得大敗而逃。
黃花跑回孤竹首府無棣城,對孤竹國君答里呵說:“齊桓公今日來,不過要懲罰密盧,跟我們有什么關(guān)系?我看不如殺了山戎首領(lǐng)密盧,再和齊桓公講和。”
孤竹國君答里呵此時已經(jīng)慌了手腳,正在猶豫不決,一位大臣獻計說:“我國北邊有個地方叫“旱?!保纸小懊怨取?,那里一片沙漠,茫茫無邊,路途難認,凡是進旱海的沒有誰能夠活著出來。如果能引誘齊軍進入“旱?!保覀儾粍右槐蛔?,就可以把他們困死在那里?!?/p>
孤竹國大將黃花聽后,就主動要求去詐降。
黃花先到馬鞍山去找山戎首領(lǐng)密盧,乘其不備黃花把密盧殺了,將密盧的腦袋砍下來,直奔齊軍,進行詐降。
黃花見到齊桓公,跪在地上,雙手捧著山戎首領(lǐng)密盧的人頭,說:“我勸我們孤竹國君投降,他不聽,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逃到沙漠北邊請救兵去了。我殺了密盧,把他的頭獻給大王。我情愿給您做一個小兵,為您效勞。”
齊桓公果然中計,便讓他做向?qū)?,帶著大軍向孤竹首府無棣進發(fā),齊軍到了無棣城,果然是座空城,齊桓公更加相信黃花了。
齊桓公帶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一路朝著“旱?!弊啡ィ劭吹搅舜笊衬?。
齊桓公傳令加速前進,轉(zhuǎn)了半天,迷失了方向,茫茫無邊的黃沙,跟大海一樣,分不出東南西北,迷了路,大軍轉(zhuǎn)了好幾天怎么也找不路了。
齊桓公急忙喊帶路的黃花,哪里還有他的影子?這才知道中了黃花的詭計。
管仲派出去幾路兵馬去探路,可探來探去,猶如進入迷宮一般,這時軍隊的供養(yǎng)發(fā)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找不到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急中生智,猛然想到老馬多半認識路,便對齊桓公說:“老馬識途啊,能認得路,當?shù)氐鸟R對這一帶地形肯定熟悉,不如挑選幾匹山戎的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我們在后面跟著,也許可以找到出去的路?!?/p>
于是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放開馬,讓老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領(lǐng)路,帶路,大家跟在它的后邊,大隊跟隨著它前進,這樣老馬果然不慌不忙地將迷路的軍隊引出了迷谷。
齊軍出了迷谷,順原道返回到孤竹國都城無棣城。
這才知道前幾天看到的空城,如今又被答里呵、黃花占領(lǐng)了。
管仲將計就計,派人扮做孤竹國百姓,混進城去,到了夜里,混入城里的齊兵放起火來,城外的齊兵發(fā)動進攻,內(nèi)外夾擊,城中頓時大亂,答里呵和黃花在混亂中全被殺死。
孤竹國就這樣被齊國所滅,孤竹就這么消失了。
齊桓公對燕莊公說:“山戎、孤竹這一片土地有五百多里,全送給你吧。”
燕莊公見齊桓公態(tài)度誠懇,也不好推辭,山戎和孤竹就歸燕國了。
齊桓公班師回國,燕莊公感激不盡親自送行,一路上兩人戀戀不舍,不知不覺出了燕國邊界五十多里。
齊桓公說:“自古以來,諸侯送諸侯,不能送出邊界。” 便把這五十里地割給了燕國,這樣燕國又得了五十里土地。
從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的43年里,齊桓公逐漸把黃河中游的諸侯國聯(lián)合起來,援助弱小國家抵御還處在游牧階段的戎狄侵擾,這對于保護中原文化不受破壞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齊桓公這個霸主的出現(xiàn),各國結(jié)盟修好,減少了相互間的戰(zhàn)爭,對促進社會發(fā)展,安定人民生活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