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怎么破?送你兩個字:刷新!越早明白越好
有車有房有工作,有家有口有地位,在年輕人看來,中年人已經(jīng)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一切,所謂“中年危機”純粹是沒事找事。
怎么說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身邊很多朋友都面臨“中年危機”的問題,他們心底有種恐慌感,在年輕時候的欲望得到滿足后,人生好像失去了方向,只是按照世俗的慣性繼續(xù)往前走。
他們也會希望賺越來越多的錢,但一個是到了他們這個階段,財富再想翻倍增長非常難,另外就是錢并不能讓他們找到“意義”這個東西。
中年人已經(jīng)可以模模糊糊意識到死亡的不可避免,他們既為這個結(jié)局而恐懼,又為怎么度過余生才“更值得”而苦惱。
據(jù)我觀察,中年人應對“中年危機”,一般會有兩個方向。一個是隨波逐流,聽天由命,日復一日的重復習慣性動作,這會帶來一種“淡然”的感覺。
還有一個是任性。是的,有些中年人簡直比年輕人還任性,我就見過有中年男子拋妻棄子、跟小姑娘私奔的。
在跟一些中年人聊天時候,會感覺他們心底有股很委屈的情緒,好像是在被父母、妻子和世俗的驅(qū)使下,他們做了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成為了自己并不想成為的人。
然后,他們就覺得人生虛度,太委屈了。
于是,趁著青春最后的尾巴,這些中年人就徹底放飛自我,“做自己”去了。
實際上,在死亡到來之前,很多人早已開始散發(fā)腐朽的氣息。
“大多數(shù)人在20歲或者30歲時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就變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日復一日的重復,而且重復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脫腔走板?!?/p>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化和不確定性才是世界永恒的主題。
因此,這些重復自己的人就等于跟不上世界的節(jié)拍,不能與時俱進,與世界脫節(jié)了。
古人早就悟透了這點,所以他們告訴后人: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中年危機”怎么破?送你兩個字:刷新!
萬物皆虛,只要生命不息,就一切皆有可能。你越早明白越好,變化是非常有意思的事,縱浪大化中,允許生命的可能性,你才會擁有珍貴的“少年氣”。
有些人越活越乏味,有些人越活越有趣,關(guān)鍵就在于其有沒有這個“少年氣”。
什么是刷新?刷新就是突破舊的,創(chuàng)造新的。
譬如軟件的更新,從1.0頒布到2.0、3.0、4.0、5.0……相對于前一個版本,新的版本等于嶄新的存在。
其實人也是一樣,相較于昨天的“你”,今天的“你”已經(jīng)更新為新的版本,“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這才是人生的極好境界,人生至此,哪有什么“中年危機”,有的只是“中年機遇”。
喬布斯說他在每天早晨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將要做的事情呢?”當連續(xù)很多天答案都是“否”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需要改變一些事情了。
“記住我即將死去”是喬布斯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幫喬布斯做出了生命中重要的選擇。
亞馬遜老板貝佐斯常說的“Day One”,其實也是類似的意思,都是告別過去,把每一天都當成第一天。新的一天,新的氣象。
當然,刷新并不是徹底地否定過去,而是在過去基礎(chǔ)上自我革新,這就像蝦脫殼、蛹化蝶,是告訴我們不要背負過去的包袱,不管它是成功的包袱還是失敗的陰影。
人是這樣,企業(yè)也是如此,比如薩提亞·納德拉就等于是刷新了微軟,讓這個巨頭重新煥發(fā)了生機和活力。
查理·芒格分享過自己的人生秘訣:
每天結(jié)束時,努力使自己比早上起床時更加睿智一些。忠誠且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每天進步一點點。最終,如果足夠長壽,大多數(shù)人都會獲取應得的回報。?
在過去的任何一年,如果你一次都沒有推翻過自己最中意的想法,那么這一年就算浪費了。
“我們總共只有不到三萬天的時間,我不希望浪費任何一天。”王興說道,如果我一整天都沒看到、想到、或做過什么值得在飯否上說的事,那這一天就太渾渾噩噩了。
他們都是在強調(diào)自我刷新的重要性,畢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何去做個“適者”呢?刷新自己啊。